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工位夹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9687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工位夹持结构,包括安装平板、气缸、两个第一滑动组件、两个第二滑动组件、推动机构以及连杆,安装平板水平设置,气缸设于安装平板的下端中部,推动机构设于气缸的活塞杆头部,且可沿活塞杆的伸缩方向移动,两个第一滑动组件分别设于安装平板的左右两侧,两个第二滑动组件均设于安装平板的后侧,推动机构与第一滑动组件抵触。该双工位夹持结构通过单气缸的动力源,即可带动多个滑动组件进行移动,滑动组件移动过程即可对手机背膜进行固定,避免手机背膜在人工检测过程中发生滑移的情况;通过加设固定组件,将原先的单工位夹持结构分割为双工位,提高同一检测工序时,手机背膜的夹持数量。手机背膜的夹持数量。手机背膜的夹持数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工位夹持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手机背膜生产相关设备
,具体为一种双工位夹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手机背膜生产完成后,需要对其表面的油墨附着情况等进行检测,检测过程需将手机背膜放在平台面上,再通过放大镜人工进行检测。
[0003]手机背膜的成品检测过程,油墨可能出现线性或非线性附着在手机背膜的表面,人工检测过程中,由于放大镜的视野有限,在观测时,若手机背膜没有经过适当的固定,直接进行人工检测可能由于误操作导致手机背膜的位置发生移动,移动后部分背膜的油墨附着情况难以检测的较为全面,瑕疵品不易被发现,故亟需一种能够将手机背膜进行适当固定的夹持工位,以便于手机背膜的检测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工位夹持结构,解决了手机背膜在人工检测时,背膜易发生滑移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工位夹持结构,包括安装平板、气缸、两个第一滑动组件、两个第二滑动组件、推动机构以及连杆,所述安装平板水平设置,所述气缸设于所述安装平板的下端中部,所述推动机构设于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头部,且可沿所述活塞杆的伸缩方向移动;
[0006]两个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分别设于所述安装平板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均设于所述安装平板的后侧,所述推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滑动组件抵触,并使所述第一滑动组件沿所述气缸活塞杆伸缩方向的垂向移动;
[0007]所述连杆设于所述第一滑动组件的上端,并与其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动组件铰接,以使所述第一滑动组件推动所述第二滑动组件移动。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包括驱动块、第一滑轨以及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滑轨设于所述安装平板的下端,所述驱动块与所述第一滑轨相匹配的滑块相连接,所述驱动块靠近所述气缸的一端呈从后到前依次升高的坡度结构,所述第一固定板设于所述驱动块的另一端。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推动机构包括移动杆、滚轮以及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设于所述安装平板的下端,所述移动杆与所述第二滑轨相匹配的滑块相固定,所述滚轮设于所述移动杆的左右两端,所述滚轮的外边缘与所述驱动块的坡度结构紧密贴合,以推动所述驱动块沿所述第一滑轨的长度方向移动。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包括第三滑轨、滑动块以及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三滑轨与所述安装平板的下端相连,所述滑动块与所述第三滑轨相匹配的滑块相固定,所述滑动块上端的前端与所述连杆相铰接,所述第二固定板设于所述滑动块远离所述连杆的一端。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上端均越过所述安装平板的上端面,并构成单工位夹持结构。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安装平板的上端,沿其垂向固定有两个固定组件,并将所述单工位夹持结构分割为双工位夹持结构。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固定组件的上端表面均覆盖有橡胶垫。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通过单气缸的动力源,即可带动多个滑动组件进行移动,滑动组件移动过程即可对手机背膜进行固定,避免手机背膜在人工检测过程中发生滑移的情况;
[0016]2、通过加设固定组件,将原先的单工位夹持结构分割为双工位,提高同一检测工序时,手机背膜的夹持数量;
[0017]3、在滑动组件的固定板以及固定组件上加设橡胶垫,以免在夹持背膜后,在背膜的侧面形成压痕。
附图说明
[001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9]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0]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1]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变化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0023]图中:1、安装平板;2、气缸;3、第一滑动组件;31、驱动块;32、第一滑轨;33、第一固定板;4、第二滑动组件;41、滑动块;42、第二固定板;5、推动机构;51、移动杆;52、滚轮;53、第二滑轨;6、连杆;7、固定组件;8、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工位夹持结构,包括安装平板1、气缸2、两个第一滑动组件3、两个第二滑动组件4、推动机构5以及连杆6,安装平板1水平设置,气缸2设于安装平板1的下端中部,推动机构5设于气缸2的活塞杆头部,且可沿活塞杆的伸缩方向移动;
[0026]两个第一滑动组件3分别设于安装平板1的左右两侧,两个第二滑动组件4均设于安装平板1的后侧,推动机构5与第一滑动组件3抵触,并使第一滑动组件3沿气缸2活塞杆伸缩方向的垂向移动;
[0027]连杆6设于第一滑动组件3的上端,并与其铰接,连杆6的另一端与第二滑动组件4
铰接,以使第一滑动组件3推动第二滑动组件4移动。
[0028]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0029]单工位的夹持过程:此时气缸2的活塞杆的伸出量最长,在需要对手机背膜进行固定时,控制器控制气缸2的相关阀门进行工作,气缸2的活塞杆缩进做工,活塞杆缩进的过程中(参考图3中的上、下两个位置的对应的气缸2活塞杆伸出量情况),图3中上一工序对应着气缸2的伸出量最大,此时无需对手机背膜进行检测过程。当气缸2的活塞杆缩进做工时,此时推动机构5将在气缸2活塞杆的作用下往回移动(第一滑动组件3与推动机构5处于紧贴的状态,第一滑动组件3需一弹簧或其他能够实现复位的装置,以实现第一滑动组件3与推动机构5的紧密接触。由于复位功能的可选实施例较多,故未在图中示意出),在气缸2的活塞杆回程过程中,即该夹持结构对手机背膜的夹持过程。
[0030]进一步的,第一滑动组件3包括驱动块31、第一滑轨32以及第一固定板33,第一滑轨32设于安装平板1的下端,驱动块31与第一滑轨32相匹配的滑块相连接,驱动块31靠近气缸2的一端呈从后到前依次升高的坡度结构,第一固定板33设于驱动块31的另一端。
[0031]参考图2所示结构,作为第一滑动组件3具体结构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滑动组件3由驱动块31、第一滑轨32以及第一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工位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平板(1)、气缸(2)、两个第一滑动组件(3)、两个第二滑动组件(4)、推动机构(5)以及连杆(6),所述安装平板(1)水平设置,所述气缸(2)设于所述安装平板(1)的下端中部,所述推动机构(5)设于所述气缸(2)的活塞杆头部,且可沿所述活塞杆的伸缩方向移动;两个所述第一滑动组件(3)分别设于所述安装平板(1)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第二滑动组件(4)均设于所述安装平板(1)的后侧,所述推动机构(5)与所述第一滑动组件(3)抵触,并使所述第一滑动组件(3)沿所述气缸(2)活塞杆伸缩方向的垂向移动;所述连杆(6)设于所述第一滑动组件(3)的上端,并与其铰接,所述连杆(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动组件(4)铰接,以使所述第一滑动组件(3)推动所述第二滑动组件(4)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工位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组件(3)包括驱动块(31)、第一滑轨(32)以及第一固定板(33),所述第一滑轨(32)设于所述安装平板(1)的下端,所述驱动块(31)与所述第一滑轨(32)相匹配的滑块相连接,所述驱动块(31)靠近所述气缸(2)的一端呈从后到前依次升高的坡度结构,所述第一固定板(33)设于所述驱动块(31)的另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工位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5)包括移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澎波李铁骑喻名许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源合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