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端子料带结构,包括主料带和多个并排间隔固定在主料带上的端子,每个端子的头部设置有头部料带,每个端子的尾部设置有尾部料带,所述尾部料带的末端一体连接在主料带上,主料带上位于每个端子的右侧均对应设置有一个副料带,所述副料带与对应端子之间通过连接条连接。本端子料带结构设计巧妙,结构简单,通过对端子与料带之间的结构设计,增强了端子与料带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避免端子在生产和搬动过程中产生变形,从而提升产品质量、减少不良品的产生。减少不良品的产生。减少不良品的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端子料带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端子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端子料带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连接器中通常装设有若干连接器端子,这些连接器端子不仅形状多为相同或相近,且其在连接器中通常亦有规则地排列。所以,为使端子生产及后续电镀和装配工作实现高效率的自动化操作,在连接器生产中常常采用金属板片带料,以连续冲模方式冲压成端子料带组合形式的中间产品,然后利用料带的承运与定位作用进行自动化的电镀及装配。
[0003]现有技术中,USBTYPE
‑
C接口中的端子料带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主料带1和多个并排间隔固定在主料带1上的端子2,端子2只有一头与主料带1连接,端子2的稳定性是很差的,在实际生产和搬动过程中,由于端子2缺乏相应结构的保护,很容易产生变形,影响端子的最终加工质量,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端子料带结构,通过对端子与料带之间的结构设计,增强了端子与料带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避免端子在生产和搬动过程中产生变形,从而提升产品质量、减少不良品的产生。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端子料带结构,包括主料带和多个并排间隔固定在主料带上的端子,每个端子的头部设置有头部料带,每个端子的尾部设置有尾部料带,所述尾部料带的末端一体连接在主料带上,主料带上位于每个端子的右侧均对应设置有一个副料带,所述副料带与对应端子之间通过连接条连接。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对端子与料带之间的结构设计,一方面使得端子的尾部通过尾部料带与主料带一体连接,另一方面,端子的后端面通过连接条与副料带连接,副料带与主料带之间一体连接,在端子的头部还设置有头部料带,通过主料带+副料带+尾部料带+头部料带的结构设计,大幅增强了端子与料带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避免端子在生产和搬动过程中产生变形,从而提升产品质量、减少不良品的产生。
[0007]优选的,每个连接条上均设置有断位凹槽,方便后续加工时连接条的断料。
[0008]优选的,所述头部料带上对应设置有头部料带孔,方便后续加工时头部料带的定位对接。
[0009]优选的,所述主料带的后侧端边上设置有多个并行间隔分布的端边槽,方便主料带的定位对接。
[0010]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端子料带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端子料带结构设计巧妙,结构简单,通过对端子与料带之间的结构设计,一方面使得端子的尾部通过尾部料带与主料带一体连接,另一方面,端子的后端面通过连接条与副料带连接,副料带与主料带之间一体连接,在端子的头部还设置有头部料带,通过主料带+副料带+尾部料带+头部料带的结构设计,大幅增强了端子与料带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避免端子在生产和搬动过程中产生变
形,从而提升产品质量、减少不良品的产生。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现有技术中端子料带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4]图中:1、主料带;2、端子;3、料带孔;4、副料带;5、连接条;6、尾部料带;7、头部料带;8、头部料带孔;9、端边槽;10、断位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6]实施例:一种端子料带结构。
[0017]参照图2至图3所示,一种端子料带结构,包括主料带1和多个并排间隔固定在主料带1上的端子2,主料带1的后侧端边上设置有多个并行间隔分布的端边槽9,方便主料带1的定位对接,每个端子2的头部设置有头部料带7,所述头部料带7上对应设置有头部料带孔8,方便后续加工时头部料带7的定位对接,每个端子2的尾部设置有尾部料带6,所述尾部料带6的末端一体连接在主料带1上,形成端子2与主料带1之间的第一个连接点,主料带1上位于每个端子2的右侧均对应设置有一个副料带4,所述副料带4与对应端子2之间通过连接条5连接,可以形成端子2与主料带1之间的第二个连接点,从而增强端子2与主料带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每个连接条5上均设置有断位凹槽10,方便后续加工时连接条5的断料。
[0018]本端子料带结构设计巧妙,结构简单,通过对端子2与料带之间的结构设计,一方面使得端子2的尾部通过尾部料带6与主料带1一体连接,另一方面,端子2的后端面通过连接条5与副料带4连接,副料带4再与主料带1之间一体连接,使得端子2与主料带1之间形成两个稳定的连接点,端子2的头部还设置有头部料带7,通过主料带1+副料带4+尾部料带6+头部料带7的结构设计,大幅增强了端子2与料带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避免端子2在生产和搬动过程中产生变形,从而提升产品质量、减少不良品的产生。
[0019]以上所述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但本技术不应局限于该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所以凡是不脱离本技术所公开的精神下完成的等效或修改,都落入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子料带结构,包括主料带和多个并排间隔固定在主料带上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每个端子的头部设置有头部料带,每个端子的尾部设置有尾部料带,所述尾部料带的末端一体连接在主料带上,主料带上位于每个端子的右侧均对应设置有一个副料带,所述副料带与对应端子之间通过连接条连接。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钲光,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兆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