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下料斗的旋转式卸料阀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4535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下料斗的旋转式卸料阀门,包括下料斗本体,所述下料斗本体的底部装设有排料口,所述排料口的底部转动配合有一个环形板、四个弧形板,四个所述弧形板呈圆形阵列,所述环形板与所述弧形板之间转动配合有转动板,所述排料口的底部开设有槽道;所述槽道的内部转动配合有齿轮,所述环形板的外侧壁均布装设有多个齿牙,所述齿牙与所述齿轮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弧形板,转动板在环形板的带动下对弧形板进行驱动,通过弧形板在排料口底部转动的幅度对其颗粒饲料流出量进行控制,一方面提高了下料斗本体在使用时的实用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下料斗本体对多余的颗粒饲料进行储存。的颗粒饲料进行储存。的颗粒饲料进行储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下料斗的旋转式卸料阀门


[0001]本技术涉及下料斗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下料斗的旋转式卸料阀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颗粒饲料在加工过程中,有一道工序是将两种物料投入到一个漏斗状的下料斗中,再由下料斗排料至加工设备中。
[0003]公开号为CN 210527394的专利申请,公开了用于颗粒物料的防堆积下料斗,所述包括:漏斗状结构的下料斗,在下料斗的底部设置有排料口,排料口的端部形成有用于连接的法兰盘结构,在下料斗的上方设置有两根送料管,两根送料管的出料口均朝向下料斗的内部;本技术在下料斗内部设置一种运动式的机械结构来有效防止物料在下料斗底部的排料口处发生堆积阻碍,保证下料斗的排料通畅,提高下料斗的排料效率,从而提高加工设备的生产效率。
[0004]但是该公开文件中排料口并不能定量对颗粒饲料进行排料,从而会导致下料斗的内部并不能储存多余的颗粒饲料,进而会降低下料斗在使用时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用于下料斗的旋转式卸料阀门,以解决现有下料斗不能储存多余的颗粒饲料的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用于下料斗的旋转式卸料阀门,包括下料斗本体,所述下料斗本体的底部装设有排料口,所述排料口的底部转动配合有一个环形板、四个弧形板,四个所述弧形板呈圆形阵列,所述环形板与所述弧形板之间转动配合有转动板,所述排料口的底部开设有槽道;
[0007]所述槽道的内部转动配合有齿轮,所述环形板的外侧壁均布装设有多个齿牙,所述齿牙与所述齿轮啮合。
[0008]所述排料口的底部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与所述槽道相连通,所述环形板转动配合在环形槽的内部。
[0009]所述槽道的内部装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装设有转动杆,所述齿轮装设在所述转动杆上。
[0010]所述排料口的底部装设有四个第一固定杆,所述弧形板转动配合在第一固定杆上。
[0011]所述环形板的一侧装设有四个第二固定杆,所述转动板的第一端转动配合在第二固定杆上。
[0012]所述弧形板的一侧装设有第三固定杆,所述转动板的第二端转动配合在第三固定杆上。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1、设置的弧形板,转动板在环形板的带动下对弧形板进行驱动,通过弧形板在排
料口底部转动的幅度对其颗粒饲料流出量进行控制,一方面提高了下料斗本体在使用时的实用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下料斗本体对多余的颗粒饲料进行储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排料口示意图;
[0017]图3为图2中A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2中B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下料斗本体;101、排料口;102、转动板;103、第一固定杆; 104、环形槽;105、槽道;106、转动杆;107、齿轮;108、环形板;109、齿牙;110、第二固定杆;2、弧形板;201、第三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0021]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下料斗的旋转式卸料阀门,包括下料斗本体1,下料斗本体1的底部装设有排料口101,排料口101 的底部转动配合有一个环形板108、四个弧形板2,四个弧形板2呈圆形阵列,环形板108与弧形板2之间转动配合有转动板102,排料口101的底部开设有槽道105;
[0022]槽道105的内部转动配合有齿轮107,环形板108的外侧壁均布装设有多个齿牙109,齿牙109与齿轮107啮合,方便了齿轮107通过齿牙109带动环形板108在环形槽104内转动。
[0023]在本实施例中,排料口101的底部开设有环形槽104,环形槽104与槽道 105相连通,环形板108转动配合在环形槽104的内部。
[0024]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方便了环形板108在环形槽104内转动。
[0025]在本实施例中,槽道105的内部装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装设有转动杆106,齿轮107装设在转动杆106上。
[0026]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方便了电机通过转动杆106带动齿轮107在槽道105的内部转动。
[0027]在本实施例中,排料口101的底部装设有四个第一固定杆103,弧形板2 转动配合在第一固定杆103上。
[0028]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方便了弧形板2在第一固定杆103上转动,提高了弧形板2在转动时的稳定性。
[0029]在本实施例中,环形板108的一侧装设有四个第二固定杆110,转动板 102的第一端转动配合在第二固定杆110上。
[0030]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方便了转动板102在第二固定杆110上转动。
[0031]在本实施例中,弧形板2的一侧装设有第三固定杆201,转动板102的第二端转动配
合在第三固定杆201上。
[0032]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方便了转动板102的第二端在第三固定杆201 上转动,提高了转动板102在转动时的稳定性。
[0033]本技术中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以及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技术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内部结构和方法的改进。
[0034]工作原理:当需要对颗粒饲料进行排料至加工设备内时,首先启动电机,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转动杆106带动齿轮107转动,齿轮107通过齿牙109带动环形板108在环形槽104内转动,环形板108通过转动板102带动弧形板2 在第三固定杆201上转动,可以通过弧形板2转动的角度来控制排料口101 流出量的大小,然后把颗粒饲料依次通过下料斗本体1、排料口101流入加工设备内,进而完成颗粒饲料的放置。
[0035]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36]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下料斗的旋转式卸料阀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料斗本体(1),所述下料斗本体(1)的底部装设有排料口(101),所述排料口(101)的底部转动配合有一个环形板(108)、四个弧形板(2),四个所述弧形板(2)呈圆形阵列,所述环形板(108)与所述弧形板(2)之间转动配合有转动板(102),所述排料口(101)的底部开设有槽道(105);所述槽道(105)的内部转动配合有齿轮(107),所述环形板(108)的外侧壁均布装设有多个齿牙(109),所述齿牙(109)与所述齿轮(107)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下料斗的旋转式卸料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口(101)的底部开设有环形槽(104),所述环形槽(104)与所述槽道(105)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下料斗的旋转式卸料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板(108)转动配合在环形槽(104)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下料斗的旋转式卸料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道(1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智勇徐敏黄超凡高壮彭雪扬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楚天浩杨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