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芯数印制板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2302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芯数印制板电连接器,属于电子通信技术领域技术领域,包含插孔连接器,所述插孔连接器包含绝缘体和插孔合件,所述插孔合件由插孔护管、冠簧和插孔尾针组成,所述冠簧包含轴向两端的端带、连接于两个所述端带之间的四个簧片;所述簧片与两端的端带连接处向内侧折起,形成凹向轴心的弧形形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簧片与插拔时的插针在径向产生相互作用力,再结合簧片与插针之间的摩擦系数,有效解决了现有印制板电连接器插拔过程中插针和插孔之间易存在对位误差,会显著增加插针与插孔之间的摩擦阻力,导致插针与插孔之间插拔更加困难,使得电连接器信号传输不稳定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芯数印制板电连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通信
,具体为一种多芯数印制板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的功能愈来愈多,对器件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相应地,电连接器的芯数越来越多,即多芯电连接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0003]现有的印制板电连接器芯数小,其可靠性与插拔力之间无法兼得;在保证信号传输稳定的情况下,通常牺牲连接器的可插拔性,导致很多有效的板间电路难以实现有效连接,减少信号传输的点位;现有的印制板电连接器在插拔过程中很难确保对插针和插孔的用力方向,即很难确保始终插针和插孔处于所在的中心线方向,一旦用力方向与插针和插孔的中心线方向偏离,则必然会增大插针与插孔之间的摩擦阻力,从而进一步增加插拔难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多芯印制板电连接器插拔过程中插针和插孔之间易存在对位误差,会显著增加插针与插孔之间的摩擦阻力,导致插针与插孔之间插拔更加困难,使得电连接器信号传输不稳定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靠性高且降低插拔力的多芯数印制板电连接器。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芯数印制板电连接器,包含插孔连接器,所述插孔连接器包含绝缘体和插孔合件,所述插孔合件由插孔护管、冠簧和插孔尾针组成,所述冠簧包含轴向两端的端带、连接于两个所述端带之间的四个簧片;所述簧片与两端的端带连接处向内侧折起,形成凹向轴心的弧形形状;所述簧片长度为,所述簧片宽度为,其中f
‑<br/>最大扰度,E

弹性模量,I

惯性矩,P

正压力,h

冠簧壁厚。
[0006]进一步,所述冠簧的壁厚0.08mm。
[0007]进一步,所述插孔尾针设于插孔护管的端部,且插孔尾针与插孔护管的端部采用四点铆接连接,通过四点铆接连接增大插孔尾针与插孔护管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0008]进一步,所述簧片在插孔护管的圆周上均匀分布。
[0009]进一步,所述插孔护管的内腔设有用于冠簧轴向位移的预留空间。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多芯数印制板电连接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对应的簧片尺寸是运用简支梁计算公式通过逆向思维计算得出;通过簧片在插孔护管的圆周上均匀分布,提高簧片与插针接触的可靠性;通过簧片与插拔时的插针在径向产生相互作用力,再结合簧片与插针之间的摩擦系数,使得插针在插入或拔出的时
候受到微小且柔和的阻力,从而保证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稳定可靠;本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现有印制板电连接器插拔过程中插针和插孔之间易存在对位误差,会显著增加插针与插孔之间的摩擦阻力,导致插针与插孔之间插拔更加困难,使得电连接器信号传输不稳定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多芯数印制板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专利技术多芯数印制板电连接器插孔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专利技术多芯数印制板电连接器冠簧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专利技术多芯数印制板电连接器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

绝缘体,2

插孔护管,3

冠簧,31

端带,32

簧片,4

插孔尾针。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如图1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多芯数印制板电连接器,包含插孔连接器,所述插孔连接器包含绝缘体1和插孔合件,所述插孔合件由插孔护管2、冠簧3和插孔尾针4组成,所述插孔尾针4设于插孔护管2的端部,且插孔尾针4与插孔护管2的端部采用四点铆接连接,通过四点铆接连接增大插孔尾针4与插孔护管2之间连接的稳固性;所述插孔护管2的内腔设有用于冠簧3轴向位移的预留空间;所述冠簧3包含轴向两端的端带31、连接于两个所述端带之间的四个簧片32,所述簧片32在插孔护管2的圆周上均匀分布;所述簧片32与两端的端带31连接处向内侧折起,形成凹向轴心的弧形形状;所述簧片32长度为,所述簧片32宽度为,其中,,f

最大扰度,E

弹性模量,I

惯性矩,P

正压力,h

冠簧壁厚,F

单脚分离力,

摩擦系数,

触点数量。
[0018]本专利技术通过试验不断优化插拔力区间得出印制板电连接器适用插拔力区间为0.2N

0.5N,运用简支梁计算公式通过逆向思维计算得出相应簧片32的尺寸,使其满足与插针接触更可靠,与插针在径向产生相互作用力,再结合两者之间的摩擦系数,使得插针在插入或拔出的时候受到微小且柔和的阻力,从而保证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稳定可靠;本专利技术再使用SolidWorks、ANSYS等软件进行力学仿真,根据仿真结过对簧片尺寸进行微调,最终得出相应冠簧;本申请簧片32尺寸根据上述公式并结合简支梁计算公式得出如下表1中的数值,然后计算得出簧片32的相应尺寸,其中冠簧壁厚h=0.8mm和摩擦系数为定值;
表1本申请触点数量为4时(即为本申请中簧片32的数量),根据上述数据以及计算公式通过逆向思维得出本申请簧片32长度(L)的最小值为2.7mm,最大值为3.9mm,簧片32宽度(b)的最小值为0.3mm,最大值为0.35mm时,满足插拔力区间为0.2N

0.5N的插拔力;实施例1本申请簧片32的长度(L)为2.7mm,簧片32的宽度(b)为0.3mm;实施例2本申请簧片32的长度(L)为2.7mm,簧片32的宽度(b)为0.35mm;实施例3本申请簧片32的长度(L)为3.3mm,簧片32的宽度(b)为0.3mm;实施例4本申请簧片32的长度(L)为3.3mm,簧片32的宽度(b)为0.35mm;实施例5本申请簧片32的长度(L)为3.9mm,簧片32的宽度(b)为0.3mm;实施例6本申请簧片32的长度(L)为3.9mm,簧片32的宽度(b)为0.35mm;选取某型号150PIN印制板电连接器为对照组一,选取某型号240PIN印制板电连接器为对照组二,然后分别将对照组一、对照组二与本申请选取300PIN的多芯数印制板电连接器实施例进行插拔试验,通过将对照组一、对照组二和本申请多芯数印制板电连接器的实施例分别串联3

5个灯组,每个灯组5

8个灯,然后采用机械臂(外接计算机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将插拔力数据传输与计算机中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进行25次、50次、100次、200次和400次的插拔试验(一插一拔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芯数印制板电连接器,包含插孔连接器,所述插孔连接器包含绝缘体(1)和插孔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合件由插孔护管(2)、冠簧(3)和插孔尾针(4)组成,所述冠簧(3)包含轴向两端的端带(31)、连接于两个所述端带之间的四个簧片(32);所述簧片(32)与两端的端带(31)连接处向内侧折起,形成凹向轴心的弧形形状;所述簧片(32)长度为所述簧片(32)宽度为,其中f

最大扰度,E

弹性模量,I

惯性矩,P

正压力,h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坚刘章蒲朝剑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市飞宇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