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脱轻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4807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39
本申请涉及丙烯酸脱轻塔,涉及丙烯酸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包括设置在支撑架上的塔体,塔体上设置有用于对进入塔体的混合液进行预热的预热机构,预热机构包括预热套筒、循环管、废液收集箱和气体收集箱。部分水蒸气和醋酸气体通过循环管进入预热套筒内对进入塔体前的丙烯酸混合液进行预热,预热套筒内冷凝的醋酸水溶液进入废液收集箱内收集,而部分水蒸气和醋酸气体进入气体收集箱内被收集,以此实现对混合液的预热,通过利用排出的水蒸气和醋酸气体对混合液进行预热,无需外接换热器,降低了丙烯酸脱轻组分过程中的耗能,因此降低了丙烯酸生产过程中的耗能。酸生产过程中的耗能。酸生产过程中的耗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丙烯酸脱轻塔


[0001]本申请涉及丙烯酸生产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丙烯酸脱轻塔。

技术介绍

[0002]丙烯酸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主要用于制备丙烯酸树脂,工业生产中通常采用丙烯氧化制得丙烯酸,在生产过程中除了生成丙烯酸外,还会生成醋酸、碳氧化物等副产物,丙烯与其他试剂在反应塔中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塔内的液体即为丙烯酸与副产物的混合液,混合液首先通过脱轻塔脱去大部分水和醋酸,然后再进行后续提纯。
[0003]相关技术中,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7871577U的中国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高产能的脱轻塔装置,包括脱轻塔、冷凝器、换热器和加热罐,换热器设置在脱轻塔的上部,脱轻塔的顶部连接冷凝器,加热罐内设有加热介质,换热器连接外部蒸汽。
[0004]混合液进入脱轻塔前,先经过换热器预热,预热的混合液从脱轻塔的上部进入,代替从传统的脱轻塔中部进入,减少了塔底气化物料的冷凝回流量,同时脱轻塔下部的混合液在加热罐的作用下,轻组分继续气化上升,塔顶排出的轻组分进入冷凝器冷凝,冷凝液进入后续处理,但是通过换热器持续对混合液进行加热,在生产量较大的时候耗能较高,因此增加了丙烯酸生产过程中的耗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降低丙烯酸生产过程中的耗能,本申请提供了丙烯酸脱轻塔。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丙烯酸脱轻塔,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丙烯酸脱轻塔,包括支撑架和设置在支撑架上的塔体,所述塔体上设置有进液管,所述塔体顶部设置有用于排出轻组分的排气管,所述塔体上设置有用于对进入塔体的混合液进行预热的预热机构,所述预热机构包括:
[0008]预热套筒,所述预热套筒套设在进液管上;
[0009]循环管,所述循环管设置在排气管上且与预热套筒连接;
[0010]废液收集箱,所述废液收集箱设置在支撑架上且与预热套筒连接并用于收集废液;
[0011]气体收集箱,所述气体收集箱设置在支撑架上且与预热套筒连接并用于收集气体。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丙烯酸混合液从进液管进入塔体中,部分水蒸气和醋酸气体通过排气管进入循环管内,并通过循环管进入预热套筒内对进入塔体前的丙烯酸混合液进行预热,预热套筒内冷凝的醋酸水溶液进入废液收集箱内收集,而部分水蒸气和醋酸气体进入气体收集箱内被收集,以此实现对混合液的预热,通过利用排出的水蒸气和醋酸气体对混合液进行预热,无需外接换热器,降低了丙烯酸脱轻组分过程中的耗能,因此降低了丙烯酸生产过程中的耗能。
[0013]可选的,所述气体收集箱上设置有用于对气体组分进行分离的分离机构,所述分
离机构包括:
[0014]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设置在气体收集箱上且用于分离醋酸气体和水蒸气;
[0015]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气体收集箱上且与冷却组件电连接;
[0016]废液分离管,所述废液分离管设置在气体收集箱上且与废液收集箱连接并用于排出分离的废液;
[0017]气体净化箱,所述气体净化箱设置在气体收集箱上,所述气体净化箱上设置有用于对气体进行净化的活性炭板。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蒸气和醋酸气体进入气体收集箱后,温度传感器对气体收集箱内温度进行检测,冷却组件启动对混合气体进行降温冷却,使得气体收集箱内的温度处于水和醋酸的沸点之间,以此使得醋酸气体液化并通过废液分离管排出到废液收集箱内进行集中处理,而水蒸气以及少量残留的醋酸气体进入气体净化箱内被活性炭板吸附净化后排出,以此分离醋酸气体和水蒸气,从而降低气体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影响空气质量的概率,以此提高了废气处理的效果,从而提高了丙烯酸脱轻组分过程中的节能环保效果。
[0019]可选的,所述冷却组件包括:
[0020]冷却板,所述冷却板设置在气体收集箱上,所述冷却板上开设有填充冷却液的冷却腔,所述冷却板上设置有供气体通过的通气孔;
[0021]冷却泵,所述冷却泵设置在气体收集箱上,所述冷却泵通过冷却液抽吸管与外部冷却液储存桶连通,所述温度传感器与冷却泵电连接;
[0022]冷却管,所述冷却管设置在冷却泵上且与冷却腔连通;
[0023]回收管,所述回收管设置在冷却板上且与冷却腔连通并用于排出冷却液,所述回收管上设置有控制开闭的回收阀。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泵启动对外部冷却液进行抽吸,冷却液进去冷却腔内,气体与冷却板接触,从而使得醋酸气体液化,而水蒸气和少量醋酸气体通过通气孔进入气体净化箱内,冷却腔内的冷却液通过回收管排出,同时通过温度传感器对气体收集箱内的温度进行检测,当气体收集箱内的温度低于水的沸点时,控制冷却泵的功率,使得冷却液的流量变小,以此控制气体收集箱内温度处于水和醋酸的沸点之间,从而实现水蒸汽和醋酸气体的分离,因此提高了废气分离的便捷性。
[0025]可选的,所述塔体上设置有用于对塔底液进行加热循环的循环组件,所述循环组件包括:
[0026]集液管,所述集液管设置在塔体上且与塔体底部连通;
[0027]再沸器,所述再沸器设置在支撑架上且与集液管连接并用于对混合液进行加热;
[0028]回流管,所述回流管设置在再沸器上且与塔体连接并用于使得气体回流到塔体内。
[00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部分塔底混合液通过集液管进入再沸器中进行加热,使得混合液中的轻组分气化后通过回流管回流到塔体内并上升至塔顶,气体上升过程中对下降的混合液进行热量传递,从而使得混合液中的轻组分气化并一起上升,从而提高了丙烯酸脱轻组分过程的提纯效果。
[0030]可选的,所述活性炭板滑移设置在气体净化箱上,所述气体净化箱上设置有用于对活性炭板进行定位的定位组件。
[00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定位组件,然后即能取下活性炭板进行更换,通过更换活性炭板提高气体净化的效率,从而提高了丙烯酸脱轻组分过程中的节能环保效果。
[0032]可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
[0033]卡接块,所述卡接块设置在活性炭板上且卡接设置在气体净化箱上;
[0034]定位板,所述定位板设置在活性炭板上且抵触在气体净化箱上,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便于借力的把手。
[003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动把手使得定位板脱离气体净化箱,同时卡接块脱离气体净化箱,继续拉动把手即能取下活性炭板进行更换,更换完毕后,推动把手使得卡接块卡接安装在气体净化箱上,而定位板抵触在气体净化箱上,以此实现活性炭板的拆卸和安装定位,从而提高了活性炭板更换的便捷性。
[0036]可选的,所述塔体上间隔设置有多个人孔,所述塔体上转动设置有对人孔进行密封的密封组件。
[003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密封组件,然后操作人员通过人孔对塔体内部进行维护,以此提高了塔体维护的便捷性。
[0038]可选的,所述密封组件包括:
[0039]密封盖,所述密封盖转动设置在塔体上且对人孔进行阻挡;
[0040]螺纹杆,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丙烯酸脱轻塔,包括支撑架(1)和设置在支撑架(1)上的塔体(11),所述塔体(11)上设置有进液管(12),所述塔体(11)顶部设置有用于排出轻组分的排气管(13),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11)上设置有用于对进入塔体(11)的混合液进行预热的预热机构(2),所述预热机构(2)包括:预热套筒(21),所述预热套筒(21)套设在进液管(12)上;循环管(22),所述循环管(22)设置在排气管(13)上且与预热套筒(21)连接;废液收集箱(23),所述废液收集箱(23)设置在支撑架(1)上且与预热套筒(21)连接并用于收集废液;气体收集箱(24),所述气体收集箱(24)设置在支撑架(1)上且与预热套筒(21)连接并用于收集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脱轻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收集箱(24)上设置有用于对气体组分进行分离的分离机构(3),所述分离机构(3)包括:冷却组件(31),所述冷却组件(31)设置在气体收集箱(24)上且用于分离醋酸气体和水蒸气;温度传感器(32),所述温度传感器(32)设置在气体收集箱(24)上且与冷却组件(31)电连接;废液分离管(33),所述废液分离管(33)设置在气体收集箱(24)上且与废液收集箱(23)连接并用于排出分离的废液;气体净化箱(34),所述气体净化箱(34)设置在气体收集箱(24)上,所述气体净化箱(34)上设置有用于对气体进行净化的活性炭板(3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丙烯酸脱轻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31)包括:冷却板(311),所述冷却板(311)设置在气体收集箱(24)上,所述冷却板(311)上开设有填充冷却液的冷却腔(315),所述冷却板(311)上设置有供气体通过的通气孔(316);冷却泵(312),所述冷却泵(312)设置在气体收集箱(24)上,所述冷却泵(312)通过冷却液抽吸管(317)与外部冷却液储存桶连通,所述温度传感器(32)与冷却泵(312)电连接;冷却管(313),所述冷却管(313)设置在冷却泵(312)上且与冷却腔(315)连通;回收管(314),所述回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行正曾文斌吴天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石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