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置削弱型耗能器的装配式钢结构梁柱节点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土木工程装配式钢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置削弱型耗能器的装配式钢结构梁柱节点。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具有轻质高强、抗震性能好、工业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材料可循环重复利用、绿色低碳等优势,不仅具有天生的装配式建造属性,而且能够有效解决钢材产能过剩的矛盾、藏钢于民并形成钢材战略储备。在破坏严重的1994年美国北岭地震和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中,钢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大量破坏集中于节点连接部位,导致震后恢复难度巨大、维修费用高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有效降低或避免主体结构的地震损伤,提升整个建筑的抗震韧性的设置削弱型耗能器的装配式钢结构梁柱节点。
[0004]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施。
[0005]一种设置削弱型耗能器的装配式钢结构梁柱节点,其特点为,包括竖向的柱体和横向的梁体,所述梁体的一端经销轴连接固定于一对定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置削弱型耗能器的装配式钢结构梁柱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的柱体和横向的梁体,所述梁体的一端经销轴连接固定于一对定位夹板间,所述定位夹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柱体的侧面,另一端沿柱体侧面向梁体一侧延伸,该对定位夹板延伸的部分间的空间形成固定所述梁体端部的定位部;所述销轴安插于销轴套管内,所述销轴套管垂直固定于所述梁体的侧端,所述销轴套管与梁体相接处的梁体表面布设有套管加劲肋;所述梁体靠近柱体的端头位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安设有第一削弱型耗能器和第二削弱型耗能器;所述第一削弱型耗能器包括一第一削弱型耗能板,所述第一削弱型耗能板经第一连接位和第二连接位与所述梁体的上端面所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位,所述第一削弱型耗能板上部贴合安放有一块第一防屈曲盖板,该防屈曲盖板下方位的第一削弱型耗能板与梁体上端面间垫衬有第一橡胶垫,所述第一削弱型耗能板上开设有第一长圆孔,所述第一长圆孔的走向与所述梁体的走向相平行;经第一紧固件的固定,所述第一防屈曲盖板、第一削弱型耗能板与第一橡胶垫于第一连接位连接固定于所述梁体的上端面,所述第一紧固件贯穿所述第一长圆孔;经第二紧固件的固定,所述第一削弱型耗能板于第二连接位固定于所述梁体的上端面;其中,还包括一施加有预应力的第一碳纤维布,该碳纤维布横跨所述第一防屈曲盖板的上部,与第一防屈曲盖板叠置的部分贴附于第一防屈曲盖板的上表面,其它部分贴附于所述第一削弱型耗能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削弱型耗能板还设有一对与其板面垂直连接的连接板,两连接板相对设置于该削弱型耗能板靠近柱体一侧的两端,两连接板分别于两定位夹板的上侧端连接定位;所述第二削弱型耗能器包括一第二削弱型耗能板,所述第二削弱型耗能板经第三连接位和第四连接位与所述梁体的下端面所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位,所述第二削弱型耗能板下部贴合安放有一块第二防屈曲盖板,该防屈曲盖板上方位的第二削弱型耗能板与梁体上端面间垫衬有第二橡胶垫,所述第二削弱型耗能板上开设有第二长圆孔,所述第二长圆孔的走向与所述梁体的走向相平行;经第三紧固件的固定,所述第二防屈曲盖板、第二削弱型耗能板与第二橡胶垫于第三连接位连接固定于所述梁体的下端面,所述第三紧固件贯穿所述第二长圆孔;经第四紧固件的固定,所述第二削弱型耗能板于第四连接位固定于所述梁体的下端面;其中,还包括一施加有预应力的第二碳纤维布,该碳纤维布横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向民,韩重庆,肖顺,杨瑞丰,陈玲珠,冷予冰,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建科预应力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