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氧离子生成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2566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负氧离子生成器,负氧离子生成器包括生成容器、进水组件、进气组件和负氧离子排出件,生成容器内设有对撞结构,生成容器用于装水;进水组件与生成容器的内腔连接通,进水组件用于向生成容器内注水;进气组件朝生成容器的底部延伸,进气组件靠近生成容器底部的一端与对撞结构间隔设置,并设有朝向对撞结构的喷气孔,喷气孔和对撞结构均用于伸入生成容器内的水中,喷气孔用于喷出压缩空气以冲击对撞结构,形成负氧离子;负氧离子排出件安装于生成容器,负氧离子排出件和生成容器的内腔连通,负氧离子排出件用于供生成容器内生成的负氧离子排出。负氧离子生成器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能够保证安全性的同时,提升负氧离子的生成数量。成数量。成数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负氧离子生成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保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负氧离子生成器。

技术介绍

[0002]负氧离子被称为“空气维生素”,具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抗氧化、防衰老、清除体自由基、镇静等作用,病人吸入高浓度生态级负氧离子(1万个/cm3以上)空气后,能加速伤口愈合,提早康复,同时还能净化室内空气,杀灭病毒细菌,有利于身体健康。
[0003]现有的负氧离子生成器,生成负氧离子采用的方式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电荷分离法、电晕放电法、电子释放法、负离子转换器法以及水压撞击原理等,目前通过电荷分离法和负离子转换器法的方式所生成负氧离子的数量上非常少,一般几十、上百个/cm3且条件不易控制。而电晕放电法和电子释放法的方式所生成负氧离子的时,同时伴生有害的衍生物臭氧、灰尘吸附等,虽然生成的负氧离子数量可达成万上亿计,条件可控,但人体不可直接吸入。此外,通过水压撞击原理的方式所生成的负氧离子数量只有几百、上千个/cm3且条件不易控制。以上几种生成负氧离子的方式中,在使用的过程中,很难在保证负氧离子生成数量的同时,保证安全性,导致用户的使用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负氧离子生成器,旨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提升负氧离子的生成数量。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负氧离子生成器,其包括:
[0006]生成容器,所述生成容器内设有对撞结构,所述生成容器用于装水;
[0007]进水组件,安装于所述生成容器,并与所述生成容器的内腔连接通,所述进水组件用于向所述生成容器内注水;
[0008]进气组件,安装于所述生成容器,并朝所述生成容器的底部延伸,所述进气组件靠近所述生成容器底部的一端与所述对撞结构间隔设置,并设有朝向所述对撞结构的喷气孔,所述喷气孔和所述对撞结构均用于伸入所述生成容器内的水中,所述喷气孔用于喷出压缩空气以冲击所述对撞结构,形成负氧离子;以及,
[0009]负氧离子排出件,安装于所述生成容器,所述负氧离子排出件和所述生成容器的内腔连通,所述负氧离子排出件用于供所述生成容器内生成的负氧离子排出。
[0010]可选地,所述进气组件包括分体成型的进气管和喷气件,所述进气管具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管朝所述生成容器的底部延伸,所述喷气件连接与所述进气管的下端,所述喷气件设有所述喷气孔,所述喷气孔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
[0011]可选地,所述进气管与喷气件可拆卸连接。
[0012]可选地,所述生成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盖体,所述容器具有安装口,所述盖体盖合于所述安装口,所述容器本体内设有所述对撞结构,所述进气组件、所述进水组件以及所述负氧离子排出件均安装于所述盖体。
[0013]可选地,所述负氧离子生成器还包括挡板结构,所述挡板结构安装在所述负氧离子排出件和所述生成容器内最大水位之间,所述负氧离子排出件的入口朝向所述挡板结构。
[0014]可选地,所述挡板结构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均呈环状,并套设于所述进气组件,所述第一挡板相较于所述第二挡板靠近所述负氧离子排出件设置,且所述第一挡板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挡板的外径。
[0015]可选地,所述负氧离子生成器还包括抑制浮板,所述抑制浮板设有安装孔,所述抑制浮板通过所述安装孔沿上下方向可活动地套设在所述进气组件,并邻近所述喷气孔所在端部,所述抑制浮板位于所述喷气孔上方。
[0016]可选地,所述负氧离子生成器还包括气体压缩装置、电控组件和操作面板,所述气体压缩装置和所述操作面板均与所述电控组件电连接,所述气体压缩装置的排气口与所述进气组件连通,所述操作面板用于向所述电控组件发送调节指令,所述电控组件用于根据所述调节指令调节所述气体压缩装置的排气量。
[0017]可选地,所述生成容器上还设有泄压阀,所述泄压阀设于所述盖体,所述泄压阀与所述生成容器的内腔连通。
[0018]可选地,所述生成容器的底部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与所述生成容器的内腔连通。
[0019]可选地,所述负氧离子生成器还包括液位计,所述液位计设于所述生成容器,并伸入所述生成容器内。
[0020]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在生成容器内设有对撞结构,并设置有朝生成容器底部延伸的进气组件,进气组件靠近生成容器底部的一端与对撞结构间隔设置,并设有朝向对撞结构的喷气孔。在使用时,向生成容器内注水后,使得生成容器内的水至少淹没对撞结构和进气组件设有喷气孔的部分,且负氧离子排出件的入口位于水面上方。进气组件输送压缩气体,使得压缩气体从喷气孔喷出,在压缩气体的持续作用下,可以对生成容器内的水和对撞结构进行高速激烈的冲击,从而产生大量高活性的、雾化小分子的纯净负氧离子。相较于仅通过压缩气体冲击水的情况,对撞结构的设置,可以加剧生成容器内水分子的摩擦、碰撞、剪切运动,从而产生更多负氧离子,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负氧离子生成器工作时经检测得出,负氧离子排出件的出口处负氧离子浓度可达200万个/cm3~600万个/cm3。而且使用空气和水作为原料,这些常规原料都是可以直吸直饮的空气和水,由此产生的高活性、生态级小分子的负氧离子都是可直接吸入人体的,即直吸负氧离子。而且在生成负氧离子时,无臭氧、无氮氧化物衍生以及无静电效应,从而真正意义上利用好负氧离子的优势、可以更好地模拟自然界中森林瀑布周围负氧离子带来的净化与保健效果。即是说,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负氧离子生成器,具有所生成的负氧离子可直吸,安全可靠,生成的负氧离子数量较多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负氧离子生成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中负氧离子生成器的俯视图;
[0024]图3为图1中负氧离子生成器的剖视图;
[0025]图4为图1中负氧离子生成器另一位置的剖视图。
[0026]附图标号说明:
[0027]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生成容器30进水组件11容器本体40进气组件12盖体41进气管13对撞结构411进气通道20档板结构42喷气件201第一档板421喷气孔202第二档板50负氧离子排出件203安装管60抑制浮板70泄压阀80排水口90密封圈89气体压缩装置88液位计
ꢀꢀ
[0028]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氧离子生成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成容器,所述生成容器内设有对撞结构,所述生成容器用于装水;进水组件,安装于所述生成容器,并与所述生成容器的内腔连接通,所述进水组件用于向所述生成容器内注水;进气组件,安装于所述生成容器,并朝所述生成容器的底部延伸,所述进气组件靠近所述生成容器底部的一端与所述对撞结构间隔设置,并设有朝向所述对撞结构的喷气孔,所述喷气孔和所述对撞结构均用于伸入所述生成容器内的水中,所述喷气孔用于喷出压缩空气以冲击所述对撞结构,形成负氧离子;以及,负氧离子排出件,安装于所述生成容器,所述负氧离子排出件和所述生成容器的内腔连通,所述负氧离子排出件用于供所述生成容器内生成的负氧离子排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氧离子生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组件包括分体成型的进气管和喷气件,所述进气管具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管朝所述生成容器的底部延伸,所述喷气件连接与所述进气管的下端,所述喷气件设有所述喷气孔,所述喷气孔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氧离子生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与喷气件可拆卸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氧离子生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盖体,所述容器本体具有安装口,所述盖体盖合于所述安装口,所述容器本体内设有所述对撞结构,所述进气组件、所述进水组件以及所述负氧离子排出件均安装于所述盖体。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氧离子生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氧离子生成器还包括挡板结构,所述挡板结构安装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龙尹新华明雪桥王柱麟苏光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宏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