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水机组制冷评价时的冷凝热回收系统和回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91324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水机组制冷评价时的冷凝热回收系统和回收方法。其中,制冷评价系统用于对被试机组进行制冷评价;余热收集系统用于将制冷评价系统在制冷评价中产生的余热收集并传递到冷热量交换系统中;冷热量交换系统通过换热将热量传递至冷量监测和控制系统,其余废热则通过废热排放和冷却水回收系统排放至环境中;废热排放和冷却水回收系统向环境中排放废热的同时,再将散热后的冷却水回收至余热收集系统内;冷量监测和控制系统用于监测和控制制冷评价系统中被试机组产生的制冷量,实现对制冷评价中所产生余热的循环使用。余热的循环使用。余热的循环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水机组制冷评价时的冷凝热回收系统和回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制冷
,尤其涉及一种冷水机组制冷评价时的冷凝热回收系统和回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进步,制冷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发展也越来越成熟。
[0003]制冷评价是在冷水机组的改进、研发以及质检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可以得到被试冷水机组的额定制冷量、制冷性能系数等重要参数。制冷评价通常是将被试机组置于测试间内,通过空气处理机组制造出所需的工况条件,在一定的时间内,对被试机组的制冷情况进行检测。
[0004]但在实际制冷评价过程中,携带冷量的水在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不断循环,就需要对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所连接的水箱供热,使其保持一定的温度,方便通过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的水温和水流量判断被试冷水机组的制冷情况,这就增加了制冷评价的额外热量投入;同时,测试间内为了保持测试所需的工况条件,就需要通过预先设置好的低温机组将被试冷水机组冷凝器侧产生的冷凝热传递到室外的冷却塔中,由冷却塔蒸发将余热排放至环境中,余热的排放加剧了热污染,不仅降低了环境质量,也浪费了能量。再者,因为每次制冷评价进行的时长是远远比不上季节性制冷的时常;而且每次制冷评价是有需求才进行,无法像季节性制冷那样可以稳定的产生余热,所以收集冷水机组制冷评价时产生的余热去进行生活供热并不能成为制冷评价时产生余热的有效利用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冷水机组制冷评价时的冷凝热回收系统,有效地降低了制冷评价过程中的运行成本和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热污染。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冷水机组制冷评价时的冷凝热回收系统,该系统包括对被试水冷机组进行制冷评价的制冷评价系统,还包括:冷热量交换系统,所述冷热量交换系统用于将所述制冷评价系统产生的余热传递至所述被试水冷机组的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实现对制冷评价中所产生余热的循环使用。
[0008]优选的,所述冷热量交换系统通过余热收集系统与所述制冷评价系统的热量产生端相连接,所述余热收集系统用于将所述制冷评价系统产生的余热收集转换为冷凝热;
[0009]所述冷热量交换系统Ⅲ通过冷量监测和控制系统

与所述制冷评价系统Ⅰ的冷量产生端相连接,所述冷量监测和控制系统

用于将所述制冷评价系统Ⅰ所产生的固定冷量传递到所述冷热量交换系统Ⅲ中;
[0010]所述冷热量交换系统包括换热器。
[0011]优选的,所述制冷评价系统Ⅰ包括制冷评价测试间1,所述制冷评价测试间1内除所
述被试冷水机组12外,还包括空气处理机组11、温湿度取样器13;所述空气处理机组11用于制造制冷评价时所需的工况条件,所述温湿度取样器13设置于所述空气处理机组11出风口处,所述每组温湿度取样器13均包括测量干球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和测量湿球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0012]所述余热收集系统Ⅱ包括水冷低温机组3、第二水泵2、载冷剂循环管路以及冷却水进、出水管;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的两端分别为蒸发器侧和冷凝器侧,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内部充注制冷剂,载冷剂循环管路穿设于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蒸发器侧和所述空气处理机组11内的冷却盘管111之间;冷却水进、出水管相连通且穿设于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冷凝器侧,所述载冷剂循环管路与所述冷凝器侧冷却水进、出水管互不相通,相互独立;所述第二水泵2设置在靠近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蒸发器侧载冷剂循环管路的出水管上,用于提供所述载冷剂循环管路内载冷剂的循环动力;所述载冷剂通过循环将所述制冷评价系统Ⅰ内的余热收集到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蒸发器侧,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蒸发器侧热量通过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内部充注的制冷剂传递到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冷凝器侧。
[0013]优选的,穿设于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冷凝器侧的冷却水出水管与所述换热器6一次侧进水管相连通;所述废热排放和冷却水回收系统Ⅳ包括冷却塔5、第三水泵4以及冷却塔管路,所述冷却塔管路包括冷却塔进水管和冷却塔出水管,所述换热器6一次侧的出水管与所述冷却塔5的一端通过所述冷却塔进水管相连通,所述换热器6一次侧出水管流出的冷却水携带废热流入所述冷却塔5中;所述冷却塔5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冷却塔出水管与所述第三水泵4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三水泵4的出水端与穿设于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冷凝器侧的冷却水进水管相连通,所述冷却塔5内的冷却水通过蒸发向周围环境中排放废热后降温,由所述第三水泵4提供水循环动力,循环回到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冷凝器侧。
[0014]优选的,所述冷热量交换系统Ⅲ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管路进水管上的第四水泵7,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管路与所述冷量监测和控制系统

相连接;所述换热器6一次侧的热量经换热传递至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所述第四水泵7提供水循环动力,将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热量传递至所述冷量监测和控制系统

中;所述换热器6一次侧与二次侧的管路互不相通,相互独立。
[0015]优选的,所述冷量监测和控制系统

包括恒温水箱8、第一温度调节阀9a、第一水泵10、水流量计11和若干温度传感器以及管路;
[0016]所述第四水泵7的进水端与所述恒温水箱8的第一端出水管相连通,所述第四水泵7的出水端与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进水管相连通,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出水管与所述恒温水箱8的第一端进水管相连通,所述第四水泵7使所述恒温水箱8内的水不断循环经过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将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恒温水箱8内;所述恒温水箱8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T5,用于测量所述恒温水箱8的中心水温;
[0017]所述第一温度调节阀9a包括第一进水端和第二进水端以及一个出水端,所述恒温水箱8的第二端出水管与所述第一温度调节阀9a的第一进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一温度调节阀9a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水泵10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一水泵10的出水端与所述水流量计11进水端相连通,所述水流量计11出水端与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冻水进水管相连通,温度传感器T3设置在靠近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冻水进水管上;
[0018]温度传感器T4设置在靠近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冻水出水管上,所述
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冻水出水管与所述第一温度调节阀9a的第二进水端相连通,所述温水箱8的第二端进水管路连通在所述第一温度调节阀9a的第二进水端与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冻水出水管之间,所述第一温度调节阀9a用于将所述恒温水箱8第二端出水管流出的冷冻水与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冷冻水出水管流出的部分冷冻水相混合,调节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冷冻水进水管流入的冷冻水水温;所述第一水泵10用于提供水循环动力,使所述恒温水箱8内的水不断循环经过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将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量传递至所述恒温水箱8内。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水机组制冷评价时的冷凝热回收系统,该系统包括对被试水冷机组(12)进行制冷评价的制冷评价系统(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热量交换系统(Ⅲ),所述冷热量交换系统(Ⅲ)用于将所述制冷评价系统(Ⅰ)产生的余热传递至所述被试水冷机组(12)的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实现对制冷评价中所产生余热的循环使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水机组制冷评价时的冷凝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热量交换系统(Ⅲ)通过余热收集系统(Ⅱ)与所述制冷评价系统(Ⅰ)的热量产生端相连接,所述余热收集系统(Ⅱ)用于将所述制冷评价系统(Ⅰ)产生的余热收集转换为冷凝热;所述冷热量交换系统(Ⅲ)通过冷量监测和控制系统(

)与所述制冷评价系统(Ⅰ)的冷量产生端相连接,所述冷量监测和控制系统(

)用于将所述制冷评价系统(Ⅰ)所产生的固定冷量传递到所述冷热量交换系统(Ⅲ)中;所述冷热量交换系统(Ⅲ)包括换热器(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水机组制冷评价时的冷凝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评价系统(Ⅰ)包括制冷评价测试间(1),所述制冷评价测试间(1)内除所述被试冷水机组(12)外,还包括空气处理机组(11)、温湿度取样器(13);所述空气处理机组(11)用于制造制冷评价时所需的工况条件,所述温湿度取样器(13)设置于所述空气处理机组(11)出风口处,所述每组温湿度取样器(13)均包括测量干球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和测量湿球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余热收集系统(Ⅱ)包括水冷低温机组(3)、第二水泵(2)、载冷剂循环管路以及冷却水进、出水管;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的两端分别为蒸发器侧和冷凝器侧,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内部充注制冷剂,载冷剂循环管路穿设于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蒸发器侧和所述空气处理机组(11)内的冷却盘管(111)之间;冷却水进、出水管相连通且穿设于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冷凝器侧,所述载冷剂循环管路与所述冷凝器侧冷却水进、出水管互不相通,相互独立;所述第二水泵(2)设置在靠近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蒸发器侧载冷剂循环管路的出水管上,用于提供所述载冷剂循环管路内载冷剂的循环动力;所述载冷剂通过循环将所述制冷评价系统(Ⅰ)内的余热收集到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蒸发器侧,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蒸发器侧热量通过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内部充注的制冷剂传递到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冷凝器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冷水机组制冷评价时的冷凝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穿设于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冷凝器侧的冷却水出水管与所述换热器(6)一次侧进水管相连通;所述废热排放和冷却水回收系统(Ⅳ)包括冷却塔(5)、第三水泵(4)以及冷却塔管路,所述冷却塔管路包括冷却塔进水管和冷却塔出水管,所述换热器(6)一次侧的出水管与所述冷却塔(5)的一端通过所述冷却塔进水管相连通,所述换热器(6)一次侧出水管流出的冷却水携带废热流入所述冷却塔(5)中;所述冷却塔(5)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冷却塔出水管与所述第三水泵(4)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三水泵(4)的出水端与穿设于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冷凝器侧的冷却水进水管相连通,所述冷却塔(5)内的冷却水通过蒸发向周围环境中排放废热后降温,由所述第三水泵(4)提供水循环动力,循环回到所述水冷低温机组(3)冷凝器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冷水机组制冷评价时的冷凝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冷热量交换系统(Ⅲ)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管路进水管上的第四水泵(7),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管路与所述冷量监测和控制系统(

)相连接;所述换热器(6)一次侧的热量经换热传递至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所述第四水泵(7)提供水循环动力,将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热量传递至所述冷量监测和控制系统(

)中;所述换热器(6)一次侧与二次侧的管路互不相通,相互独立。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冷水机组制冷评价时的冷凝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量监测和控制系统(

)包括恒温水箱(8)、第一温度调节阀(9a)、第一水泵(10)、水流量计(11)和若干温度传感器以及管路;所述第四水泵(7)的进水端与所述恒温水箱(8)的第一端出水管相连通,所述第四水泵(7)的出水端与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进水管相连通,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出水管与所述恒温水箱(8)的第一端进水管相连通,所述第四水泵(7)使所述恒温水箱(8)内的水不断循环经过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将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恒温水箱(8)内;所述恒温水箱(8)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T5,用于测量所述恒温水箱(8)的中心水温;所述第一温度调节阀(9a)包括第一进水端和第二进水端以及一个出水端,所述恒温水箱(8)的第二端出水管与所述第一温度调节阀(9a)的第一进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一温度调节阀(9a)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水泵(10)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一水泵(10)的出水端与所述水流量计(11)进水端相连通,所述水流量计(11)出水端与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冻水进水管相连通,温度传感器T3设置在靠近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冻水进水管上;温度传感器T4设置在靠近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冻水出水管上,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冻水出水管与所述第一温度调节阀(9a)的第二进水端相连通,所述温水箱(8)的第二端进水管路连通在所述第一温度调节阀(9a)的第二进水端与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冻水出水管之间,所述第一温度调节阀(9a)用于将所述恒温水箱(8)第二端出水管流出的冷冻水与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冷冻水出水管流出的部分冷冻水相混合,调节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冷冻水进水管流入的冷冻水水温;所述第一水泵(10)用于提供水循环动力,使所述恒温水箱(8)内的水不断循环经过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将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量传递至所述恒温水箱(8)内。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冷水机组制冷评价时的冷凝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热量交换系统(Ⅲ)还包括所述穿设于换热器(6)一次侧和二次侧的换热管路,所述换热器(6)一次侧与二次侧的管路互不相通,相互独立;所述冷量监测和控制系统(

)包括第二温度调节阀(9b)、第一水泵(10)、水流量计(11)和若干温度传感器以及管路;温度传感器T5设置在靠近所述换热器(6)的二次侧出水管上,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出水管与所述第一水泵(10)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一水泵(10)的出水端与所述水流量计(11)进水端相连通,所述水流量计(11)出水端与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冻水进水管相连通,温度传感器T3设置在靠近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冻水进水管上,温度传感器T4设置在靠近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冻水出水管上;所述第二温度调节阀(9b)包括第一出水端和第二出水端以及一个进水端,所述被试冷水机组使用侧(122)的冷冻水出水管与所述第二温度调节阀(9b)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二温度调节阀
(9b)的第一出水端与所述换热器(6)二次侧进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二温度调节阀(9b)的第二出水端连通在所述第一水泵(10)进水端与所述换热器(6)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雪峰聂颖程永强张欢贾甲何亚峰李昀达陈亮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通用环境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