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浩专利>正文

一种利用抛物面聚集太阳热能的隧道通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93753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抛物面聚集太阳热能的隧道通风系统,涉及自然能通风设备领域。包括抛物面形状的聚光反射锅;聚光反射锅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架,还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进风管,第一进风管的上端设置有空气加热组件;空气加热组件包含加热锅体、锅体盖,锅体盖顶端竖直设置有与通风管,通风管的另一端连接隧道,通风管上侧竖直连通有第二进风管,第二进风管上端设有空气泵,空气泵的一侧设有驱动组件,空气泵的一端设有第二出风管,第二出风管与空腔内部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利用太阳光聚焦反射的自然能源对空气加热形成热量差,从而实现将隧道或建筑内空气的抽出。将隧道或建筑内空气的抽出。将隧道或建筑内空气的抽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抛物面聚集太阳热能的隧道通风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然能通风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抛物面聚集太阳热能的隧道通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自然能源是自然界所存在或具有的能源,是自然资源的一部分,主要有太阳能(包括光能和热能)、水能、波能、潮汐能、风能、生物质能等,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等,通风是保证隧道、建筑内空气的正常流动,而保证新鲜空气的循环流动使风没有阻碍,可以到达房间或密封的环境内,以造成卫生、安全等适宜空气环境,常通风可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隧道内、建筑内常见的通风设备为风扇、射流风机等机械设备,通常需要使用电能才能带动该类设备进行通风工作,当在未通电或者条件有限的环境下却无法工作,从而使得适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抛物面聚集太阳热能的隧道通风系统,本专利技术其一是通过利用自然能源中的太阳光能对太阳光进行聚焦反射,然后对加热组件内的空气进行加热与通风管内的空气温度形成一定的温度差异,从而实现通风管内的空气流动至第一进风管内并被加热后最终向第一出风管的出风口抽出,其二是晚上或阴雨天没有太阳的情况下,利用自然风驱动风轮带动空气泵抽风,从而实现了隧道或建筑内空气昼夜的抽出,对环境条件要求较低,不用电能,适用性较广。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0005]一种利用抛物面聚集太阳热能的隧道通风系统,包括抛物面形状的聚光反射锅,所述聚光反射锅的开口倾斜朝上;所述聚光反射锅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架,还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进风管,所述第一进风管贯穿所述聚光反射锅且延伸至所述聚光反射锅的反光焦点处,所述第一进风管的上端设置有空气加热组件;所述空气加热组件包含加热锅体、锅体盖,所述加热锅体与锅体盖之间形成空腔且两者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进风管顶端贯穿所述加热锅体且与空腔内部连通,所述锅体盖顶端竖直设置有与空腔内部连通的第一出风管且两者密封连接,位于所述聚光反射锅下部的所述第一进风管侧部连通有水平的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另一端连接待通风的隧道,所述通风管上侧竖直连通有第二进风管,所述第二进风管上端设置有空气泵,所述空气泵的一侧设置有利用自然能源来驱动所述空气泵工作的驱动组件;所述第二进风管的出风口与所述空气泵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空气泵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出风管且两者连通,所述第二出风管的出风端穿过所述聚光反射锅并与空腔内部连通。
[0006]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风轮机,所述风轮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主动带轮,所述空气泵的驱动轴上设置有从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与所述从动带轮通过皮带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风轮机包括开口朝下的U形架,所述U形架两个竖板之间设有对称的连接板,两个连接板之间水平插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与两个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转轴靠近两个连接板内壁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圆盘,两个所述支撑圆盘的外端面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圆盘通过若干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有风力转板,所述风力转板的平面倾斜设置,所述主动带轮套设于所述转轴的其中一端且两者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地,若干所述支撑杆、若干所述风力转板和所述转轴由前侧方向观察形成逆向的“棘轮”状。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风管顶部的周向外侧壁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钢丝绳,每个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均与地面通过地脚螺栓进行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地脚螺栓与相邻的所述地脚螺栓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聚光反射锅的前后方向的最大长度。
[0011]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含六边形框架、六个支腿,每个支腿顶端均与六边形框架固定连接,所述聚光反射锅固定连接在六边形框架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U形架的底端、所述支架的各个支腿、第一进风管的底端分别通过法兰盘及若干螺栓与地面固定连接。
[0013]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其一是通过利用自然能源中的太阳光能对太阳光进行聚焦反射,然后对加热组件内的空气进行加热与通风管内的空气温度形成一定的温度差异,从而实现通风管内的空气流动至第一进风管内并被加热后最终向第一出风管的出风口抽出,其二是晚上或阴雨天没有太阳的情况下,利用自然风驱动风轮带动空气泵抽风,从而实现了隧道或建筑内空气昼夜的抽出,对环境条件要求较低,不用电能,适用性较广。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前侧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仰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风轮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专利技术风轮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专利技术风轮机的右侧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2]在以上图中:1、聚光反射锅;2、支架;3、第一进风管;4、空气加热组件;41、加热锅体;42、锅体盖;5、第一出风管;51、钢丝绳;6、通风管;7、第二进风管;8、空气泵;9、驱动组件;91、风轮机;911、U形架;912、连接板;913、转轴;914、支撑圆盘;9141、支撑杆;915、风力转板;92、主动带轮;93、从动带轮;94、皮带;10、第二出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4]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5]参考图1、图2和图3,一种利用抛物面聚集太阳热能的隧道通风系统,包括抛物面形状的聚光反射锅1,所述聚光反射锅1的开口倾斜朝上;所述聚光反射锅1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架2,还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进风管3,所述第一进风管3贯穿所述聚光反射锅1且延伸至所述聚光反射锅1的反光焦点处,第一进风管3与聚光反射锅1之间留有一定间隙,所述第一进风管3的上端设置有空气加热组件4;所述空气加热组件4包含加热锅体41、锅体盖42,所述加热锅体41与锅体盖42之间形成空腔且两者固定连接,加热锅体41和锅体盖42密封连接,所述第一进风管3顶端贯穿所述加热锅体41且与空腔内部连通,第一进风管3外壁与加热锅体41内壁密封连接且焊接,所述锅体盖42顶端竖直设置有与空腔内部连通的第一出风管5且两者密封连接,位于所述聚光反射锅1下部的所述第一进风管3侧部连通有水平的通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抛物面聚集太阳热能的隧道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抛物面形状的聚光反射锅(1),所述聚光反射锅(1)的开口倾斜朝上;所述聚光反射锅(1)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架(2),还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进风管(3),所述第一进风管(3)贯穿所述聚光反射锅(1)且延伸至所述聚光反射锅(1)的反光焦点处,所述第一进风管(3)的上端设置有空气加热组件(4);所述空气加热组件(4)包含加热锅体(41)、锅体盖(42),所述加热锅体(41)与锅体盖(42)之间形成空腔且两者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进风管(3)顶端贯穿所述加热锅体(41)且与空腔内部连通,所述锅体盖(42)顶端竖直设置有与空腔内部连通的第一出风管(5)且两者密封连接,位于所述聚光反射锅(1)下部的所述第一进风管(3)侧部连通有水平的通风管(6),所述通风管(6)的另一端连接待通风的隧道,所述通风管(6)上侧竖直连通有第二进风管(7),所述第二进风管(7)上端设有空气泵(8),所述空气泵(8)的一侧设置有利用自然能源来驱动所述空气泵(8)工作的驱动组件(9);所述第二进风管(7)的出风口与所述空气泵(8)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空气泵(8)的输出端设有第二出风管(10)且两者连通,所述第二出风管(10)的出风端穿过所述聚光反射锅(1)并与空腔内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抛物面聚集太阳热能的隧道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9)包括风轮机(91),所述风轮机(91)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主动带轮(92),所述空气泵(8)的驱动轴上设置有从动带轮(93),所述主动带轮(92)与所述从动带轮(93)通过皮带(94)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抛物面聚集太阳热能的隧道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机(91)包括开口朝下的U形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浩张威
申请(专利权)人:张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