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试模刷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92074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1:04
混凝土试模刷油装置,涉及混凝土试块试模搬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是一种混凝土试模刷油装置。包括提拉手柄、油料盒、支撑框和底座,支撑框放置在底座内,支撑框内设置有油料盒,支撑框的上端设置有提拉手柄,支撑框的四周和底部设置有浸油布,支撑框的浸油布与混凝土试模内壁相适配;油料盒通过导气管连接有压力球,油料盒的外侧壁设置有刻度标尺,油料盒通过9根导油管连接有浸油布;8根侧边导油管均匀分布在浸油布的四周,每根侧边导油管的底部与浸油布底部连接,每根侧边导油管下端设置有上下两个出油孔;中间导油管的底部与浸油布底部连接;两个出油孔分别位于浸油布的上端和下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准确控制出油量,省时省力的积极效果。极效果。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试模刷油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试模
,特别涉及是一种混凝土试模刷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按照建筑工业行业标准《混凝土试模》(JG 237

200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2002)等相关标准要求,混凝土试块留置前,需要对混凝土成型的试模涂刷脱模油。目前,申请号为2018216396657 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混凝土试模快速刷油器,使用时,向下压动推压杆,复位弹簧被压缩,推压杆带动控油盒向下移动。在实际使用中发现,需要使用很大的力气才能使复位弹簧压缩,而且每次的压缩力度和复位弹簧复位时间不同,会导致出油量不同,难以准确控制出油量,影响混凝土试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试模刷油装置,以达到准确控制出油量,省时省力的目的。
[0004]本技术所提供的混凝土试模刷油装置,包括提拉手柄、油料盒、支撑框和底座,所述支撑框放置在底座内,所述支撑框内设置有油料盒,支撑框的上端设置有提拉手柄,支撑框的四周和底部设置有浸油布,支撑框的浸油布与混凝土试模内壁相适配;所述油料盒通过导气管连接有压力球,油料盒的外侧壁设置有刻度标尺,油料盒通过9根导油管连接有浸油布;所述导油管包括8根侧边导油管和1根中间导油管,8根侧边导油管均匀分布在浸油布的四周,每根侧边导油管的底部与浸油布底部连接,每根侧边导油管下端设置有上下两个出油孔;中间导油管的底部与浸油布底部连接;两个出油孔分别位于浸油布的上端和下端。
[0005]进一步,所述油料盒的上端设置有注油口;所述注油口上设置有密封盖。
[0006]进一步,所述密封盖上端还设置有通气孔。
[0007]进一步,所述浸油布每侧均设置有3根侧边导油管,3根侧边导油管分别位于浸油布的两端和中间。
[0008]进一步,所述压力球设置在提拉手柄的底部。
[0009]本技术所提供的混凝土试模刷油装置,油料盒通过导气管连接有压力球,捏压压力球,将油料盒内的脱模油通过导油管输送至浸油布,省时省力。同时,油料盒的外侧壁设置有刻度标尺,可以准确控制出油量。油料盒通过9根导油管连接有浸油布,8根侧边导油管均匀分布在浸油布的四周,每根侧边导油管的底部与浸油布底部连接,每根侧边导油管下端设置有上下两个出油孔;中间导油管的底部与浸油布底部连接;两个出油孔分别位于浸油布的上端和下端。合理布置导油管,浸油布均匀浸油,不会存在混凝土试模涂油不均匀的现象。因此,本技术具有准确控制出油量,省时省力的积极效果。
附图说明
[0010]附图部分公开了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其中,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油料盒和导油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的浸油布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1、提拉手柄;2、压力球;3、导油管;31、出油孔;32、侧边导油管;33、中间导油管;4、油料盒;41、刻度标尺;42、注油口;43、密封盖;5、支撑框;6、浸油布;7、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混凝土试模刷油装置,包括提拉手柄1、油料盒4、支撑框5和底座7,支撑框5放置在底座7内,支撑框5内设置有油料盒4,支撑框5的上端设置有提拉手柄1,支撑框5的四周和底部设置有浸油布6,支撑框5的浸油布6与混凝土试模内壁相适配;油料盒4通过导气管连接有压力球2,油料盒4的外侧壁设置有刻度标尺41,油料盒4通过9根导油管3连接有浸油布6;所述导油管3包括8根侧边导油管32和1根中间导油管33,8根侧边导油管32均匀分布在浸油布的四周,每根侧边导油管32的底部与浸油布6底部连接,每根侧边导油管32下端设置有上下两个出油孔31;中间导油管33的底部与浸油布6底部连接;两个出油孔31分别位于浸油布6的上端和下端。
[0016]本技术在使用时,当需要给混凝土试模刷油时,首先,油料盒4通过9根导油管3连接有浸油布6,8根侧边导油管32均匀分布在浸油布6的四周,每根侧边导油管32的底部与浸油6布底部连接,每根侧边导油管32下端设置有上下两个出油孔31;中间导油管33的底部与浸油布底部连接;两个出油孔分别位于浸油布的上端和下端。通过合理布置导油管3,使浸油布6均匀浸油,不会存在混凝土试模涂油不均匀的现象。然后,捏压压力球2,将油料盒4内的油料通过导油管3输送至浸油布6。油料盒4由透明材质制作而成,储量约为800ml,每个混凝土试模用油量约20ml,可以通过压力球2和刻度标尺41控制每次的刷油量或脱模油量。最后,支撑框5的浸油布6与混凝土试模内壁相适配,手握提拉手柄1,将浸油均匀的浸油布6连同支撑框5一起放入混凝土试模内并拔出,使油量均匀、快速的涂刷到混凝土试模底面和侧面。整个混凝土试模刷油过程约5s,涂刷更为快捷,省时省力。
[0017]上述油料盒4的上端设置有注油口42;注油口42上设置有密封盖。注油口42方便向油料盒4内添加脱模油。注油口42上设置有密封盖43,密封盖43可防止灰尘等杂质通过注油口42进入油料盒4,影响混凝土试模涂油效果。
[0018]上述密封盖43上端还设置有通气孔。通气孔43的直径约为2mm,方便油料盒进气和排气。
[0019]上述浸油布6每侧均设置有3根侧边导油管32,3根侧边导油管32分别位于浸油布6的两端和中间。8根侧边导油管32下端设置有上下两个出油孔31,中间导油管33不设置有出油孔31,中间导油管的底部与浸油布6底部连接, 可以使油料盒4内的脱模油通过侧边导油管32均匀分布在浸油布6内,使混凝土试模涂油均匀。
[0020]上述压力球2设置在提拉手柄1的底部。压力球2粘贴或捆绑在提拉手柄1的底部,可以防止压力球2四处晃动,方便捏压压力球2,将油料盒4内的油料通过导油管3输送至浸油布6,准确控制出油量,省时省力。技术所提供的混凝土试模刷油装置,提拉手柄由铝
合金制作而成。压力球2为橡胶制球体,作为泵送脱模油的动力来源。导油管3为橡胶管,其内径为3mm。浸油布6采用具有吸油特质的海绵布,并具有一定的韧性,可以包裹固定在支撑框5的四周和底部。底座7由铝合金制作而成,为高度50mm的长方体结构。
[0021]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制于本技术所述实施例的范围内,本技术未详尽描述的
技术实现思路
均为公知技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试模刷油装置,包括提拉手柄(1)、油料盒(4)、支撑框(5)和底座(7),所述支撑框(5)放置在底座(7)内,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框(5)内设置有油料盒(4),支撑框(5)的上端设置有提拉手柄(1),支撑框(5)的四周和底部设置有浸油布(6),支撑框(5)的浸油布(6)与混凝土试模内壁相适配;所述油料盒(4)通过导气管连接有压力球(2),油料盒(4)的外侧壁设置有刻度标尺(41),油料盒(4)通过9根导油管(3)连接有浸油布(6);所述导油管(3)包括8根侧边导油管(32)和1根中间导油管(33),8根侧边导油管(32)均匀分布在浸油布的四周,每根侧边导油管(32)的底部与浸油布(6)底部连接,每根侧边导油管(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丽林丽娃秦宇孙顺涛张津辛文涛张秀娟申大伟王立平单艳红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港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