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柱取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96367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1:09
本申请涉及一种石墨柱取材装置,包括套筒和安装杆,套筒呈圆柱形结构,且套筒的开口端部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锯齿,套筒的筒壁上设有若干贯穿筒壁的导料口,套筒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对接孔,对接孔的周围设置第一安装部和推料孔,安装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背离安装杆的一侧设置有对接部,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可拆卸连接,且对接部与对接孔导向配合。上述方案能够直接从大块的石墨块上套取得到圆柱状的石墨柱,方便快捷,效率高,避免需要将大块的石墨块切割为多个长方柱状的石墨小块,然后通过车削加工为圆柱状的石墨柱,从而解决目前石墨环加工前需要对大块的石墨块先切后车,存在处理不便效率低的问题。存在处理不便效率低的问题。存在处理不便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柱取材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石墨环加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石墨柱取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柔性石墨又称膨胀石墨,是近年开发的一种新的石墨制品。1971年美国研究成功柔性石墨密封材料,解决了原子能阀门泄漏问题,随后德、日、法也开始研制生产。这种产品除天然石墨所具有的特性外,还具有特殊的柔性和弹性。因此,是一种理想的密封材料,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原子能等工业领域。柔性石墨制成的环即可直接作为密封件,也可以作为密封件中的组件(如为其中的填料)。
[0003]现有技术中石墨环在加工前,首先需要将石墨块切割为多个长方柱状的石墨小块,然后通过车削加工为圆柱状的石墨柱,再加工为石墨环,目前石墨环加工前需要对大块的石墨块先切后车,存在处理不便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技术中石墨环加工前需要对大块的石墨块先切后车,存在处理不便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石墨柱取材装置,能够直接从大块的石墨块上套取得到圆柱状的石墨柱,方便快捷,效率高,避免需要将大块的石墨块切割为多个长方柱状的石墨小块,然后通过车削加工为圆柱状的石墨柱,再加工为石墨环,从而解决目前石墨环加工前需要对大块的石墨块先切后车,存在处理不便效率低的问题。
[0005]一种石墨柱取材装置,包括套筒和安装杆,所述套筒呈圆柱形结构,且所述套筒的开口端部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锯齿,所述套筒的筒壁上设有若干贯穿筒壁的导料口,所述套筒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对接孔,所述对接孔的周围设置第一安装部和推料孔,所述安装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背离所述安装杆的一侧设置有对接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对接部与所述对接孔导向配合。
[0006]优选地,上述一种石墨柱取材装置中,还包括抵料杆,所述抵料杆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凸部,所述安装杆、所述第二安装部和所述对接部开设有相连通的安装孔,且所述安装孔的开口位于所述对接部,所述安装孔的开口设置有限位凸环,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弹性部,所述抵料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的开口,且所述限位凸部位于所述安装孔内,与所述弹性部抵接,所述抵料杆通过所述安装孔的开口伸缩运动,所述限位凸部与所述限位凸环在所述抵料杆的伸缩方向上限位配合,且所述抵料杆、所述弹性部均与所述安装孔可转动配合。
[0007]优选地,上述一种石墨柱取材装置中,在所述抵料杆相对所述安装孔的开口移动至最大伸出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抵料杆背离所述限位凸部的一端与所述套筒的开口端部平齐。
[0008]优选地,上述一种石墨柱取材装置中,所述安装孔的孔底、侧壁以及所述弹性部的外表面、所述抵料杆的外表面均涂设有润滑层,且所述料杆背离所述限位凸部的一端为石
墨部。
[0009]优选地,上述一种石墨柱取材装置中,所述安装杆背离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一端设置有与立式钻床快速对接安装的安装结构。
[0010]优选地,上述一种石墨柱取材装置中,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均为通孔,且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0011]优选地,上述一种石墨柱取材装置中,所述通孔的数量为至少3个,且至少3个所述通孔圆周对称分布。
[0012]优选地,上述一种石墨柱取材装置中,所述推料孔的数量为至少3个,且至少3个所述推料孔圆周对称分布。
[0013]优选地,上述一种石墨柱取材装置中,在所述套筒的开口端部指向所述套筒的底部的方向上,所述导料口沿着所述套筒的转动方向倾斜延伸。
[0014]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石墨柱取材装置中,套筒的开口端部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锯齿,通过带锯齿的套筒直接套取圆柱状的石墨柱,套筒的筒壁上设有若干贯穿筒壁的导料口,以将套筒转动套取石墨柱的过程中产生的废屑排出,便于废屑快速排走,在安装杆与套筒安装时,首先将对接部对准对接孔插入,然后通过对接部与对接孔的导向配合关系,以使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对接,然后两者相连,且由于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可拆卸连接,因此能够更换不同尺寸的套筒,以套取不同直径大小的石墨柱。本技术方案中,石墨柱取材装置能够直接从大块的石墨块上套取得到圆柱状的石墨柱,方便快捷,效率高,避免需要将大块的石墨块切割为多个长方柱状的石墨小块,然后通过车削加工为圆柱状的石墨柱,再加工为石墨环,从而解决目前石墨环加工前需要对大块的石墨块先切后车,存在处理不便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石墨柱取材装置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石墨柱取材装置的截面图;
[0018]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套筒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石墨柱取材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图4中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0021]其中:套筒100、锯齿110、导料口120、对接孔130、第一安装部140、推料孔150、安装杆200、第二安装部300、对接部400、抵料杆500、限位凸部510、安装孔600、限位凸环610、弹性部700。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2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
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顶部”、“底部”、“底端”、“顶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5]请参考图1至图5,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石墨柱取材装置,包括套筒100和安装杆200,其中:
[0026]套筒100呈圆柱形结构,且套筒100的开口端部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锯齿110,通过带锯齿110的套筒100直接套取圆柱状的石墨柱,套筒100的筒壁上设有若干贯穿筒壁的导料口120,以将套筒100转动套取石墨柱的过程中产生的废屑排出,便于废屑快速排走,避免影响套筒100正常套取石墨柱,套筒100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对接孔130,对接孔130的周围设置第一安装部140和推料孔150,在石墨柱套取后,需要从套筒100内取出石墨柱,此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推料孔150推动石墨柱从套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柱取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100)和安装杆(200),所述套筒(100)呈圆柱形结构,且所述套筒(100)的开口端部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锯齿(110),所述套筒(100)的筒壁上设有若干贯穿筒壁的导料口(120),所述套筒(100)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对接孔(130),所述对接孔(130)的周围设置第一安装部(140)和推料孔(150),所述安装杆(20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部(300),所述第二安装部(300)背离所述安装杆(200)的一侧设置有对接部(400),所述第一安装部(140)与所述第二安装部(300)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对接部(400)与所述对接孔(130)导向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柱取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抵料杆(500),所述抵料杆(500)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凸部(510),所述安装杆(200)、所述第二安装部(300)和所述对接部(400)开设有相连通的安装孔(600),且所述安装孔(600)的开口位于所述对接部(400),所述安装孔(600)的开口设置有限位凸环(610),所述安装孔(600)内设置有弹性部(700),所述抵料杆(500)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600)的开口,且所述限位凸部(510)位于所述安装孔(600)内,与所述弹性部(700)抵接,所述抵料杆(500)通过所述安装孔(600)的开口伸缩运动,所述限位凸部(510)与所述限位凸环(610)在所述抵料杆(500)的伸缩方向上限位配合,且所述抵料杆(5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进斌张泽宇王小军于飞张翔
申请(专利权)人:石嘴山市新宇兰山电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