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磁感强度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90630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提高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磁感强度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转炉冶炼后出钢;RH精炼处理,精炼处理过程真空度小于67Pa处理时间≥18min,且合金加入后保持真空度小于67Pa循环时间≥8min;钢水在连铸进行保护浇注;板坯加热后热轧;再依次进行常化、冷轧、脱碳退火及渗氮、涂覆退火隔离剂、高温退火、拉伸平整退火、涂层、激光刻痕后进行成品分卷包装。一种如所述生产方法所生产的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既节约合金成本,又降低连铸电能损耗,实现磁感强度B800≥1.936,P17/50≤0.741W/kg产品的稳定批量生产,可满足变压器低能耗、低噪音等特殊需求。低噪音等特殊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磁感强度的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取向硅钢板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磁感强度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取向硅钢是电力、电子工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软磁功能材料,主要用于制造各种电力变压器、配电变压器及大型发电机定子,具有高磁感、低铁损特性。由于取向硅钢的制造工艺和设备复杂,成分控制严格,杂质含量要求极低,制造工序长和影响性能因素多,因此其产品质量常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特殊钢制造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0003]取向硅钢对常规元素的含量要求极为严格,对加入的有益夹杂元素要求严格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同时对有害的残余元素及氧化物夹杂尽可能降低去除,从而获得晶粒取向度高、方向性强的高磁感、低铁损的取向硅钢。取向硅钢的磁性能除了与化学成分有关外,还与晶粒取向、晶粒尺寸、晶体缺陷、析出物和夹杂物、内应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0004]低温加热渗氮取向电工钢采用低温板坯加热技术,板坯加热温度低于1250℃,以AlN为主要抑制剂。低温板坯加热技术的制造工艺为:炼钢

连铸浇注

热轧

常化和酸洗

冷轧

脱碳退火及渗氮

涂布MgO

高温退火

拉伸平整及涂绝缘涂层。与传统高温加热工艺相比,低温板坯加热技术生产取向硅钢由于具有减少能耗和污染,降低生产成本等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成为目前电工钢生产企业的研发热点
[0005]通过添加偏析元素或提高钢质纯净度提高低温加热渗氮取向电工钢成品磁感强度方面的研究已深入开展,主要有以下基本内容:
[0006]日本新日铁高嵨邦秀等公开了一种通过加Bi提高磁感应强度的方法(日本公开特许公报,平6

88174,89805,207216,212265(1994);平7

166240,166241(1995);平8

269571(1996)),该方法通过加Bi(或Pb)在晶界偏聚阻碍初次晶粒长大,并使AlN形态发生变化,所以可以提高磁感强度B800。加Bi后初次晶粒尺寸小,二次再结晶温度提高,成品沿轧向和横向的二次晶粒尺寸都增大,轧向为10~100mm,横向为5~50mm,二次晶粒位向好,0.23mm厚板B800可达1.98T,加Bi可以明显提高磁感强度,但加Bi后易产生热轧边裂,且在高温退火过程中Bi逸出破坏底层,使成品底层质量变差。
[0007]CN104561795A公开了一种B800≥1.94T的高磁感取向硅钢及生产方法,该方法通过控制渗氮工艺,在距钢板表面10~20mm深处生成合适的抑制剂且抑制剂分布均匀,控制精轧的终轧温度不低于930℃。该方法提供一种在不添加Cr的条件下,磁感应强度能达到B800≥1.94T,P17/50≤0.88w/kg,且工艺适应范围宽泛的高磁感取向硅钢及生产方法。
[0008]CN107746942A公开了一种B800≥1.962T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及生产方法,该方法通过单独或复合添加Bi、P、Cu、Sb、Cr和As中的一种或几种,通过1100~1200℃低温热轧和1000~1150℃常化处理,经过一次冷轧、脱碳退火、渗氮处理、涂氧化镁隔离涂层、二次保温的高温退火等,使成品钢板获得磁感应强度B800不低于1.962T的超高磁感效果,且磁性稳定。
[0009]CN103695791A公开了一种高磁感取向硅钢及生产方法,该方法通过单独添加或复合添加Sb、Se及Bi晶界偏聚元素,并采用二次保温的高温退火工艺,最终获得磁感应强度B800不低于1.95T且磁性能稳定的取向硅钢产品。
[0010]CN102443679A公开了一种超低氧化夹杂物钢的生产方法,该方法采取两次真空处理工艺,第一次真空处理利用碳脱氧,降低钢中自由氧含量;第二次真空处理时夹杂物充分上浮,以利于自由氧的排除。该方法可以将钢中氧含量稳定控制在5ppm以下,并且实现单浇次平均连浇3罐以上,该方法虽然可以有效去除氧化物夹杂,但二次真空处理中间需要进行LF炉处理,处理周期较长,生产和时间成本较高。
[0011]CN102517429A公开了一种用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高磁感取向硅钢的方法,该方法提供了一种制造成本低,消除钢板表面夹杂、重皮等缺陷,磁性能稳定,连铸工艺宽松的用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高磁感取向硅钢的方法。该方法主要采用薄板坯连铸工艺获得铸坯,铸坯的组织(等轴晶与柱状晶比例)不做严格要求,经热轧板常化、冷轧、脱碳退火等工艺为后面的二次再结晶打下基础,最终成品具有磁性能均匀、表面质量好、底层优良的特点。该方法利用连铸连轧生产技术,成本显著降低,成品磁性能稳定,但磁感强度未明显提高。
[0012]以上专利大多采用添加微量合金元素或增加工艺路线等方法生产高磁感取向硅钢,不仅增加合金成本,而且工艺更复杂,现场生产控制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1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磁感强度的生产方法,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0014]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提高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磁感强度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5]转炉冶炼后出钢;
[0016]RH精炼处理,精炼处理过程真空度小于67Pa处理时间≥18min,且合金加入后保持真空度小于67Pa循环时间≥8min;
[0017]钢水在连铸进行保护浇注;
[0018]钢水在连铸保护浇注成板坯;
[0019]再依次进行常化、冷轧、脱碳退火及渗氮、涂覆退火隔离剂、高温退火、拉伸平整退火、涂层、激光刻痕后进行成品分卷包装。
[002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21]进一步:转炉冶炼出钢温度≥1640℃,出钢氧含量≤800ppm。
[0022]进一步:对钢水先经氩站处理后至RH精炼处理。
[0023]进一步:对钢水在连铸保护浇注成板坯时,二冷区不使用电磁搅拌,浇注钢水过热度20~40℃,连铸铸坯等轴晶率≤18%。
[0024]进一步:板坯加热温度在1120~1250℃,加热时间≤280min。
[0025]进一步:常化采用常规两段式常化,冷轧采用一次冷轧至目标厚度,退火隔离剂为氧化镁隔离剂。
[0026]进一步: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连铸坯中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为:C:0.020~0.095%,Si:3.15~3.60%,Als:0.015~0.035%,N:0.0060~0.0100%,Mn:0.06~
1.00%,S:0.0040~0.0300%,P:0.01~0.05%,Sn:0.01~0.20%,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0027]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所述生产方法所生产的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
[0028]进一步:低温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磁感强度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转炉冶炼后出钢;RH精炼处理,精炼处理过程真空度小于67Pa处理时间≥18min,且合金加入后保持真空度小于67Pa循环时间≥8min;钢水在连铸保护浇注成板坯;板坯加热后热轧;再依次进行常化、冷轧、脱碳退火及渗氮、涂覆退火隔离剂、高温退火、拉伸平整退火、涂层、激光刻痕后进行成品分卷包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磁感强度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转炉冶炼出钢温度≥1640℃,出钢氧含量≤800pp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磁感强度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对钢水先经氩站处理后至RH精炼处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磁感强度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对钢水在连铸保护浇注成板坯时,二冷区不使用电磁搅拌,浇注钢水过热度20~40℃,连铸铸坯等轴晶率≤1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明辉杨佳欣田文洲郭小龙叶鹏陈文聪程祥威骆新根高洋孙亮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