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电厂换热器管束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4274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穿孔,开设于支撑板的表面,穿孔的表面设置有缓冲板,缓冲板的表面设置有橡胶柱;翅片,设于换热管的表面,换热管的一端穿过穿孔,且翅片的一端与橡胶柱接触;有益效果为:换热管产生的震动,首先通过缓冲板进行初步缓冲,并且翅片位于散热槽内,通孔与散热槽相贯通,即使换热管表面是与限位槽内的缓冲板接触,但不影响换热管的散热;其次在弹力板的作用下,弹力板始终对缓冲板和支撑板之间起到一个缓冲支撑作用;最后卡板滑动连接在卡槽内,在阻尼凸起的作用下,对换热管产生的震动起到最好的缓冲效果,避免换热管因壳流速较高,不断撞击穿孔边缘而开裂破坏。坏。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电厂换热器管束支撑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
,具体为一种核电厂换热器管束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核电厂核岛内,存在有大量的管壳式换热器,执行排出核岛热量的安全功能,当管壳式换热器壳侧流体流速较高时,为了防止管束因发生流致振动而破坏,一般需要在沿管束长度上设置管束支撑结构。
[0003]现有技术中,支撑结构为支撑板,这种支撑板一般是通过薄圆薄板切割而成,在圆薄板中间管束换热管对应位置开设比换热管外径稍大的圆孔,在换热器进行组装时,换热管穿过这些小圆孔,从而约束换热管,以避免流致振动的发生。
[0004]但是,在换热管实际运行过程中,若壳流速较高,则换热管会不断撞击支撑板板孔边缘,形成“剧割”效应,使换热管的管壁不断减薄,最终因应力超限而开裂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核电厂换热器管束支撑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核电厂换热器管束支撑结构,所述用于一种核电厂换热器管束支撑结构包括:换热器,换热器的表面设置有管板,管板的表面设置有换热管,且换热器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板;穿孔,开设于支撑板的表面,穿孔的表面设置有缓冲板,缓冲板的表面设置有橡胶柱;翅片,设于换热管的表面,换热管的一端穿过穿孔,且翅片的一端与橡胶柱接触。
[0007]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呈圆形板状结构,穿孔的表面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设置有多组,多组限位槽关于穿孔的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穿孔设置有多组,多组穿孔呈均匀分布。
[0008]优选的,所述缓冲板呈弧形板状结构,橡胶柱设置有多组,多组橡胶柱关于缓冲板的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橡胶柱的表面开设有通孔,且橡胶柱的表面开设有散热槽,散热槽呈弧形槽体结构,散热槽设置有多组,多组散热槽呈等距离等大小分布,通孔与散热槽贯通。
[0009]优选的,所述缓冲板的表面设置有辅助板,辅助板呈“T”字形板状结构,辅助板的表面设置有软垫,软垫设置有两组,两组软垫关于辅助板的中心对称分布,且辅助板的表面开设有卡槽。
[0010]优选的,所述卡槽呈方形槽体结构,卡槽设置有两组,一组卡槽包括多个卡槽,多个卡槽呈等距离等大小分布,两组卡槽关于辅助板的中心对称分布,且卡槽的表面设置有阻尼凸起。
[0011]优选的,所述卡槽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卡板,卡板的表面一体成型有固定板,固定板
的表面一体成型有顶板,且顶板的一端与软垫接触,固定板的表面设置有弹力板,弹力板呈弧形板状结构,弹力板设置有两组,两组弹力板关于辅助板的中心对称分布,且弹力板的一端位于滑动槽内,滑动槽开设于缓冲板的表面,缓冲板设置有两组,两组缓冲板关于穿孔的中心对称分布。
[0012]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表面设置有橡胶板,橡胶板位于限位槽表面,且换热管与橡胶柱接触,翅片的一端穿过散热槽。
[0013]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表面开设有转动槽和导向槽,转动槽呈环形槽体结构,导向槽呈弧形槽体结构,且转动槽与导向槽贯通,转动槽的表面设置有固定环,且固定环的表面设置有挡板,挡板呈“L”字形板状结构,且挡板设置有多组,挡板与限位槽的槽口接触,转动槽表面插接有插簧插销,且弹簧插销的一端位于转动槽的表面。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核电厂换热器管束支撑结构,在换热管正常运行时,换热管产生的震动,首先通过缓冲板进行初步缓冲,并且翅片位于散热槽内,通孔与散热槽相贯通,即使换热管表面是与限位槽内的缓冲板接触,但不影响换热管的散热;其次在弹力板的作用下,弹力板始终对缓冲板和支撑板之间起到一个缓冲支撑作用;最后卡板滑动连接在卡槽内,在阻尼凸起的作用下,对换热管产生的震动起到最好的缓冲效果,避免换热管因壳流速较高,不断撞击穿孔边缘而开裂破坏。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转动槽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换热管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穿孔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固定板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辅助板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缓冲板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换热管与支撑板连接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16]图中:换热器1、管板2、支撑板3、换热管4、穿孔5、限位槽6、固定板7、顶板8、卡板9、弹力板10、辅助板11、软垫12、卡槽13、阻尼凸起14、缓冲板15、滑动槽16、橡胶柱17、通孔18、散热槽19、翅片20、转动槽21、导向槽22、挡板23、橡胶板24、固定环25。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实施例一请参阅图换热器1

图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换热器1,换热器1的表面设置
有管板2,管板2的表面设置有换热管4,且换热器1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板3;穿孔5,开设于支撑板3的表面,穿孔5的表面设置有缓冲板15,缓冲板15的表面设置有橡胶柱17;翅片20,设于换热管4的表面,换热管4的一端穿过穿孔5,且翅片20的一端与橡胶柱17接触;在换热管4正常运行时,换热管4产生的震动,首先通过缓冲板15进行初步缓冲,并且翅片20位于散热槽19内,通孔18与散热槽19相贯通,即使换热管4表面是与限位槽6内的缓冲板15接触,但不影响换热管4的散热;其次在弹力板10的作用下,弹力板10始终对缓冲板15和支撑板3之间起到一个缓冲支撑作用;最后卡板9滑动连接在卡槽13内,在阻尼凸起14的作用下,对换热管4产生的震动起到最好的缓冲效果,避免换热管4因壳流速较高,不断撞击穿孔5边缘而开裂破坏;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对缓冲板15的固定,支撑板3呈圆形板状结构,穿孔5的表面开设有限位槽6,限位槽6设置有多组,多组限位槽6关于穿孔5的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穿孔5设置有多组,多组穿孔5呈均匀分布,缓冲板15呈弧形板状结构,橡胶柱17设置有多组,多组橡胶柱17关于缓冲板15的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橡胶柱17的表面开设有通孔18,且橡胶柱17的表面开设有散热槽19,散热槽19呈弧形槽体结构,散热槽19设置有多组,多组散热槽19呈等距离等大小分布,通孔18与散热槽19贯通,缓冲板15的表面设置有辅助板11,辅助板11呈“T”字形板状结构,辅助板11的表面设置有软垫12,软垫12设置有两组,两组软垫12关于辅助板11的中心对称分布,且辅助板11的表面开设有卡槽13,将两组缓冲板15套设在换热管4表面,且翅片20的一端位于散热槽19内,再将换热管4插入穿孔5内,并且将橡胶板24沿着限位槽6推进,在限位槽6的挤压下,缓冲板15表面的橡胶柱17与橡胶柱17紧紧贴合;缓冲板15装置好之后,转动转动槽21带动挡板23沿着导向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电厂换热器管束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核电厂换热器管束支撑结构包括:换热器(1),换热器(1)的表面设置有管板(2),管板(2)的表面设置有换热管(4),且换热器(1)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板(3);穿孔(5),开设于支撑板(3)的表面,穿孔(5)的表面设置有缓冲板(15),缓冲板(15)的表面设置有橡胶柱(17);翅片(20),设于换热管(4)的表面,换热管(4)的一端穿过穿孔(5),且翅片(20)的一端与橡胶柱(17)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电厂换热器管束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呈圆形板状结构,穿孔(5)的表面开设有限位槽(6),限位槽(6)设置有多组,多组限位槽(6)关于穿孔(5)的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穿孔(5)设置有多组,多组穿孔(5)呈均匀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核电厂换热器管束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板(15)呈弧形板状结构,橡胶柱(17)设置有多组,多组橡胶柱(17)关于缓冲板(15)的中心呈圆周阵列分布,橡胶柱(17)的表面开设有通孔(18),且橡胶柱(17)的表面开设有散热槽(19),散热槽(19)呈弧形槽体结构,散热槽(19)设置有多组,多组散热槽(19)呈等距离等大小分布,通孔(18)与散热槽(19)贯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核电厂换热器管束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板(15)的表面设置有辅助板(11),辅助板(11)呈“T”字形板状结构,辅助板(11)的表面设置有软垫(12),软垫(12)设置有两组,两组软垫(12)关于辅助板(11)的中心对称分布,且辅助板(11)的表面开设有卡槽(1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核电厂换热器管束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龙玉闫小喆王刚钱峰崔其冠熊晋影唐明金明高海涛胡一鸣侯英哲吴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