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细长体重力试验用打捞装置及操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92541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1:17
一种水下细长体重力试验用打捞装置及操作方法,包括一对对称布置的对夹杆,两个对夹杆通过防脱螺栓连接在一起,组成钳子构型;单个对夹杆的顶面设置有辅助吊环,其中一个对夹杆顶部侧面固定有提升吊环,提升吊环一旁的对夹杆上还安装有配重块,另一个对夹杆的上部安装有滑轮座,所述滑轮座上安装提升缆滑轮,对夹杆的底部安装有抱爪;还包括提升缆,所述提升缆一端固定在提升吊环上,然后穿过提升缆滑轮后与电动葫芦连接,所述辅助吊环上连接有辅助缆。利用了重力自锁原理实现了机械化作业,解决了以往纯人力打捞水下细长体模型费时费力的问题,将多个人员操作岗位精简为一人便可操作,大幅简化了试验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细长体重力试验用打捞装置及操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打捞装置
,尤其是一种水下细长体重力试验用打捞装置及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细长体水下发射试验中,由于绝大部分模型是负浮力,掉落后沉在水池池底,需要在试验后将其打捞回地面。
[0003]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的打捞方式是全程由人员在水面操作,需完成打捞夹具的装船、下水、对准、夹紧、提升多个环节动作,要多人协同操作,对操作经验要求高,且无法一次性打捞成功,操作时间长,不利于模型设备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水下细长体重力试验用打捞装置及操作方法,从而利用重力自锁夹具,用电动装置替代人力,实现了水下细长体试验模型的快速机械化打捞,一次性打捞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水下细长体重力试验用打捞装置,包括夹具,所述夹具的结构为:包括一对对称布置的对夹杆,两个对夹杆通过防脱螺栓连接在一起,组成钳子构型;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细长体重力试验用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具,所述夹具的结构为:包括一对对称布置的对夹杆(1),两个对夹杆(1)通过防脱螺栓(3)连接在一起,组成钳子构型;单个对夹杆(1)的顶面设置有辅助吊环(6),其中一个对夹杆(1)顶部侧面固定有提升吊环(7),提升吊环(7)一旁的对夹杆(1)上还安装有配重块(5),另一个对夹杆(1)的上部安装有滑轮座(4),所述滑轮座(4)上安装提升缆滑轮(401),对夹杆(1)的底部安装有抱爪(2);还包括提升缆(9),所述提升缆(9)一端固定在提升吊环(7)上,然后穿过提升缆滑轮(401)后与电动葫芦(8)连接,所述辅助吊环(6)上连接有辅助缆(1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细长体重力试验用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夹杆(1)为一体式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细长体重力试验用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单个对夹杆(1)的结构为:包括直杆段(101),所述直杆段(101)的顶部安装辅助吊环(6),直杆段(101)的底部通过过渡圆弧设置有弯杆部(104),所述直杆段(101)下部设置有对称的平面(102),平面(102)处开有安装防脱螺栓(3)的螺栓孔(10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细长体重力试验用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爪(2)的结构为:包括抱爪本体(201),所述抱爪本体(201)呈圆弧状结构,所述抱爪本体(201)上开有多个均匀间隔的通孔(202),所述抱爪本体(201)的外侧中部设置有定位柱(203),定位柱(203)与对夹杆(1)底部匹配。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下细长体重力试验用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爪本体(201)采用薄板结构。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下细长体重力试验用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02)为圆形、椭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统华赵平吴文进董洪辉倪晓杰陈佳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