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0547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泵的一个方式包括:转子,其能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定子,其位于转子的径向外侧并包围转子;泵部,其与转子的轴向一侧相连;电路基板,其配置于定子的轴向另一侧;支承构件,其具有位于定子的径向内侧且在内部收纳转子的转子收纳部;以及固定轴,其将转子支承为能旋转。转子收纳部具有:盖部,其从轴向另一侧覆盖转子;以及筒状部,其在径向上位于转子与定子之间,且朝轴向一侧开口。固定轴保持于盖部且具有露出部,露出部相对于盖部朝轴向另一侧露出且与电路基板相对。在露出部与电路基板之间夹有导热材料。路基板之间夹有导热材料。路基板之间夹有导热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泵。

技术介绍

[0002]马达部、泵部和控制部预先形成为一体的电动泵的开发正在推进。在上述泵中,已知在壳体罩上设置散热器以提高控制部的基板的散热性(例如专利文献1)。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

20338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在如现有技术设置对基板进行冷却的散热器的情况下,需要使散热器露出至外部空气,泵大型化。
[0008]鉴于上述情况,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能够在抑制泵大型化的同时将电路基板高效地冷却的泵。
[0009]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10]本技术的泵的一个方式包括:转子,所述转子能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定子,所述定子位于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并包围所述转子;泵部,所述泵部与所述转子的轴向一侧相连;电路基板,所述电路基板配置于所述定子的轴向另一侧;支承构件,所述支承构件具有位于所述定子的径向内侧且在内部收纳所述转子的转子收纳部;以及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将所述转子支承为能旋转。所述转子收纳部具有:盖部,所述盖部从轴向另一侧覆盖所述转子;以及筒状部,所述筒状部在径向上位于所述转子与所述定子之间,且朝轴向一侧开口。所述固定轴保持于所述盖部且具有露出部,所述露出部相对于所述盖部朝轴向另一侧露出且与所述电路基板相对。在所述露出部与所述电路基板之间夹有导热材料。
[0011]技术效果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式,能够提供能在抑制泵大型化的同时将电路基板高效地冷却的泵。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泵的立体图。
[0014]图2是一实施方式的泵的剖视图。
[0015]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0016]图4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5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6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7是一实施方式的定子组件的立体图。
[0020]图8是变形例的泵的局部剖视图。
[0021](符号说明)
[0022]1泵;3马达;7外部装置;8接线端端子;8a第一端部;8b第二端部;9、109导热材料;10支承构件;10f第三接触面;11凸缘部;11d定位肋;11e凸部;12转子收纳部;12a盖部;12b筒状部;12c保持部;20泵罩;20a主区域;20b副区域;20f第一接触面;30树脂外壳(马达外壳);30a外周面;30e第四接触面;30f第二接触面;31保持筒部;31e凹部;32a台阶面;32b相对面;39连接器部;40固定轴;41轴主体部;42保持构件;42a露出部;42f保持构件凸缘部(凸缘部);50转子;60泵部;64吸入口;65排出口;70定子;71定子芯部;72绝缘体;73线圈;73a线圈线;75定子组件;80电路基板;81基板主体;81h第一通孔(通孔);82发热元件;90定子罩;91第一罩体(罩体);92第二罩体(罩体);94aa爪部;94f封闭壁部;96内筒部;97柱状部;97a上端面(前端面);97h贯通孔(线圈保持部);97t锥部;98接线端保持部;G间隙;J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各图中,假想性地示出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泵1的中心轴线J。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中心轴线J的轴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
[0024]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侧相当于“轴向一侧”,上侧相当于“轴向另一侧”。另外,上侧和下侧仅是用于对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名称,实际的配置关系等也可以是除了以这些名称表示的配置关系等以外的配置关系等。
[0025]图1是泵1的立体图。图2是泵1的剖视图。图3、图4、图5和图6分别是将图2局部放大的图。另外,在图2中,为了便于说明,在隔着中心轴线J的左右两侧分别示出不同周向位置的截面。
[0026]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泵1包括马达3、泵部60、支承构件10、固定轴40、电路基板80以及壳体2。马达3具有能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旋转的转子50以及位于转子50的径向外侧并包围转子50的定子组件75。即,泵1包括转子50和定子组件75。
[0027]本实施方式的泵1是输送水的水泵。泵1通过马达3使泵部60旋转,由此,使从流入管26吸入的水(液体)从流出管27(参照图1)排出。
[0028]如图2所示,壳体2对马达3、泵部60、支承构件10、固定轴40及电路基板80进行收纳。壳体2的内部划分出供水(液体)经过的流路区域A2以及相对于水被封闭的防水区域A1。在流路区域A2配置有转子50、固定轴40及泵部60。在防水区域A1配置有定子组件75及电路基板80。流路区域A2和防水区域A1由支承构件10划分。
[0029]壳体2具有树脂外壳(马达外壳)30、基板罩28及泵罩20。即,壳体1具有树脂外壳30、基板罩28及泵罩20。基板罩28与树脂外壳30的上端部接合。另一方面,泵罩20与树脂外壳30的下端部接合。由此,树脂外壳30、基板罩28及泵罩20相互固定。
[0030]树脂外壳30具有将定子组件75及支承构件10模制而埋入的埋入部32。即,通过将定子组件75及支承构件10嵌入的嵌件成型来形成树脂外壳30。由此,树脂外壳30对定子组件75及支承构件10进行保持。树脂外壳30从径向外侧包围定子70、转子50及转子收纳部12。
[0031]如图1所示,树脂外壳30的外周面30a在沿轴向观察时呈圆形。树脂外壳30的外周
面30a设置有连接器部39。即,树脂外壳30具有连接器部39。连接器部39对与外部装置7连接的接线端端子8进行保护。
[0032]如图2所示,在树脂外壳30的上端部设置有朝向上侧的外壳上表面30g以及从上表面30g的外缘向上侧延伸的包围筒部38。另一方面,在树脂外壳30的下端设置有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筒状的保持筒部31。树脂外壳30在包围筒部38处与基板罩28接合,在保持筒部31处与泵罩20接合。
[0033]外壳上表面30g与电路基板80沿上下方向相对。在外壳上表面30g设置有从下侧支承电路基板80的凸台。包围筒部38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状。包围筒部38从径向外侧包围电路基板80。
[0034]基板罩28具有沿与中心轴线J正交的平面延伸的板状的罩主体部28a以及设置于罩主体部28a的下表面的引导肋28b。罩主体部28a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形。罩主体部28a的外径与树脂外壳30的外径大致一致。引导肋28b沿周向延伸。引导肋28b配置为比罩主体部28a的外缘靠径向内侧一些。引导肋28b的外周面嵌于树脂外壳30的包围筒部38的内周面。由此,基板罩28相对于树脂外壳30被定位。
[0035]在罩主体部28a的下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子,所述转子能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定子,所述定子位于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并包围所述转子;泵部,所述泵部与所述转子的轴向一侧相连;电路基板,所述电路基板配置于所述定子的轴向另一侧;支承构件,所述支承构件具有位于所述定子的径向内侧且在内部收纳所述转子的转子收纳部;以及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将所述转子支承为能旋转,所述转子收纳部具有:盖部,所述盖部从轴向另一侧覆盖所述转子;以及筒状部,所述筒状部在径向上位于所述转子与所述定子之间,且朝轴向一侧开口,所述固定轴保持于所述盖部且具有露出部,所述露出部相对于所述盖部朝轴向另一侧露出且与所述电路基板相对,在所述露出部与所述电路基板之间夹有导热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部具有:将液体吸入的吸入口;以及将液体排出的排出口,所述固定轴与从所述吸入口流入的液体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雫修通片冈慈裕八幡考恒T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东测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