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串联式干簧高压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47046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串联式干簧高压继电器,具体涉及干簧继电器技术领域,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继电器组件;继电器组件包括线圈骨架、绕设在线圈骨架上的线圈、设置在线圈骨架内第一干簧管、第二干簧管和第三干簧管;第一干簧管、第二干簧管和第三干簧管依次串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串联式的低耐压的干簧管实现高耐压的干簧继电器,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安全性与可靠性。安全性与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串联式干簧高压继电器


[0001]本技术涉及干簧继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串联式干簧高压继电器。

技术介绍

[0002]干簧管也称舌簧管或磁簧开关,是一种磁敏的特殊开关,干簧继电器能够反映电压、电流、功率以及电流极性等信号,在查看、主动操控、核算机操控技能等领域中运用广泛。干簧继电器首要由干式舌簧片与励磁线圈构,并且干式舌簧片(触点)是密封的,触点密封在充有氮气等惰性气体的玻璃管中,因此有用地避免了尘土的污染,削减了触点的腐蚀,行进了作业牢靠性,同时整体构造简单,体积小,吸合功率小,通常吸合与开释时刻均在0.5~2ms以内;一般来说,针对不同应用场合的干簧继电器,会选用不同规格(即不同耐压)的干簧管,特别是针对高压环境来说,但是由于高规格(即高耐压)的干簧管产量有限,成本较高,而需求量又很大,因此需要相应的替代方案以解决该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串联式干簧高压继电器,解决了如何通过低耐压的干簧管实现高耐压的干簧继电器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特提供一种串联式干簧高压继电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继电器组件;
[0007]继电器组件包括线圈骨架、绕设在线圈骨架上的线圈、设置在线圈骨架内第一干簧管、第二干簧管和第三干簧管;
[0008]第一干簧管、第二干簧管和第三干簧管依次串联设置。
[0009]其中,壳体底部设有底座,第一干簧管和第三干簧管各有一向外伸出的干簧管引脚(10)分别固定在底座两端。
[0010]其中,线圈的线圈引脚固定在底座中部。
[0011]其中,第一干簧管、第二干簧管和第三干簧管的干簧片部位位于线圈内。
[0012]其中,第一干簧管、第二干簧管和第三干簧管平行设置在线圈骨架内的通孔中。
[0013]其中,沿第一干簧管、第二干簧管和第三干簧管轴线方向,第一干簧管与第二干簧管设有错位间距为L1,第二干簧管和第三干簧管设有错位间距为L2,第一干簧管与第三干簧管设有错位间距为L1+ L2。
[0014]其中,第一干簧管、第二干簧管和第三干簧管之间通过硬质金属线折弯连接。
[0015]其中,壳体内采用环氧树脂填充。
[0016]其中,第一干簧管、第二干簧管和第三干簧管为相同规格干簧管。
[0017]其中,底座中部设有骨架卡槽,线圈骨架通过骨架卡槽与底座卡接固定。
[0018]三、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串联式的低耐压的干簧管实现高耐压的干簧继电器,具体来说,通过将第一干簧管、第二干簧管和第三干簧管依次串联并且平行设置在线圈骨架内的通孔中,同时沿第一干簧管、第二干簧管和第三干簧管轴线方向三者保持一定的错位间距,提供了一种能够耐高压的干簧高压继电器。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向视图1;
[0022]图3是本技术图2中A

A剖视图;
[0023]图4是本技术向视图2;
[0024]图5是本技术图1中B

B剖视图;
[0025]图中:
[0026]1为外壳;2为底座;3为线圈骨架;4为线圈;5为第一干簧管; 6为第二干簧管;7为第三干簧管;8为通孔;9为线圈引脚;10为干簧管引脚;11为骨架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8]实施例1:
[0029]如图1~图5所示,串联式干簧高压继电器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继电器组件;具体的,继电器组件包括线圈骨架3、绕设在线圈骨架3上的线圈4、设置在线圈骨架3内第一干簧管5、第二干簧管6和第三干簧管7,3个干簧管在线圈4通电后的产生的磁场作用下都能正常闭合,即保证第一干簧管5、第二干簧管6和第三干簧管7的干簧片部位位于线圈4内,该设置并不等同于干簧管整体结构必须设置在线圈4内,干簧管的端部结构可以略微超出线圈骨架 3的通孔8范围;同时,为了达到通过低耐压的干簧管实现高耐压的干簧继电器的目的,这里低耐压的干簧管是相对而言,可以是通过高耐压的干簧管实现更高耐压的干簧继电器,本实施例中,具体通过将第一干簧管5、第二干簧管6和第三干簧管7依次串联设置,并且具体设置时,第一干簧管5、第二干簧管6和第三干簧管7平行设置在线圈骨架3内的通孔中,沿第一干簧管5、第二干簧管6和第三干簧管7轴线方向,第一干簧管5与第二干簧管6设有错位间距为L1,第二干簧管6和第三干簧管7设有错位间距为L2,第一干簧管5与第三干簧管7设有错位间距为L1+L2,本实施例中L1=L2,这是为了保证在高压状态下干簧管之间的电连接处有较远的间距,即第一干簧管5与第二干簧管6的电连接点与第二干簧管6和第三干簧管7之间的电连接点之间,不会因较近的距离在高压状态下发生高压击穿空气的情况,提高安全性与可靠性,并且本实施例的三根相同规格的干簧管通过一个线圈4进行控制,继电器具有很高的同步性与一致性,同时能够使整个继电器的体积更小。
[0030]上述结构的串联式干簧高压继电器,如采用三根耐压为直流 2.5kV的干簧管串联的高压继电器,其可达到与采用一根耐压为直流 10kV的干簧管的高压继电器相同的效果,并且串联式干簧高压继电器的灵敏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0031]并且,底座2中部设有骨架卡槽,线圈骨架3通过骨架卡槽与底座2卡接固定。
[0032]实施例2:
[0033]相较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在壳体1底部设有底座2,第一干簧管5和第三干簧管7各有一向外伸出的干簧管引脚10分别固定在底座2两端,线圈4的线圈引脚9固定在底座 2中部,硬质引脚能够很方便的进行安装与电连接;
[0034]第一干簧管5、第二干簧管6和第三干簧管7之间通过硬质金属线折弯连接,保证安装的可靠性以及整体的安全性。
[0035]同时壳体1内采用环氧树脂填充,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串联式干簧高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式干簧高压继电器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继电器组件;所述继电器组件包括线圈骨架(3)、绕设在线圈骨架(3)上的线圈(4)、设置在所述线圈骨架(3)内的第一干簧管(5)、第二干簧管(6)和第三干簧管(7);所述第一干簧管(5)、第二干簧管(6)和第三干簧管(7)依次串联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联式干簧高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底部设有底座(2),所述第一干簧管(5)和第三干簧管(7)各有一向外伸出的干簧管引脚(10)分别固定在底座(2)两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串联式干簧高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4)的线圈引脚(9)固定在底座(2)中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联式干簧高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干簧管(5)、第二干簧管(6)和第三干簧管(7)的干簧片部位位于所述线圈(4)内。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串联式干簧高压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干簧管(5)、第二干簧管(6)和第三干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骏彪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鄞州港继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