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930260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15
一种放电装置,其具备相互连接的多个电子部件的同时,使设置于马达的驱动装置的平滑电容器的电荷放电,该放电装置具备:具有第一面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面的背侧的第二面的配线基板、安装于所述配线基板的所述第一面的所述电子部件、以及安装于所述配线基板的所述第二面的所述电子部件。的所述电子部件。的所述电子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放电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放电装置。
[0002]本申请基于在2021年5月24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21-086639号主张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内容。

技术介绍

[0003]在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等电动车辆中,搭载有用于驱动马达的驱动装置。
[0004]例如,在日本特开2018-160954号公报中,公开有使设置于驱动装置的平滑电容器的电荷放电的放电装置。日本特开2018-160954号公报所公开的放电装置具备与平滑电容器并联连接的多个放电电路用晶体管,通过放电电路晶体管导通从而使平滑电容器的电荷放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可是,日本特开2018-160954号公报中所公开的放电装置除了放电电路用晶体管之外,还设置有调整在放电电路用晶体管中流动的电流量的电流调整用晶体管等多个电子部件。这些电子部件安装在基板上。但是,在日本特开2018-160954号公报中,包含放电电路用晶体管以及电流调整用晶体管的所有电子部件安装于基板的单侧面上。因此,有必要确保基板的单侧面上的电子部件的安装空间够宽,从而导致放电装置大型化。
[0007]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的技术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小型化使搭载于马达的驱动装置的平滑电容器的电荷放电的放电装置。
[0008]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0009]本专利技术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手段,采用以下结构。
[0010]第一方式采用以下结构:一种放电装置,其具备相互连接的多个电子部件的同时,使设置于马达的驱动装置的平滑电容器的电荷放电,该放电装置具备:具有第一面以及位于上述第一面的背侧的第二面的配线基板、安装于上述配线基板的上述第一面的上述电子部件、以及安装于上述配线基板的上述第二面的上述电子部件。
[0011]第二方式采用以下结构:在上述第一方式中,作为上述电子部件,设置有与上述平滑电容器并联连接的放电用开关元件、和调整在上述放电用开关元件中流动的电流量的电流调整用开关元件,串联连接地设置多个包含上述放电用开关元件和上述电流调整用开关元件的组电路。
[0012]第三方式采用以下结构:在上述第二方式中,作为上述组电路,具有按顺序排列连接的第一组电路、第二组电路、第三组电路、和第四组电路,上述第二组电路所包含的上述电子部件和上述第三组电路所包含的上述电子部件安装于上述配线基板的上述第一面,上述第一组电路所包含的上述电子部件和上述第四组电路所包含的上述电子部件安装于上述配线基板的上述第二面。
[0013]第四方式采用以下结构:在上述第二或第三方式中,上述配线基板具有散热用垫,该散热用垫为每个上述放电用开关元件而设置并从上述放电用开关元件接收热量,在沿着上述第一面以及上述第二面的法线方向的投影视图中,设置于上述第一面的散热用垫和设置于上述第二面的散热用垫配置为至少一部分不重叠。
[0014]第五方式采用以下结构:在上述第一至第四任一项方式中,上述配线基板设置有与变换向上述马达供给的电力的逆变器连接的栅极驱动器。
[0015]专利技术效果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各种方式,在配线基板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的两面上安装有放电装置的电子部件。因此,即使配线基板小也能够确保电子部件的安装面积。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各种方式,能够小型化使搭载于马达的驱动装置的平滑电容器的电荷放电的放电装置。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具备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放电装置的电力变换装置的概略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0018]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具备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放电装置的电力变换装置的概略的结构的电路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放电装置的放大图。
[0020]图4(a)是将配线基板的上表面的一部分放大的示意图,(b)是将配线基板的下表面的一部分放大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放电装置具备的配线基板的示意性透视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电力变换装置(驱动装置);
[0024]2:智能电源模块;
[0025]3:电容器;
[0026]4:电抗器;
[0027]5:DCDC转换器;
[0028]6:主体外壳;
[0029]10:电源模块;
[0030]11:栅极驱动器基板;
[0031]11a:配线基板;
[0032]11b:上表面(第一面);
[0033]11c:下表面(第二面);
[0034]11d:散热用垫;
[0035]21a:平滑电容器;
[0036]21b:变压器;
[0037]22:逆变器;
[0038]23:放电装置;
[0039]24:放电用电路;
[0040]24a:放电用电阻;
[0041]24b:放电用晶体管(电子部件;放电用开关元件);
[0042]24c:第一放电用晶体管;
[0043]24d:第二放电用晶体管;
[0044]24e:第三放电用晶体管;
[0045]24f:第四放电用晶体管;
[0046]25:电流调整用电路;
[0047]25a:电流调整用电阻;
[0048]25b:电流调整用晶体管(电子部件;电流调整用开关元件);
[0049]25c:第一电流调整用晶体管;
[0050]25d:第二电流调整用晶体管;
[0051]25e:第三电流调整用晶体管;
[0052]25f:第四电流调整用晶体管;
[0053]26:组电路;
[0054]26a:第一组电路;
[0055]26b:第二组电路;
[0056]26c:第三组电路;
[0057]26d:第四组电路;
[0058]30:栅极驱动器;
[0059]M:马达;
[0060]P: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61]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放电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说明。
[0062]图1是示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23的电力变换装置1(驱动装置)的概略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电力变换装置1搭载于电动汽车等车辆,设置于未图示的马达(负载)和电池之间。如图1所示,这样的电力变换装置1具备智能电源模块(Intelligent Power Module)2、电容器3、电抗器(reactor)4、DCDC转换器(converter)5、主体外壳6。
[0063]智能电源模块2具备电源模块10、栅极驱动器基板11、ECU(电子控制单元)基板12等。电源模块10具备:多个功率器件10a,其具有功率半导体元件;树脂制的电源模块外壳10b,其收纳这些功率器件10a;汇流条10c,其与功率器件10a连接。另外,电源模块10具备防止汇流条10c的短路的绝缘树脂部材、以及冷却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电装置,其具备相互连接的多个电子部件的同时,使设置于马达的驱动装置的平滑电容器的电荷放电,该放电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备:具有第一面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面的背侧的第二面的配线基板、安装于所述配线基板的所述第一面的所述电子部件、以及安装于所述配线基板的所述第二面的所述电子部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电子部件,设置与所述平滑电容器并联连接的放电用开关元件、和调整在所述放电用开关元件中流动的电流量的电流调整用开关元件,串联连接地设置多个包含所述放电用开关元件和所述电流调整用开关元件的组电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组电路,具有按顺序排列连接的第一组电路、第二组电路、第三组电路、和第四组电路,所述第二组电路所包含的所述电子部件和所述第三组电路所包含的所述电子部件安装于所述配线基板的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一组电路所包含的所述电子部件和所述第四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井慎太郎吉野祐司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