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测风雷达校准系统及校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948034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激光测风雷达校准系统及校准方法,涉及雷达校准技术领域,一种激光测风雷达校准系统包括支撑体一,支撑体一用于安装激光测风雷达;与支撑体一相对而设的支撑体二;连接于支撑体二上的校准组件;连接于支撑体一上的反射组件一;连接于支撑体二上的反射组件二;其中,反射组件一和反射组件二交错而设,以使激光测风雷达发出的激光经过反射组件一、反射组件二以及校准组件,并返回至激光测风雷达。针对激光测风雷达校准系统的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它占用空间小。空间小。空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激光测风雷达校准系统及校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雷达校准
,具体涉及一种激光测风雷达校准系统及校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激光测风雷达是一种主动式三维测风遥感雷达,其采用多普勒外差法,根据空气中颗粒物(灰尘、云雾水滴以及盐晶体等)的激光后向散射回波的多普勒频移,测量风速和风向等参数,具有探测盲区小、精度高以及稳定性高等优点,主要应用于空气污染追踪、大气研究以及气象气候检测等领域。
[0003]为了便于保证激光测风雷达的测量精度,需要对其进行定期校准,同时,为了便于模拟现实场景,需要使得光路长度达到一定的数值,从而需要发射器和接收器与相关校准组件之间的距离达到一定的数值,进而导致激光测风雷达校准系统的占用空间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激光测风雷达校准系统的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激光测风雷达校准系统及校准方法,它占用空间小。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激光测风雷达校准系统,包括:
[0007]支撑体一,所述支撑体一用于安装激光测风雷达;
[0008]与所述支撑体一相对而设的支撑体二;
[0009]连接于所述支撑体二上的校准组件;
[0010]连接于所述支撑体一上的反射组件一;
[0011]连接于所述支撑体二上的反射组件二;
[0012]其中,所述反射组件一和所述反射组件二交错而设,以使所述激光测风雷达发出的激光经过所述反射组件一、反射组件二以及校准组件,并返回至所述激光测风雷达。
[0013]可选的,所述反射组件一和所述反射组件二的数量均至少为二个。
[0014]可选的,相邻所述反射组件一之间的距离d1为所述反射组件一和所述激光测风雷达之间的距离d2的两倍,相邻所述反射组件二之间的距离d3为所述反射组件二和所述校准组件之间的距离d4的两倍。
[0015]可选的,所述校准组件包括:
[0016]外壳;
[0017]连接于所述外壳上的驱动体一;
[0018]与所述驱动体一的驱动轴连接的驱动体二;
[0019]与所述驱动体二的驱动轴连接的盘单元;
[0020]连接于所述盘单元上的粗糙层一。
[0021]可选的,所述校准组件还包括:
[0022]与所述驱动体一的驱动轴连接的蜗杆一;
[0023]与所述蜗杆一配合的蜗轮一;
[0024]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和所述外壳连接,所述轴承的外圈和所述蜗轮一连接;
[0025]其中,所述轴承的外圈和所述蜗轮一均与所述驱动体二连接。
[0026]可选的,所述校准组件包括:
[0027]壳体;
[0028]连接于所述壳体上的驱动件一;
[0029]与所述驱动件一的驱动轴连接的驱动件二;
[0030]与所述驱动件二的驱动轴连接的带单元;
[0031]连接于所述带单元上的粗糙层二。
[0032]可选的,所述校准组件还包括:
[0033]与所述驱动件一的驱动轴连接的蜗杆二;
[0034]与所述蜗杆二配合的蜗轮二;
[0035]与所述蜗轮二连接的导件,所述导件和所述驱动件二连接;
[0036]其中,所述壳体的两侧均设有导槽,所述导槽和所述导件活动配合。
[0037]可选的,所述支撑体一包括:
[0038]支撑平台一,所述支撑平台一用于安装激光测风雷达;
[0039]连接于所述支撑平台一底部的支撑脚一;
[0040]位于所述支撑平台一和所述支撑脚一连接处的减震垫一;
[0041]其中,所述支撑平台一、支撑脚一以及减震垫一均与所述支撑体二相对而设,所述反射组件一连接于所述支撑平台一上。
[0042]可选的,所述支撑体二包括:
[0043]支撑平台二;
[0044]连接于所述支撑平台二底部的支撑脚二;
[0045]位于所述支撑平台二和所述支撑脚二连接处的减震垫二;
[0046]其中,所述支撑平台二、支撑脚二以及减震垫二均与所述支撑体一相对而设,所述校准组件和所述反射组件二均连接于所述支撑体二上。
[0047]一种校准方法,根据一种激光测风雷达校准系统,包括:
[0048]将激光测风雷达和反射组件一安装在支撑体一上,并将反射组件二和校准组件安装在支撑体二上;
[0049]开启激光测风雷达和校准组件,并记录校准组件转速的实际值;
[0050]根据多普勒效应计算出校准组件转速的测量值;
[0051]改变校准组件转速的实际值,得出多组实际值

测量值;
[0052]对多组实际值

测量值进行线性插值,并判断多组实际值

测量值偏离插值曲线的数值是否在预设范围内。
[0053]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支撑体一和支撑体二相对而设,便于反射组件一和反射组件二相对而设,进一步便于激光依次经过反射组件二和反射组件一,在保证激光的光路长度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有效减小激光测风雷达、校准组件等相关设备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有利于使得激光测风雷达校准系统的占
用空间小,又由于反射组件一和反射组件二交错而设,又进一步便于激光依次经过反射组件二和反射组件一,在保证激光的光路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又进一步有效减小激光测风雷达、校准组件等相关设备之间的距离,又进一步有利于使得激光测风雷达校准系统的占用空间小。
附图说明
[005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激光测风雷达校准系统的示意图之一;
[005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激光测风雷达校准系统的示意图之二;
[0056]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校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57]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校准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0058]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校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59]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校准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0060]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支撑体一的结构示意图;
[0061]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支撑体二的结构示意图;
[0062]图中:1、支撑体一;11、支撑平台一;12、支撑脚一;13、减震垫一;2、支撑体二;21、支撑平台二;22、支撑脚二;23、减震垫二;3、激光测风雷达;4、校准组件;41、外壳;42、驱动体一;43、驱动体二;44、盘单元;45、粗糙层一;46、蜗杆一;47、蜗轮一;48、轴承;401、壳体;402、驱动件一;403、驱动件二;404、带单元;405、粗糙层二;406、蜗杆二;407、蜗轮二;408、导件;409、导槽;5、反射组件一;6、反射组件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63]为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测风雷达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体一,所述支撑体一用于安装激光测风雷达;与所述支撑体一相对而设的支撑体二;连接于所述支撑体二上的校准组件;连接于所述支撑体一上的反射组件一;连接于所述支撑体二上的反射组件二;其中,所述反射组件一和所述反射组件二交错而设,以使所述激光测风雷达发出的激光经过所述反射组件一、反射组件二以及校准组件,并返回至所述激光测风雷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测风雷达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组件一和所述反射组件二的数量均至少为二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测风雷达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反射组件一之间的距离d1为所述反射组件一和所述激光测风雷达之间的距离d2的两倍,相邻所述反射组件二之间的距离d3为所述反射组件二和所述校准组件之间的距离d4的两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测风雷达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准组件包括:外壳;连接于所述外壳上的驱动体一;与所述驱动体一的驱动轴连接的驱动体二;与所述驱动体二的驱动轴连接的盘单元;连接于所述盘单元上的粗糙层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激光测风雷达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准组件还包括:与所述驱动体一的驱动轴连接的蜗杆一;与所述蜗杆一配合的蜗轮一;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和所述外壳连接,所述轴承的外圈和所述蜗轮一连接;其中,所述轴承的外圈和所述蜗轮一均与所述驱动体二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测风雷达校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准组件包括:壳体;连接于所述壳体上的驱动件一;与所述驱动件一的驱动轴连接的驱动件二;与所述驱动件二的驱动轴连接的带单元;连接于所述带单元上的粗糙层二。7.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妙增罗昶冯国标虞历尧周自忠章焕姚静远诸葛杰缪琛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