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生态敏感区软土地基的自动防渗便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6400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1:10
本公开涉及一种适用生态敏感区软土地基的自动防渗便道结构,由路基主体结构和超防渗土层构成,路基主体结构包括铺设在软土路基上的底层、中间层和顶层;超防渗土层包括基底超防渗土层、面层超防渗土层以及边坡超防渗土层,基底超防渗土层铺设在路基基底处,底层下方;面层超防渗土层铺设在路基顶面处,顶层上方;边坡超防渗土层铺设在路基边坡处;并且,基底超防渗土层、面层超防渗土层和边坡超防渗土层在路基主体结构横截面四周围合成闭环超防渗结构。本公开在路基基础表层和路基周围形成一层超防渗的防水层,减少雨水以及地下水对路基的浸蚀,抑制了石灰在水循环中对周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工后复耕仅需将路基填土挖走即可。可。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生态敏感区软土地基的自动防渗便道结构


[0001]本公开涉及道路交通
,尤其是路基防渗技术,具体是一种适用生态敏感区软土地基的自动防渗便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复杂地区的各等级公路施工中,往往需要临时修建施工便道,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施工便道因时效性,对道路荷载和抗压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在福建、江苏等南方省份,往往会在施工便道土中加入一定数量的石灰,使土壤产生变化形成一定的强度。既石灰和土发生系列相互作用,形成板体,提高了强度和稳定性。
[0003]在南方水系发达地区,由于材料的便利性和经济性被广泛应用于路基底层填土,但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石灰等松散岩土材料本身会对自然环境和周边土壤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在雨季,受降雨影响,便道路基本身受雨水入渗软化的影响,路基的强度会有不同程度下降,一定程度影响施工效率和质量。
[0004]对于跨生态敏感区的施工项目,尤其在湿地红线内施工条件严苛,对环保要求较高。常规的路基填土往往是将石灰直接填筑于路基底部,在降水以及地下水循环的作用下将石灰和石灰中的有害成分带到周边水源和土壤造成污染。工程上在临时征用的耕地上建设施工便道,工程结束后需要进行复垦。在对施工便道的路基进行处理时,石灰对耕地的污染较为严重且复耕后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这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同时还是农业经济的损失。因此在对路基石灰的施工过程中,解决石灰对环境的污染,不仅是施工企业对创建文明工地、绿色工地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公开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路基不适用于生态敏感区,工后不利于复垦,提供一种适用生态敏感区软土地基的自动防渗便道结构,克服了施工便道路基受水浸蚀发生不均匀沉降,同时抑制施工便道路基中的石灰随着水循环造成周边土壤和水分污染,尤其解决了需要复耕临时征用耕地后期的纯绿色复耕问题。
[0006]本公开是这样实现的:
[0007]本公开提供一种适用生态敏感区软土地基的自动防渗便道结构,由路基主体结构和超防渗土层构成,其中:所述路基主体结构包括铺设在软土路基上的底层,以及在底层上由下至上分层铺设的中间层和顶层;所述超防渗土层包括基底超防渗土层、面层超防渗土层以及边坡超防渗土层,基底超防渗土层铺设在路基基底处,所述底层下方;面层超防渗土层铺设在路基顶面处,所述顶层上方;边坡超防渗土层铺设在路基边坡处;并且,所述基底超防渗土层、面层超防渗土层和边坡超防渗土层在所述路基主体结构横截面四周围合成闭环超防渗结构。本公开采用防渗材料喷洒在路基基础表层和路基周围形成一层超防渗的防水层,从而减少雨水以及地下水对路基的浸蚀。在路基周边形成的闭环超防渗土层完全抑制了水分在路基内部的循环,从而抑制了土体中的污染成分在水循环中对周边土壤和水源
的污染,工后复耕仅需将路基填土挖走即可。对于在生态敏感区软土路基上建造临时施工便道尤其适用,路基施工结束后雨天也可通车,相对于普通土路基雨天行车不会形成泥泞路面,维持路基强度不变,保障施工交通通行,提高施工效率。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超防渗土层为在路基土上喷洒防渗材料形成。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底超防渗土层由喷洒防渗材料的路基基础表层土经翻耕15cm厚后压实形成,厚度为10cm。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面层超防渗土层和边坡超防渗土层由喷洒防渗材料并向下渗入2

5cm形成,厚度为2

5cm。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边坡填土层,边坡填土层填筑在路基边坡处,所述边坡超防渗土层由在所述边坡填土层上喷洒防渗材料并自然渗透后形成。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边坡填土层的填筑厚度为20

50cm,所述防渗材料在边坡填土层上渗透2

5cm。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表层薄土层,表层薄土层铺设在所述顶层上方,所述面层超防渗土层由在所述表层薄土层上喷洒防渗材料并自然渗透后形成。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表层薄土层的厚度为2

5cm。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层为石灰土层。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层为砖渣或宕渣层,所述顶层为碎石层。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提供的一种自动防渗便道结构具有以下优势:
[0018](1)本公开采用防渗材料喷洒在路基基础表层和路基周围形成一层超防渗的防水层,从而减少雨水以及地下水对路基的浸蚀。
[0019](2)路基基础表层的超防渗土层能够抑制毛细水的上升,同时也可以抑制路基内部水分的渗透,从而抑制了地下水对路基的浸蚀。
[0020](3)路基表层和路基边坡的超防渗土层能够抑制雨水渗透到路基内部,保护路基免受雨水浸泡发生沉降,同时也可形成自然排水边坡使得雨水全部流进排水沟。
[0021](4)路基施工结束后雨天也可通车,相对于普通土路基雨天行车不会形成泥泞路面,维持路基强度不变,保障施工交通通行,提高施工效率。
[0022](5)在路基周边形成的闭环超防渗土层完全抑制了水分在路基内部的循环,从而抑制了石灰以及石灰中的污染成分在水循环中对周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工后复耕仅需将路基填土挖走即可。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24]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公开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公开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公开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涵盖的范围内。
[0025]图1为一种实施方式的自动防渗便道结构剖面组成示意图;
[0026]图2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的自动防渗便道结构剖面组成示意图;
[0027]图3为图1中A区放大图;
[0028]图4为图2中B区放大图;
[0029]图5为具有超防渗特性的土壤颗粒表面纳米级多孔微粒示意图;
[0030]图6为具有超防渗特性的土壤颗粒表面示意图;
[0031]图7为某高速公路施工便道不同防渗材料覆盖厚度的路面防渗实验对比图;
[0032]图8为某高速公路施工便道土壤防渗试验室内装置结构图;
[0033]图9为不同浓度处理土的斥水等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公开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生态敏感区软土地基的自动防渗便道结构,其特征在于,由路基主体结构和超防渗土层构成,其中:所述路基主体结构包括铺设在软土路基上的底层,以及在底层上由下至上分层铺设的中间层和顶层;所述超防渗土层包括基底超防渗土层、面层超防渗土层以及边坡超防渗土层,基底超防渗土层铺设在路基基底处,所述底层下方;面层超防渗土层铺设在路基顶面处,所述顶层上方;边坡超防渗土层铺设在路基边坡处;并且,所述基底超防渗土层、面层超防渗土层和边坡超防渗土层在所述路基主体结构横截面四周围合成闭环超防渗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防渗便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防渗土层为在路基土上喷洒防渗材料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防渗便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超防渗土层由喷洒防渗材料的路基基础表层土经翻耕15cm厚后压实形成,厚度为10c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防渗便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超防渗土层和边坡超防渗土层由喷洒防渗材料并向下渗入2

5cm形成,厚度为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玖庆国璟王洪章宋亮温章寿李晓东林达明杨成连乔伟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