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保温混凝土砌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9552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29
本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自保温混凝土砌块,包括外发泡混凝土层、保温层、内发泡混凝土层;保温层设置在外发泡混凝土层和内发泡混凝土层之间并两者固结在一起;外、内发泡混凝土层的上端面上设有纵向延伸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外、内发泡混凝土层的下端面上设有与凹槽相配合的纵向延伸的第一凸起、第二凸起;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的外部两侧均设有卡扣;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内口两侧均设有卡槽;卡扣和卡槽相适应匹配;保温层包括蜂窝状的隔板,隔板形成硬质互不连通蜂窝网状多孔结构;隔板的蜂窝状结构中依次交替填充有硬泡聚氨酯、相变蓄能材料。本新型有利于消除因保温层间水泥砂浆导致的热桥效应,提高保温质量。提高保温质量。提高保温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自保温混凝土砌块


[0001]本技术涉及墙体
,具体为一种新型自保温混凝土砌块。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与资源供应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国家对建筑节土、节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得各种新型墙体材料有了长足的发展。无机发泡自保温砌块是一种性能非常优越的保温、用途广泛的内外墙体,屋面、楼层材料。
[0003]现有的保温混凝土砌块基本是采用内外两层发泡混凝土层,中间设置为保温层的结构,中间保温层要尽量做到传热系数小,现有技术的保温层为了降低传热系数一般采用将中间保温层做成腔体结构,腔体形状为矩形、椭圆等各种空心的规格几何体,具体参见申请号201120188180.2、申请号 201320741267.7、申请号201420227843.0的中国专利,这种方式是利用空腔中填充空气的方式去实现降低传热系数,达到保温的目的,其保温效果一般。
[0004]为此,我们需要对中间保温层的结构进行探索及进一步的优化,来将传热系数进一步降低,实现保温效果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的技术方案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自保温混凝土砌块。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新型自保温混凝土砌块,包括:
[0008]外发泡混凝土层;
[0009]保温层;
[0010]内发泡混凝土层;
[0011]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外发泡混凝土层和内发泡混凝土层之间并与所述外发泡混凝土层和内发泡混凝土层固结在一起;
[0012]外发泡混凝土层的上端面上设有纵向延伸的第一凹槽,外发泡混凝土层的下端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配合的纵向延伸的第一凸起,内发泡混凝土层的上端面上设有纵向延伸的第二凹槽,内发泡混凝土层的下端面上设有与第二凹槽相配合的纵向延伸的第二凸起;
[0013]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的外部两侧均设有卡扣;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内口两侧均设有卡槽;所述卡扣和卡槽相适应匹配;
[0014]所述保温层包括蜂窝状的隔板,所述的隔板形成硬质互不连通蜂窝网状多孔结构;其中所述的隔板的蜂窝状结构中依次交替填充有硬泡聚氨酯、相变蓄能材料。
[0015]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自保温混凝土砌块还包括若干内置的钢丝,所述钢丝垂直贯
穿所述保温层,其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外发泡混凝土层和内发泡混凝土层内。
[0016]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卡扣为三角形卡扣;所述卡槽为和卡扣匹配的三角形卡槽。
[0017]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保温层与所述外发泡混凝土层之间的接触面上设有燕尾槽结构。
[0018]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保温层与所述内发泡混凝土层之间的接触面上也设有燕尾槽结构。
[0019]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钢丝均匀分布。
[0020]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卡扣为塑性材质。
[0021]进一步的改进,隔板采用硅铝耐火材料制成。
[0022]进一步的改进,外发泡混凝土层的外部覆盖有抗碱网格布层。
[0023]进一步的改进,内发泡混凝土层的内侧面上设有内表面涂层。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新型在砌块内设置了保温层,在砌墙的同时实现了墙体的保温,无需专门对外墙进行保温施工,由此简化了施工工艺;在外内发泡混凝土层的上下端面上可以分别设置相互配套的凹凸结构;固定更加稳定;同时,在现有自保温混凝土砌块的基础上对保温层进行改进,保温层为硬质互不连通蜂窝网状多孔结构,具有质轻、保温性能好、不燃、耐候、施工简便等优点,对墙体内部的温度进行有效调节,降低其可能产生的热桥现象。
附图说明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技术保温层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技术多个砌块拼装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标注,1、外发泡混凝土层;2、内发泡混凝土层;3、保温层;4、钢丝;5、第一凹槽;51、卡槽;6、第一凸起;61、卡扣;31、隔板;311、硬泡聚氨酯;312、相变蓄能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如图1

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自保温混凝土砌块,包括:外发泡混凝土层1、内发泡混凝土层2、保温层3。外发泡混凝土层1的外部覆盖有抗碱网格布层。内发泡混凝土层2的内侧面上设有内表面涂层。表面涂层为防潮防碱涂层,不仅有利于美观,而且还保证了砌块的低吸水率,有利于提高使用年限。
[0032]所述保温层3设置在所述外发泡混凝土层1和内发泡混凝土层2之间并与所述外发泡混凝土层1和内发泡混凝土层2固结在一起。
[0033]外发泡混凝土层1的上端面上设有纵向延伸的第一凹槽5,外发泡混凝土层1的下端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5相配合的纵向延伸的第一凸起6,内发泡混凝土层2的上端面
上设有纵向延伸的第二凹槽7,内发泡混凝土层2的下端面上设有与第二凹槽7相配合的纵向延伸的第二凸起8。上述凹槽和凸起可以为任意合适的形状,优选的,为便于加工和使用,将凹槽与凸起的形状均设为方形。砌块结合时只需将上方砌块的凸起插入下方砌块的凹槽内,并可以在凹槽内填充适量的水泥砂浆进行砌块间的粘结。
[0034]保温层3与所述外发泡混凝土层1之间的接触面上设有燕尾槽结构。所述保温层3与所述内发泡混凝土层2之间的接触面上也设有燕尾槽结构。燕尾槽结构的设计增大了保温层与发泡混凝土层之间的接触面积和结合强度,提高了砌块的整体强度。
[0035]第一凸起6和第二凸起8的外部两侧均设有卡扣61;第一凹槽5和第二凹槽7的内口两侧均设有卡槽51;所述卡扣61和卡槽51相适应匹配。所述卡扣61为三角形卡扣;所述卡槽51为和卡扣61匹配的三角形卡槽。卡扣61 为塑性材质。
[0036]通过卡扣和卡槽的设置,拼接更加的稳定,拼接完成后,在固定到墙体上时,不会有位移晃动。
[0037]自保温混凝土砌块还包括若干内置的钢丝4,所述钢丝4均匀分布。所述钢丝4垂直贯穿所述保温层3,其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外发泡混凝土层1和内发泡混凝土层内2。通常可以在浇注模具内设置好穿有钢丝的保温层3(保温板) 后,从保温层3的两侧同时浇注发泡混凝土,固结后形成内外发泡混凝土层,并由此实现保温层3与内外发泡混凝土层之间的固结和钢丝在内外发泡混凝土层内的固结。
[0038]保温层3包括蜂窝状的隔板31,隔板31采用硅铝耐火材料制成。所述的隔板31形成硬质互不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自保温混凝土砌块,包括:外发泡混凝土层(1);保温层(3);内发泡混凝土层(2);所述保温层(3)设置在所述外发泡混凝土层(1)和内发泡混凝土层(2)之间并与所述外发泡混凝土层(1)和内发泡混凝土层(2)固结在一起;外发泡混凝土层(1)的上端面上设有纵向延伸的第一凹槽(5),外发泡混凝土层(1)的下端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5)相配合的纵向延伸的第一凸起(6),内发泡混凝土层(2)的上端面上设有纵向延伸的第二凹槽(7),内发泡混凝土层(2)的下端面上设有与第二凹槽(7)相配合的纵向延伸的第二凸起(8);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6)和第二凸起(8)的外部两侧均设有卡扣(61);第一凹槽(5)和第二凹槽(7)的内口两侧均设有卡槽(51);所述卡扣(61)和卡槽(51)相适应匹配;所述保温层(3)包括蜂窝状的隔板(31),所述的隔板(31)形成硬质互不连通蜂窝网状多孔结构;其中所述的隔板(31)的蜂窝状结构中依次交替填充有硬泡聚氨酯(311)、相变蓄能材料(3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保温混凝土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保温混凝土砌块还包括若干内置的钢丝(4),所述钢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克祥郑碧张勇黄才仁周志响许韶林张舒温睿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建筑材料科学技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