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架空线用电力金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2508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力施工工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架空线用电力金具,具有第二夹持板和第一夹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板由第一夹持板主体构成,第一夹持板主体上下表面沿长度方向各间隔形成至少两条夹持槽;第二夹持板上表面沿长度方向各间隔形成至少两条夹持槽,第二夹持板的前侧还活动连接有一个第三夹持板,第三夹持板下方设有至少两条夹持槽,第三夹持板既可与第二夹持板配合加固电缆的夹持,又可与第一夹持板配合夹持更多的电缆;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夹持牢固、可增加电缆的夹持数量、携带方便、可排线、重量轻、成本低等有益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架空线用电力金具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施工工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架空线用电力金具。

技术介绍

[0002]金具是电缆架空布线必不可少的工具,在电力施工中运用广泛。
[0003]现有技术中,如CN216289038U公开了一种防止线缆松脱的电力金具,属于电力金具
一种防止线缆松脱的电力金具,包括压板,压板下方设有增设板,压板下方设有线缆主体,增设板下方设有底板,底板顶面、增设板上下端面及压板底面均均匀开设有多个固定槽,固定槽内端面均对称开设有两个伸缩槽,伸缩槽内部固设有直弹簧,直弹簧上端固设有伸缩块。
[0004]上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技术缺憾:1.金具无法夹持多个方向布线的电缆;2.金具多层夹持布线时,施工人员携带不方便;再如CN211743994U公开了一种塔形圆盘金具,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个固定部件、至少一个悬挂圈和多个夹具,悬挂圈位于固定部件的下方,所述固定部件通过第一紧固螺栓固定在架杆上;所述悬挂圈由两个悬挂半环构成,所述悬挂半环内部沿悬挂半环轴向形成容腔,悬挂半环底部沿悬挂半环轴向形成一道与容腔贯通的滑行槽;所述夹具由悬挂体、第一夹持部件和第二夹持部件构成,第一夹持部件和第二夹持部件的下端通过连接轴铰接,夹具通过承重部件悬挂在悬挂圈上,悬挂圈上方至少设有一个第一连接部件和固定部件相连上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憾:1.结构复杂、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揭示一种架空线用电力金具,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架空线用电力金具,具有第二夹持板和第一夹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板由第一夹持板主体构成,第一夹持板主体上表面沿长度方向间隔形成至少两条第一横夹持槽;所述第二夹持板由第二夹持板主体构成,所述第二夹持板主体上表面间隔形成与第一横夹持槽数量相同的第二上夹持槽,第二夹持板主体下表面间隔形成与第一横夹持槽数量相同的第二下夹持槽,至少一对相邻两个第二上夹持槽之间的第二夹持板主体上形成一个前后贯通的第一收纳槽,第一收纳槽的前端设有一个第一轴,第二夹持板的右侧与第一夹持板的右侧枢轴连接,并通过紧固部件固定,第二下夹持槽与第一横夹持槽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夹持板的前侧还设有一个第三夹持板,所述第三夹持板由第三夹持板主体构成,第三夹持板主体的上表面间隔形成至少两条第三上夹持槽,第三夹持板主体的下表面间隔形成与第二上夹持槽数量相同的条第三下夹持槽,第三下夹持槽与第二上夹持槽一一对应,第三下夹持槽也与第一横夹持槽一一对应,与第一收纳槽两侧的第二上夹持槽
对应的相邻两个第三下夹持槽之间形成前后贯通的第二收纳槽,第二收纳槽的前端设有第二轴;第二夹持板和第三夹持板之前设有多个连杆,当第一横夹持槽数量为两条时,连杆数量为一个,当第一横夹持槽数量大于两条时,连杆的数量为[1,第一横夹持槽的数量

1],连杆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一轴转动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二轴转动连接,连杆的宽度小于第一收纳槽和第二收纳槽的宽度,连杆的高度小于第一收纳槽和第二收纳槽的深度;当第三夹持板与第一夹持板配合时,第三夹持板与第一夹持板通过紧固部件固定;当第三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配合时,第三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通过紧固部件固定。
[0007]上述所述的一种架空线用电力金具,其特征在于第一夹持板的长度大于第二夹持板、第三夹持板和连杆长度之和。
[0008]一种架空线用电力金具,具有第二夹持板和第一夹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板由第一夹持板主体构成,第一夹持板主体上表面沿长度方向间隔形成至少两条第一横夹持槽;所述第二夹持板由第二夹持板主体构成,所述第二夹持板主体上表面间隔形成与第一横夹持槽数量相同的第二上夹持槽,第二夹持板主体下表面间隔形成与第一横夹持槽数量相同的第二下夹持槽,至少一对相邻两个第二上夹持槽之间的第二夹持板主体上形成一个前后贯通的第一收纳槽,第一收纳槽的两侧沿长度方向各形成一条滑槽,第二夹持板的右侧与第一夹持板的右侧枢轴连接,并通过紧固部件固定,第二下夹持槽与第一横夹持槽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夹持板的前侧还设有一个第三夹持板,所述第三夹持板由第三夹持板主体构成,第三夹持板主体的上表面间隔形成至少两条第三上夹持槽,第三夹持板主体的下表面间隔形成与第二上夹持槽数量相同的条第三下夹持槽,第三下夹持槽与第二上夹持槽一一对应,第三下夹持槽也与第一横夹持槽一一对应,与第一收纳槽两侧的第二上夹持槽对应的相邻两个第三下夹持槽之间形成前后贯通的第二收纳槽,第二收纳槽的的两侧沿长度方向各形成一条滑槽;第二夹持板和第三夹持板之前设有多个连杆,当第一横夹持槽数量为两条时,连杆数量为一个,当第一横夹持槽数量大于两条时,连杆的数量为[1,第一横夹持槽的数量

1],连杆的两端的左右两侧各形成一个滑块,连杆一端的滑块位于对应的第一收纳槽的滑槽内,连杆另一端的滑块位于对应的第二收纳槽的滑槽内,连杆的宽度小于第一收纳槽和第二收纳槽的宽度,连杆的高度小于第一收纳槽和第二收纳槽的深度;连杆两端同侧的滑块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收纳槽的滑槽至第二收纳槽开口的距离与第一收纳槽的滑槽至第一收纳槽开口的距离之和,且大于第一收纳槽滑槽后端至后侧边缘的距离;当第三夹持板与第一夹持板配合时,第三夹持板与第一夹持板通过紧固部件固定;当第三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配合时,第三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通过紧固部件固定。
[0009]上述所述的一种架空线用电力金具,其特征在于第一夹持板的长度大于第二夹持板和第三夹持板长度之和。
[0010]上述所述的一种架空线用电力金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板主体的上表面的左侧上方设有一个第五安装耳,第一夹持板主体的上表面的左侧下方设有一个第六安装耳,第一夹持板主体的上表面的右侧下方设有一个第四安装耳;第二夹持板主体的上表面右侧设有一个第一安装耳,第二夹持板主体的上表面左侧设有一个第二安装耳,第二夹持板主体的下表面左侧设有一个第三安装耳,第三安装耳与第五安装耳相对应,并通过紧固部件固定;第三夹持板主体上表面的左侧设有一个第九安装耳,第三夹持板主体下表面的左侧设有一个第十安装耳,第三夹持板主体上表面的右侧设有一个第七安装耳,第三夹持板主体下表面的右侧设有一个第八安装耳;当第三夹持板与第一夹持板配合时,第六安装耳与第八安装耳相对应,并通过紧固部件固定,第四安装耳与第十安装耳相对应,并通过紧固部件固定;当第三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配合时,第二安装耳与第八安装耳相对应,并通过紧固部件固定,第一安装耳与第十安装耳相对应,并通过紧固部件固定。
[0011]一种架空线用电力金具,具有第二夹持板和第一夹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板由第一夹持板主体构成,第一夹持板主体上表面沿长度方向间隔形成至少两条第一横夹持槽,第一夹持板主体上方还形成与第一横夹持槽数量相同的第一纵夹持槽,且第一纵夹持槽与第一横夹持槽垂直,位于第一横夹持槽和第一纵夹持槽中间的第一夹持板主体上形成一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夹持板由第二夹持板主体构成,所述第二夹持板主体上表面间隔形成与第一横夹持槽数量相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架空线用电力金具,具有第二夹持板(1)和第一夹持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板(2)由第一夹持板主体(21)构成,第一夹持板主体(21)上表面沿长度方向间隔形成至少两条第一横夹持槽(22);所述第二夹持板(1)由第二夹持板主体(11)构成,所述第二夹持板主体(11)上表面间隔形成与第一横夹持槽(22)数量相同的第二上夹持槽(12),第二夹持板主体(11)下表面间隔形成与第一横夹持槽(22)数量相同的第二下夹持槽(18),至少一对相邻两个第二上夹持槽(12)之间的第二夹持板主体(11)上形成一个前后贯通的第一收纳槽(13),第一收纳槽(13)的前端设有一个第一轴(14),第二夹持板(1)的右侧与第一夹持板(2)的右侧枢轴连接,并通过紧固部件(5)固定,第二下夹持槽(18)与第一横夹持槽(22)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夹持板(1)的前侧还设有一个第三夹持板(3),所述第三夹持板(3)由第三夹持板主体(31)构成,第三夹持板主体(31)的上表面间隔形成至少两条第三上夹持槽(32),第三夹持板主体(31)的下表面间隔形成与第二上夹持槽(12)数量相同的条第三下夹持槽(37),第三下夹持槽(37)与第二上夹持槽(12)一一对应,第三下夹持槽(37)也与第一横夹持槽(22)一一对应,与第一收纳槽(13)两侧的第二上夹持槽(12)对应的相邻两个第三下夹持槽(37)之间形成前后贯通的第二收纳槽(33),第二收纳槽(33)的前端设有第二轴(34);第二夹持板(1)和第三夹持板(3)之前设有多个连杆(4),当第一横夹持槽(22)数量为两条时,连杆(4)数量为一个,当第一横夹持槽(22)数量大于两条时,连杆(4)的数量为[1,第一横夹持槽(22)的数量

1],连杆(4)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一轴(14)转动连接,连杆(4)的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二轴(34)转动连接,连杆(4)的宽度小于第一收纳槽(13)和第二收纳槽(33)的宽度,连杆(4)的高度小于第一收纳槽(13)和第二收纳槽(33)的深度;当第三夹持板(3)与第一夹持板(2)配合时,第三夹持板(3)与第一夹持板(2)通过紧固部件(5)固定;当第三夹持板(3)与第二夹持板(1)配合时,第三夹持板(3)与第二夹持板(1)通过紧固部件(5)固定;所述第一夹持板(2)的长度大于第二夹持板(1)、第三夹持板(3)和连杆(4)的长度之和。2.一种架空线用电力金具,具有第二夹持板(1)和第一夹持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板(2)由第一夹持板主体(21)构成,第一夹持板主体(21)上表面沿长度方向间隔形成至少两条第一横夹持槽(22);所述第二夹持板(1)由第二夹持板主体(11)构成,所述第二夹持板主体(11)上表面间隔形成与第一横夹持槽(22)数量相同的第二上夹持槽(12),第二夹持板主体(11)下表面间隔形成与第一横夹持槽(22)数量相同的第二下夹持槽(18),至少一对相邻两个第二上夹持槽(12)之间的第二夹持板主体(11)上形成一个前后贯通的第一收纳槽(13),第一收纳槽(13)的两侧沿长度方向各形成一条滑槽(19),第二夹持板(1)的右侧与第一夹持板(2)的右侧枢轴连接,并通过紧固部件(5)固定,第二下夹持槽(18)与第一横夹持槽(22)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夹持板(1)的前侧还设有一个第三夹持板(3),所述第三夹持板(3)由第三夹持板主体(31)构成,第三夹持板主体(31)的上表面间隔形成至少两条第三上夹持槽(32),第三夹持板主体(31)的下表面间隔形成与第二上夹持槽(12)数量相同的条第三下夹持槽(37),第三下夹持槽(37)与第二上夹持槽(12)一一对应,第三下夹持槽(37)也与第一横夹
持槽(22)一一对应,与第一收纳槽(13)两侧的第二上夹持槽(12)对应的相邻两个第三下夹持槽(37)之间形成前后贯通的第二收纳槽(33),第二收纳槽(33)的的两侧沿长度方向各形成一条滑槽(19);第二夹持板(1)和第三夹持板(3)之前设有多个连杆(4),当第一横夹持槽(22)数量为两条时,连杆(4)数量为一个,当第一横夹持槽(22)数量大于两条时,连杆(4)的数量为[1,第一横夹持槽(22)的数量

1],连杆(4)的两端的左右两侧各形成一个滑块,连杆(4)一端的滑块位于对应的第一收纳槽(13)的滑槽(19)内,连杆(4)另一端的滑块位于对应的第二收纳槽(33)的滑槽(19)内,连杆(4)的宽度小于第一收纳槽(13)和第二收纳槽(33)的宽度,连杆(4)的高度小于第一收纳槽(13)和第二收纳槽(33)的深度;连杆(4)两端同侧的滑块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收纳槽(33)的滑槽(19)至第二收纳槽(33)开口的距离与第一收纳槽(13)的滑槽(19)至第一收纳槽(13)开口的距离之和,且大于第一收纳槽(13)滑槽(19)后端至后侧边缘的距离;当第三夹持板(3)与第一夹持板(2)配合时,第三夹持板(3)与第一夹持板(2)通过紧固部件(5)固定;当第三夹持板(3)与第二夹持板(1)配合时,第三夹持板(3)与第二夹持板(1)通过紧固部件(5)固定;所述第一夹持板(2)的长度大于第二夹持板(1)和第三夹持板(3)的长度之和。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架空线用电力金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板主体(21)的上表面的左侧上方设有一个第五安装耳(24),第一夹持板主体(21)的上表面的左侧下方设有一个第六安装耳(25),第一夹持板主体(21)的上表面的右侧下方设有一个第四安装耳(23);第二夹持板主体(11)的上表面右侧设有一个第一安装耳(15),第二夹持板主体(11)的上表面左侧设有一个第二安装耳(16),第二夹持板主体(11)的下表面左侧设有一个第三安装耳(17),第三安装耳(17)与第五安装耳(24)相对应,并通过紧固部件(5)固定;第三夹持板主体(31)上表面的左侧设有一个第九安装耳(38),第三夹持板主体(31)下表面的左侧设有一个第十安装耳(39),第三夹持板主体(31)上表面的右侧设有一个第七安装耳(35),第三夹持板主体(31)下表面的右侧设有一个第八安装耳(36);当第三夹持板(3)与第一夹持板(2)配合时,第六安装耳(25)与第八安装耳(36)相对应,并通过紧固部件(5)固定,第四安装耳(23)与第十安装耳(39)相对应,并通过紧固部件(5)固定;当第三夹持板(3)与第二夹持板(1)配合时,第二安装耳(16)与第八安装耳(36)相对应,并通过紧固部件(5)固定,第一安装耳(15)与第十安装耳(39)相对应,并通过紧固部件(5)固定。4.一种架空线用电力金具,具有第二夹持板(1)和第一夹持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板(2)由第一夹持板主体(21)构成,第一夹持板主体(21)上表面沿长度方向间隔形成至少两条第一横夹持槽(22),第一夹持板主体(21)上方还形成与第一横夹持槽(22)数量相同的第一纵夹持槽(28),且第一纵夹持槽(28)与第一横夹持槽(22)垂直,位于第一横夹持槽(22)和第一纵夹持槽(28)中间的第一夹持板主体(21)上形成一个第一通孔(29);所述第二夹持板(1)由第二夹持板主体(11)构成,所述第二夹持板主体(11)上表面间
隔形成与第一横夹持槽(22)数量相同的第二上夹持槽(12),第二夹持板主体(11)下表面间隔形成与第一横夹持槽(22)数量相同的第二下夹持槽(18),至少一对相邻两个第二上夹持槽(12)之间的第二夹持板主体(11)上形成一个前后贯通的第一收纳槽(13),第一收纳槽(13)的前端设有一个第一轴(14),所述第二夹持板主体(11)底部中央设有一个螺纹柱(113),螺纹柱(113)位于第一通孔(29)内,并通过螺母固定,第一纵夹持槽(28)既可与第二下夹持槽(18)对应配合,第一横夹持槽(22)又可与第二下夹持槽(18)对应配合;所述第二夹持板(1)的前侧还设有一个第三夹持板(3),所述第三夹持板(3)由第三夹持板主体(31)构成,第三夹持板主体(31)的上表面间隔形成至少两条第三上夹持槽(32),第三夹持板主体(31)的下表面间隔形成与第二上夹持槽(12)数量相同的条第三下夹持槽(37),第三下夹持槽(37)与第二上夹持槽(12)一一对应,第三下夹持槽(37)也与第一横夹持槽(22)一一对应,与第一收纳槽(13)两侧的第二上夹持槽(12)对应的相邻两个第三下夹持槽(37)之间形成前后贯通的第二收纳槽(33),第二收纳槽(33)的前端设有第二轴(34);第二夹持板(1)和第三夹持板(3)之前设有多个连杆(4),当第一横夹持槽(22)数量为两条时,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明江周芳刘秦娥肖丽朱凯文陆晗澳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襄阳市襄州区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