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工作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49919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升降工作平台,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升降工作平台包括下车机构、变幅机构、第一配重、第二配重、臂架以及平台。下车机构被构造为提供支撑;变幅机构安装于转台;第一配重固定于下车机构;第二配重可滑移地安装于变幅机构;臂架一端安装于变幅机构,且被构造为随着变幅机构的变幅而变幅;平台安装于臂架的另一端。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升降工作平台,很大程度提升了整车在不同工况下的前倾稳定性和后倾稳定性,提升了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的安全性。的安全性。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升降工作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升降工作平台。

技术介绍

[0002]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主要应用在建筑施工、钢结构、场馆及租赁等行业,作为一种载人作业的工程设备,其安全性极其重要,而整车稳定性通过配重进行调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0003]相关技术中,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包括固定式配重,固定式配重安装、摆放到位后,固定式配重相对于转台的位置是不变的。
[0004]专利技术人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下述问题:相关技术中采用固定式配重,固定式配重安装在转台上,固定式配重的重量和尺寸都非常大,这导致整车重量相对较大或者整车尺寸相对较大,会相应的增加整机成本、增加能耗,或降低整车灵活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升降工作平台,包括:
[0006]下车机构,被构造为提供支撑;
[0007]变幅机构,安装于所述下车机构;
[0008]第一配重,布置于所述下车机构;
[0009]第二配重,可滑移地安装于所述变幅机构;
[0010]臂架,一端安装于所述变幅机构;以及
[0011]平台,安装于所述臂架的另一端。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车机构包括:
[0013]车架,被构造为提供支撑;以及
[0014]转台,安装于所述车架,所述变幅机构安装于所述转台,所述第一配重布置于所述转台。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工作平台还包括:
[0016]第一驱动机构,一端与所述臂架驱动连接,另一端安装于所述下车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被构造为带动所述臂架变幅;所述臂架带动所述变幅机构共同变幅。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工作平台还包括:
[0018]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配重驱动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二配重沿着所述变幅机构滑移,以调节所述升降工作平台的重心。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
[0020]拉杆,位于所述下车机构和所述第二配重之间,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下车机构可转动连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配重可转动连接。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变幅机构包括:
[0022]平行四边形机构,一端与所述下车机构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臂架可转动连
接。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平行四边形机构包括:
[0024]第一连杆组件,一端与所述下车机构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可自由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杆组件;
[0025]第二连杆组件,一端与所述下车机构可转动连接;
[0026]第一桁架臂,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组件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组件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
[0027]第二桁架臂,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组件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一桁架臂的一端均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臂架可转动连接;以及
[0028]第三桁架臂,与所述第一桁架臂、第二桁架臂共同组成三角形;所述第三桁架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组件、所述第二连杆组件均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桁架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桁架臂、所述臂架均可转动连接;
[0029]其中,所述第一连杆组件、所述第二连杆组件、所述第一桁架臂以及所述下车机构共同形成所述平行四边形机构。
[003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配重和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其中之一设置有导轨,其中另一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导轨配合;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沿着所述第一连杆组件的长度方向。
[0031]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变幅机构处于初始位置,所述第二滑块的安装位置低于所述第二连杆组件。
[003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车机构顶部安装有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突出于所述转台的顶面;所述第一连杆组件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架。
[003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车机构顶部安装有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二安装架突出于所述下车机构的顶面;所述第二连杆组件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架。
[003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组件与所述第一安装架的转动连接处的位置低于所述第二连杆组件与所述第二安装架的转动连接处的位置。
[0035]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变幅机构处于初始位置,所述第二滑块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滑块的上方,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杆组件的另一端。
[0036]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变幅机构处于最终位置,所述第二滑块和所述第一滑块分别位于所述下车机构的回转中心的两侧,且所述第二滑块位于所述第一连杆组件的一端。
[003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平台与所述臂架可转动连接,以使得在所述臂架变幅过程中,所述平台始终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保持正立状态。
[0038]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升降工作平台,包括第一配重和第二配重,其中第一配重是固定的;第二配重随着升降工作平台的变幅机构的变幅,自动动态调节升降工作平台的重心位置,减小臂架上变幅时整车重心向第一配重方向变化的幅度,并且减小臂架下变幅时整车重心远离第一配重方向变化的幅度。在不增加整车重量和尺寸的情况下,利用第二配重位置的实时变化,很大程度提升了整车在不同工况下的前倾稳定性和后倾稳定性,提升了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的安全性。并且,该技术方案所需要的第一配重的尺寸的重量小,所占用的空间小,升降工作平台的作业性能、作业安全性、经济性、灵活性及节能性都得以提
高。
附图说明
[003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4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升降工作平台处于初始位置示意图。
[004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升降工作平台处于变幅中间位置示意图。
[004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升降工作平台变幅最终位置示意图。
[0043]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升降工作平台第二配重安装示意图。
[0044]附图标记:1、下车机构;2、变幅机构;3、第一配重;4、第二配重;5、臂架;6、平台;7、拉杆;8、滑块;11、车架;12、转台;13、第一安装架;14、第二安装架;15、轴;21、第一连杆组件;22、第二连杆组件;23、第一桁架臂;24、第二桁架臂;25、第三桁架臂。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下面结合图1~图4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0046]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升降工作平台,用于把人、物从一个高度运输至另一个高度,以完成高空作业、高空物料输送等需求。升降工作平台载人、载物的重量与平台6的结构尺寸相关,一般可以实现单人或者多人的升降需求。升降工作平台的最高作业高度一般为40米~70米。
[0047]升降工作平台包括下车机构1、变幅机构2、第一配重3、第二配重4、臂架5以及平台6。
[0048]下车机构1被构造为提供支撑。下车机构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车机构(1),被构造为提供支撑;变幅机构(2),安装于所述下车机构(1);第一配重(3),布置于所述下车机构(1);第二配重(4),可滑移地安装于所述变幅机构(2);臂架(5),一端安装于所述变幅机构(2);以及平台(6),安装于所述臂架(5)的另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车机构(1)包括:车架(11),被构造为提供支撑;以及转台(12),安装于所述车架(11),所述变幅机构(2)安装于所述转台(12),所述第一配重(3)布置于所述转台(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一端与所述臂架(5)驱动连接,另一端安装于所述下车机构(1);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被构造为带动所述臂架(5)变幅,所述臂架(5)带动所述变幅机构(2)共同变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配重(4)驱动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二配重(4)沿着所述变幅机构(2)滑移,以调节所述升降工作平台的重心。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拉杆(7),位于所述下车机构(1)和所述第二配重(4)之间,所述拉杆(7)的一端与所述下车机构(1)可转动连接,所述拉杆(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配重(4)可转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幅机构(2)包括:平行四边形机构,一端与所述下车机构(1)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臂架(5)可转动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升降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四边形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组件(21),一端与所述下车机构(1)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9)可自由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杆组件(21);第二连杆组件(22),一端与所述下车机构(1)可转动连接;第一桁架臂(23),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组件(21)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组件(22)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第二桁架臂(24),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组件(21)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一桁架臂(23)的一端均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臂架(5)可转动连接;以及第三桁架臂(25),与所述第一桁架臂(23)、第二桁架臂(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金涛靳翠军程婷陈栋余海信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消防安全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