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优异退绕性的卫材用氨纶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92228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具有优异退绕性的卫材用氨纶的制备方法,选用聚合物微球材料作为卫材用氨纶退绕性的改善助剂;先将所述聚合物微球与有机溶剂混合,添加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并借助超声振荡技术形成均匀的聚合物微球分散液,再将聚合物微球分散液与聚氨酯溶液进行混合,得到纺丝原液;纺丝原液经过滤处理后,再通过高温甬道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形成初生纤维;再对初生纤维进行假捻、上冷油处理,最终得到卫材用氨纶。由于聚合物微球可以在氨纶纤维表面形成圆弧状的凸起结构,能减少纤维间的接触面积,减轻粘连作用的形成;利用聚合物微球特有的自润滑作用,使纤维在低含油量的条件下,仍能具有良好的相互隔离性,从而能保证丝卷由表及里完整顺畅地退绕。及里完整顺畅地退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优异退绕性的卫材用氨纶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氨纶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具有优异退绕性的卫材用氨纶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一般而言,将用于纸尿裤、拉拉裤等卫生材料用品的氨纶称之为卫材用氨纶。卫材用氨纶与普通氨纶的区别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卷装成型大。纸尿裤的生产速度快,对于氨纶的使用速度达到每分钟成百上千米。为了配合其高效快速的生产方式,避免生产工人频繁停机接换料,卫材用氨纶的卷装重量一般为3.0~4.5kg。二是含油量低。在纸尿裤生产过程中,氨纶是通过热熔胶固定在无纺布等基材上的。氨纶表面含油率过高会造成其无法与基材形成牢固的粘合作用,进而引起因氨纶滑移、脱落造成的纸尿裤失弹、侧漏等问题。但是,卫材用氨纶成品的卷装重量越大,自身含油量越低,丝卷内部相互堆叠挤压作用就越大,丝与丝之间的粘连作用也越加严重,这就很容易导致卫材用氨纶在高温长途运输或是长时间放置后,中里层丝线无法正常顺畅地退绕,进而频繁引发断丝停机等生产故障。
[0003]为解决这一问题,传统的硬脂酸盐类(CN 101778644A)、油酸酰胺类润滑剂被用于制备卫材用氨纶。但是此类润滑剂的大量使用在解决退绕性问题的同时,却容易造成了产品“分丝”、“蛛网丝”以及表层丝线松散、易滑落等一系列其他问题。美国英威达公司(CN 102362020A)为了提升退绕顺畅性,添加0.1~25wt%的纤维素酯。纤维素酯的加入可以有效降低氨纶的粘性,改善氨纶的保存期限,同时保证其在退绕的过程中平滑均匀的递送,减少断丝的可能性。
[0004]聚合物微球材料是指具有圆球形状且粒径在数十纳米至数百微米尺度范围内的聚合物粒子。聚合物微球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分散性好、疏水性强等特点,在生物医药、造纸、橡胶及其助剂、胶黏剂、化妆品、建筑材料等领域都具有良好的应用与发展前景。但至今为止,并没任何的文献报道过使用聚合物微球作为氨纶生产的添加剂,用以改善氨纶的退绕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是一种具有优异退绕性的卫材用氨纶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卫材用氨纶在大卷装、低含油的条件下,中里层丝线在长时间放置后易粘连、退绕顺畅性差、易断丝等问题。
[0006]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有优异退绕性的卫材用氨纶的制备方法为:选用聚合物微球材料作为卫材用氨纶退绕性的改善助剂;先将所述聚合物微球、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有机溶剂混合形成均匀的聚合物微球分散液,再将聚合物微球分散液与聚氨酯溶液进行混合,得到纺丝原液;纺丝原液经过滤处理后,再通过高温甬道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形成初生纤维;再对初生纤维进行假捻、上冷油处理,最终得到卫材用氨纶。
[0007]该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0008]步骤1.将聚合物微球、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以及有机溶剂一同加入到容器中,先使用机械搅拌器混合均匀,再采用超声振荡分散仪进行处理,得到混合均匀的聚合物微球分散液;
[0009]步骤2.将上述聚合物微球分散液与加入到聚氨酯溶液中,40℃~50℃恒温条件下搅拌12~24小时,得到氨纶纺丝原液;
[0010]步骤3.将上述氨纶纺丝原液经过滤器除去团聚的聚合物微球及其他杂质,再经输送泵传送至喷丝板组件形成原液细流;原液细流通过高温纺丝甬道蒸发有机溶剂变成初生纤维;
[0011]步骤4.将上述初生纤维先经过空气假捻器搓捻抱合成束,再经过上油罗拉涂覆事先冷却的纺丝油剂,由卷绕机卷绕得到卫材用氨纶。
[0012]所述的聚合物微球为聚丙烯微球、聚甲基丙烯酸微球、聚碳酸酯微球、聚乳酸微球、聚乳酸

羟基乙酸微球或聚己内酯微球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0013]所述的聚合物微球的直径为1.0~5.0微米。
[0014]所述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或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0015]所述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微球的质量比例为1:200~1:20。
[0016]所述的聚合物微球分散液的质量浓度为5.0~20.0%。
[0017]所述的聚氨酯溶液的粘度为1000~2000泊,质量浓度为25~35%;恒温搅拌后的氨纶纺丝原液的粘度为3000~4000泊。
[0018]所述的聚合物微球分散液与聚氨酯溶液的质量比例为0.5:99.5~5.0:95.0。
[0019]所述的空气假捻器的假捻气圈长度为10~20mm。
[0020]所述的纺丝油剂使用温度为5~15℃,纺丝油剂涂覆在氨纶上的质量比例为 0.1~1.0%。
[0021]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聚合物微球作为卫材用氨纶退绕性的改善助剂。通过聚合物微球的添加,在氨纶纤维表面形成圆弧状的凸起结构,有效减少纤维间的接触面积,减轻粘连作用的形成;利用聚合物微球特有的自润滑作用,使纤维在低含油量的条件下,仍能具有良好的相互隔离性,从而能保证丝卷由表及里完整顺畅地退绕。另外,在纺丝过程中使用较长的气圈长度进行假捻以及采用低温油剂对氨纶进行涂覆,其目的是为了减少有机溶剂在纤维中的残留以及加速纤维中各成分的冷却定型,这些同样有利于减轻丝卷中底部粘连作用的发生。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0023]步骤1.将聚合物微球、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以及有机溶剂按照比例加入到容器中,先使用机械搅拌器混合1~2小时,再采用超声振荡分散仪处理1~3小时,得到聚合物微球分散液。
[0024]步骤2.将上述聚合物微球分散液按照比例添加到聚氨酯溶液中,40℃~50℃恒温
搅拌12~24小时,得到纺丝原液;
[0025]步骤3.将上述氨纶纺丝原液通过滤径为20~50微米的过滤器,再经输送泵传送至喷丝板组件形成原液细流;原液细流通过250℃~260℃的纺丝甬道蒸发有机溶剂变成初生纤维;
[0026]步骤4.将初生纤维先经过空气假捻器搓捻抱合成束,再经过上油罗拉涂覆事先冷却的纺丝油剂,最终由卷绕机卷绕得到卫材用氨纶。
[0027]其中:
[0028]所采用的聚合物微球为聚丙烯微球、聚甲基丙烯酸微球、聚碳酸酯微球、聚乳酸微球、聚乳酸

羟基乙酸微球、聚己内酯微球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聚合物微球的直径为1.0~5.0微米。
[0029]所采用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微球的质量比例为1:200~1:20。
[0030]所制备的聚合物微球分散液的质量浓度为5.0~20.0%。
[0031]所采用的聚氨酯溶液的粘度为1000~2000泊,质量浓度为25~35%;恒温搅拌后的纺丝原液的粘度为3000~4000泊。...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优异退绕性的卫材用氨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选用聚合物微球材料作为卫材用氨纶退绕性的改善助剂;先将所述聚合物微球、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有机溶剂混合形成均匀的聚合物微球分散液,再将聚合物微球分散液与聚氨酯溶液进行混合,得到纺丝原液;纺丝原液经过滤处理后,再通过高温甬道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形成初生纤维;再对初生纤维进行假捻、上冷油处理,最终得到卫材用氨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优异退绕性的卫材用氨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将聚合物微球、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以及有机溶剂一同加入到容器中,先使用机械搅拌器混合均匀,再采用超声振荡分散仪进行处理,得到混合均匀的聚合物微球分散液;步骤2.将上述聚合物微球分散液与加入到聚氨酯溶液中,40℃~50℃恒温条件下搅拌12~24小时,得到氨纶纺丝原液;步骤3.将上述氨纶纺丝原液经过滤器除去团聚的聚合物微球及其他杂质,再经输送泵传送至喷丝板组件形成原液细流;原液细流通过高温纺丝甬道蒸发有机溶剂变成初生纤维;步骤4.将上述初生纤维先经过空气假捻器搓捻抱合成束,再经过上油罗拉涂覆事先冷却的纺丝油剂,由卷绕机卷绕得到卫材用氨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优异退绕性的卫材用氨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合物微球为聚丙烯微球、聚甲基丙烯酸微球、聚碳酸酯微球、聚乳酸微球、聚乳酸

羟基乙酸微球或聚己内酯微球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图远梁红军杨晓印钟贻满周志伟邵晓林
申请(专利权)人:华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