一种桁架型前支点斜爬挂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5366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是一种桁架型前支点斜爬挂篮,解决了现有前支点挂篮难以应用于钢筋混凝土拱桥主拱圈悬臂浇筑施工的问题。一种桁架型前支点斜爬挂篮,包括承重平台,承重平台的上表面前部设置有底模平台、上表面后端设置有行走轮;承重平台的侧面固定有挂钩;承重平台的前部固定有三角形桁架,三角形桁架之间设置有圆端型锚固梁,且圆端型锚固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三角形桁架的顶端部转动连接;圆端型锚固梁的中部穿设有临时扣索,临时扣索的一端锚固于扣塔、另一端设置有锚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适用于钢筋混凝土拱桥主拱圈悬臂浇筑施工的问题,同时在斜爬过程悬臂段为桁架结构,解决了常规技术中挂篮刚度低、行走过程稳定性差等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桁架型前支点斜爬挂篮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施工设备,具体是一种桁架型前支点斜爬挂篮。

技术介绍

[0002]在桥梁施工中,采用斜爬挂篮悬臂浇筑钢筋混凝土主拱圈,已得到广泛应用。
[0003]斜爬挂篮通常有两种结构:一是承重平台为正三角形主桁架,主桁架位于主拱圈横截面两侧;二是承重平台为倒三角主桁架,主桁架位于主拱圈横截面之下。这两种挂篮均依靠锚固于主拱圈混凝土上的锚点及支撑于主拱圈底板的支点作为反力点,整个悬浇节段均由挂篮的悬臂端承载,挂篮需要较大的截面以满足结构受力及控制变形。
[0004]在斜拉桥施工领域,一般采用一种前支点挂篮作为承重结构,利用梁端及斜拉索作为反力点,可控制挂篮的截面高度,降低挂篮自重。但前支点挂篮从未用于钢筋混凝土拱桥主拱圈悬臂浇筑施工,主要是以下几个难题尚无法克服:一是与斜拉桥的永久拉索不同,钢筋混凝土拱桥悬臂浇筑主拱圈时的扣索、扣塔为临时结构,考虑到施工的便利性及控制施工成本,扣塔的高度有限,扣索的角度多变,加之一般在扣塔的同一高度设计多组扣索,因此在主拱圈横截面上,扣索的角度也存在变化,造成挂篮锚点在空间上变化极大;二是受制于梁部尺寸,主拱圈每次施工长度都在发生变化,再综合扣索的变化,更加难以确定锚点位置;三是一般前支点挂篮截面较小,刚度较低,而要在主拱圈上斜向爬行,则需具备较大的刚度,无形中又加大了投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前支点挂篮难以应用于钢筋混凝土拱桥主拱圈悬臂浇筑施工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桁架型前支点斜爬挂篮。
>[0006]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一种桁架型前支点斜爬挂篮,包括中部锚固于已施工段拱圈的承重平台,承重平台的上表面前部设置有底模平台、上表面后端设置有若干个横向分布的行走轮;承重平台的侧面固定有两个位于其上侧的L形的挂钩,两个挂钩呈相对设置,已施工段拱圈夹设于两个挂钩之间;
[0008]承重平台的前部固定有分布于已施工段拱圈两侧的三角形桁架,三角形桁架之间设置有位于待施工段拱圈前侧的圆端型锚固梁,且圆端型锚固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三角形桁架的顶端部转动连接;圆端型锚固梁上穿设有两个左右分布的临时扣索,临时扣索的一端锚固于扣塔、另一端设置有抵触于圆端型锚固梁的锚具。
[0009]两个临时扣索分别位于两个待施工段拱圈的扣索的正前方,便于体系转换。
[0010]进一步地,承重平台与已施工段拱圈通过若干根穿于两者的锚杆锚固连接;承重平台的上表面后部设置有一一对应地设置于行走轮前侧的支撑油缸。
[0011]进一步地,承重平台的上表面中部设置有两个左右分布的止退支撑块;已施工段拱圈的底板上开设有两个预留槽口;两个止退支撑块分别嵌于两个预留槽口内。
[0012]进一步地,挂钩与承重平台之间固定有挂钩斜撑;两个挂钩之间固定有位于已施工段拱圈上侧的连接梁。
[0013]进一步地,所述承重平台包括P个横向分布的主纵梁,P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行走轮、支撑油缸均安装于主纵梁;主纵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I横梁、第II横梁、第III横梁、第IV横梁,第I横梁、第II横梁、第III横梁分别与行走轮、挂钩斜撑的底端、挂钩的位置对应,且第III横梁的两端伸出主纵梁;第IV横梁与圆端型锚固梁上下对应。
[0014]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可靠,能够适用于于钢筋混凝土拱桥主拱圈悬臂浇筑施工,利用拱圈及扣索共同承载,受力体系明确,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同时挂篮前端具有支点,主梁力学性能优异,可大幅降低结构尺寸,经济效益显著,而且圆端型锚固梁与挂篮位置相对固定,适用范围广;同时本挂篮在斜爬过程悬臂段为桁架结构,解决了常规技术中挂篮刚度低、行走过程稳定性差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在锚杆处的剖视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体系转换后的侧视示意图。
[0018]图中,1

承重平台,2

已施工段拱圈,3

底模平台,4

行走轮,5

挂钩,6

三角形桁架,7

待施工段拱圈,8

圆端型锚固梁,9

临时扣索,10

锚杆,11

支撑油缸,12

止退支撑块,13

预留槽口,14

挂钩斜撑,15

连接梁,16

主纵梁,17

第III横梁,18

行走轨道,19

球形螺母,20

临时孔道,21

第IV横梁,22

待施工段拱圈的扣索。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一种桁架型前支点斜爬挂篮,如附图1、附图2所示;包括中部锚固于已施工段拱圈2的承重平台1,承重平台1的上表面前部设置有底模平台3、上表面后端设置有若干个横向分布的行走轮4;承重平台1的侧面固定有两个位于其上侧的L形的挂钩5,两个挂钩5呈相对设置,已施工段拱圈2夹设于两个挂钩5之间;
[0020]如附图3所示;承重平台1的前部固定有分布于已施工段拱圈2两侧的三角形桁架6,三角形桁架6之间设置有位于待施工段拱圈7前侧的圆端型锚固梁8,且圆端型锚固梁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三角形桁架6的顶端部转动连接;圆端型锚固梁8上穿设有两个左右分布的临时扣索9,临时扣索9的一端锚固于扣塔、另一端设置有抵触于圆端型锚固梁8的锚具。
[0021]如附图1、附图2所示;承重平台1与已施工段拱圈2通过若干根穿于两者的锚杆10锚固连接;承重平台1的上表面后部设置有一一对应地设置于行走轮4前侧的支撑油缸11。
[0022]如附图1、附图2所示;承重平台1的上表面中部设置有两个左右分布的梯形的止退支撑块12;已施工段拱圈2的底板上开设有两个预留槽口13;两个止退支撑块12分别嵌于两个预留槽口13内,由此实现止退限位功能。
[0023]如附图1、附图2所示;挂钩5与承重平台1之间固定有挂钩斜撑14;两个挂钩5之间固定有位于已施工段拱圈2上侧的连接梁15。
[0024]如附图1、附图2、附图3所示;所述承重平台1包括P个横向分布的主纵梁16,P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行走轮4、支撑油缸11均安装于主纵梁16;主纵梁16之间固定连接有第I
横梁、第II横梁、第III横梁17、第IV横梁21,第I横梁、第II横梁、第III横梁17分别与行走轮4、挂钩斜撑14的底端、挂钩5的位置对应,且第III横梁17的两端伸出主纵梁16;第IV横梁21与圆端型锚固梁8上下对应。
[0025]挂钩斜撑14与挂钩5通过第II横梁连接。底模平台3设置于第III横梁17与第IV横梁21上。本技术通过将多个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桁架型前支点斜爬挂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部锚固于已施工段拱圈(2)的承重平台(1),承重平台(1)的上表面前部设置有底模平台(3)、上表面后端设置有若干个横向分布的行走轮(4);承重平台(1)的侧面固定有两个位于其上侧的L形的挂钩(5),两个挂钩(5)呈相对设置,已施工段拱圈(2)夹设于两个挂钩(5)之间;承重平台(1)的前部固定有分布于已施工段拱圈(2)两侧的三角形桁架(6),三角形桁架(6)之间设置有位于待施工段拱圈(7)前侧的圆端型锚固梁(8),且圆端型锚固梁(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三角形桁架(6)的顶端部转动连接;圆端型锚固梁(8)上穿设有两个左右分布的临时扣索(9),临时扣索(9)的一端锚固于扣塔、另一端设置有抵触于圆端型锚固梁(8)的锚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桁架型前支点斜爬挂篮,其特征在于:承重平台(1)与已施工段拱圈(2)通过若干根穿于两者的锚杆(10)锚固连接;承重平台(1)的上表面后部设置有一一对应地设置于行走轮(4)前侧的支撑油缸(11)。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川贵陈进明王宇李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