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吸浆成型模具组件,包括下模具、包网及压板,下模具包括下模具本体及下产品模型部,若干个下产品模型部呈间隔地凸设于下模具本体的上部上,下产品模型部围设有开口朝下的型腔,下产品模型部上设有若干个与型腔连通的下孔,下模具本体的底部设有与各个型腔连通的凹槽;包网包覆于下产品模型部上;压板上设有若干个套孔,压板通过套孔套设于下产品模型部上并将包网压紧于下产品模型部上,压板的上部设有若干个围绕套孔设置的凸起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压板的上部设有若干个围绕套孔设置的凸起部,在下模具移动上升脱离浆池时,压板上的凸起部可阻慢浆体的流走速度,使得湿坯稳定成型。坯稳定成型。坯稳定成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浆成型模具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纸浆模塑成型
,尤其涉及一种吸浆成型模具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纸浆模塑成型技术是以废纸、竹浆等植物纤维为原材料,通过吸浆成型、冷压成型、热压定型等工艺制得纸制品,其广泛应用于盛装饭菜的餐盒、盛装鸡蛋的纸托和盛装电子配件的托体等纸制品的生产制造中。
[0003]在吸浆成型过程中,需要驱使下模具下降到浆池内对浆液进行吸浆,使得浆液附着在下模具的上部的产品模型部上,然后再驱使下模具上升与上磨具合模脱水,以得到湿坯。而由于现有的下模具在吸浆成型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在下模具移动上升脱离浆池时,由于下模具的上部在产品模型部的周圈位置是平整的,下模具的上部的浆体流走速度较快,导致下模具上的湿坯成型不稳定,影响产品的生产质量;第二,现有的下模具的底部设有分别与上部的产品模型部的腔体连通的大凹槽,便于抽真空装置通过该大凹槽实现对各个产品模型部的腔体进行均匀抽真空,故而下模具底部受力能力较弱,目前吸浆用的下模具只能用于与上模具合模,无法在下模具与上模具合模时对下模具朝上模具方向进行增压以实现冷压,而需要将吸浆成型得到的湿坯转移至冷压成型设备上进行冷压,导致产品的整个纸浆模塑成型用时较长,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湿坯稳定成型的吸浆成型模具组件。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吸浆成型模具组件,包括下模具、包网及压板,所述下模具包括下模具本体及下产品模型部,若干个所述下产品模型部呈间隔地凸设于所述下模具本体的上部上,所述下产品模型部围设有开口朝下的型腔,所述下产品模型部上设有若干个与所述型腔连通的下孔,所述下模具本体的底部设有与各个所述型腔连通的凹槽;所述包网包覆于所述下产品模型部上;所述压板上设有若干个套孔,所述压板通过所述套孔套设于所述下产品模型部上并将所述包网压紧于所述下产品模型部上,所述压板的上部设有若干个围绕所述套孔设置的凸起部。
[0006]较佳地,所述凸起部具有由上往下朝所述套孔方向倾斜的斜面。
[0007]较佳地,所述压板与所述下模具本体可拆卸地连接。
[0008]较佳地,所述下模具本体的底部设有若干个位于所述凹槽内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分布于各个所述型腔之间。
[0009]较佳地,所述吸浆成型模具组件还包括气室板,所述气室板设置于所述下模具本体的底部,所述气室板上设有若干个与所述凹槽连通的气室孔。
[0010]较佳地,所述吸浆成型模具组件还包括围板,若干个所述围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气室板的侧边,各所述围板呈围绕所述下模具本体布置。
[0011]较佳地,所述下孔呈直孔状。
[0012]较佳地,所述吸浆成型模具组件还包括用于与所述下模具合模的上模具,所述上模具包括上模具本体及上产品模型部,若干个所述上产品模型部凸设于所述上模具本体的底部上,所述上产品模型部上设有与所述下产品模型部配合的上模型槽,相邻两个所述上产品模型部之间具有用于容置所述凸起部的间隙。
[0013]较佳地,所述上模具本体上设有若干个上孔,所述上孔与所述上模型槽连通。
[0014]较佳地,所述上孔与所述下孔一一对应。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吸浆成型模具组件通过在压板的上部设有若干个围绕套孔设置的凸起部,使得凸起部围绕下模具本体的下产品模型部,在下模具移动上升脱离浆池时,压板上的凸起部可阻慢浆体的流走速度,使得湿坯稳定成型,并可防止压板表面积浆;通过在下模具本体的下产品模型部包覆包网,利用包网在模具吸浆时对浆液的纸浆纤维进行阻隔,使得浆液中的水分则可通过包网的网孔并经下孔排出,浆液的纸浆纤维成型于包网的外侧,以便于获得湿坯;通过设置压板,利用压板将包网压紧于下产品模型部上,以避免包网松动,保证湿坯成型质量。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吸浆成型模具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0017]图2是图1所示的吸浆成型模具组件去掉上模具后的立体结构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下模具与上模具合模时的结构图。
[0019]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0020]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下模具的立体结构图。
[0021]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下模具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图。
[0022]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压板的立体结构图。
[0023]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上模具的立体结构图。
[0024]图9是图8所示的上模具的仰视图。
[0025]图10本专利技术的包网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0027]请参阅图2至图7,以及图10,本专利技术的吸浆成型模具组件100包括下模具1、包网2及压板3。下模具1包括下模具本体11及下产品模型部12,若干个下产品模型部12呈间隔地凸设于下模具本体11的上部上,下产品模型部12围设有开口朝下的型腔121,下产品模型部12上设有若干个与型腔121连通的下孔122,下模具本体11的底部设有与各个型腔121连通的凹槽111。包网2包覆于下产品模型部12上,其中,包网2呈网状结构,包网2的外表与下产品模型部12的形状相匹配。压板3上设有若干个套孔31,压板3通过套孔31套设于下产品模型部12上并将包网2压紧于下产品模型部12上,压板3的上部设有若干个围绕套孔31设置的凸起部32。具体地,压板3与下模具本体11可拆卸地连接。其中,压板3与下模具本体11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可采用现有的螺丝连接,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压板3与下模具本体11也可采用插孔与插销卡合连接的方式。
[0028]请参阅图2及图7,在本实施例中,凸起部32具有由上往下朝套孔31方向倾斜的斜面321。通过设置该斜面321,可增大对浆液阻流的体积,进一步提供湿坯成型的稳定性。还有,通过设置该斜面321,还可防止压板3表面积浆。
[0029]请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中,下模具本体11的底部设有若干个位于凹槽111内的支撑块112,支撑块112分布于各个型腔121之间。通过设置支撑块112,提高下模具本体11的底部受力能力,防止下模具1在底部受力时发生变形现象,使得下模具1在吸浆后可在增压机构的作用下直接与上模具6进行冷压,从而降低形成的湿坯的含水率。
[0030]请参阅图1及图2,本专利技术的吸浆成型模具组件100还包括气室板4,气室板4设置于下模具本体11的底部,气室板4上设有若干个与凹槽111连通的气室孔41。该气室板4可与抽真空装置连接,利用抽真空装置对气室孔41抽真空,从而通过下模具本体11的凹槽111来使下产品模型部12的下孔122对位于浆池内的浆液进行吸浆。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吸浆成型模具组件100还包括围板5,若干个围板5分别设置于气室板4的侧边,各围板5呈围绕下模具本体11布置。在本实施例中,围板5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围板5分别设置在气室板4的四个侧边中的三个上,围板5可进一步阻慢浆体流走,而相邻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浆成型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具,所述下模具包括下模具本体及下产品模型部,若干个所述下产品模型部呈间隔地凸设于所述下模具本体的上部上,所述下产品模型部围设有开口朝下的型腔,所述下产品模型部上设有若干个与所述型腔连通的下孔,所述下模具本体的底部设有与各个所述型腔连通的凹槽;包网,所述包网包覆于所述下产品模型部上;压板,所述压板上设有若干个套孔,所述压板通过所述套孔套设于所述下产品模型部上并将所述包网压紧于所述下产品模型部上,所述压板的上部设有若干个围绕所述套孔设置的凸起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浆成型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具有由上往下朝所述套孔方向倾斜的斜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浆成型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与所述下模具本体可拆卸地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浆成型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本体的底部设有若干个位于所述凹槽内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分布于各个所述型腔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石林,童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瀚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