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氨水存储含氨尾气节能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9060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业氨水存储含氨尾气节能回收装置,包括工业氨水储罐和氨吸收塔;工业氨水储罐的罐体顶部设有工业氨水进液口和工业氨水储罐尾气出口,氨吸收塔包括从下往上依次首尾固定连接的储液槽、一级吸收塔节、分布器塔节和二级吸收塔节;在一级吸收塔节内腔的顶部设有第一液体分布器,二级吸收塔节内腔的上部设有第二液体分布器;储液槽下部设有吸收液出口,吸收液出口通过氨吸收循环泵、冷却器、第二三通接头后分别与与第一液体分布器、第二液体分布器相连接;储液槽内的中部位置设有气体分布器,气体分布器通过带阻火式呼吸阀与工业氨水储罐尾气出口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以工业氨水存储含氨尾气的回收的同时实现了节能降耗。时实现了节能降耗。时实现了节能降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氨水存储含氨尾气节能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氨气回收的
,具体是一种工业氨水存储含氨尾气节能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三乙烯二胺(简称TEDA),又称1,4

二氮杂二环[2.2.2]辛烷(简称DABCO),可以用作聚氨酯塑料的发泡剂,从而增强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柔韧性和化学稳定性,广泛应用于聚氨酯软泡、硬泡、半硬泡弹性体及涂料等各种制品的生产,是聚氨酯工业中应用最广、用量最大的叔胺类催化剂。目前工业化装置生产三乙烯二胺主要是采用乙二胺高温环合脱氨工艺,该工艺中副产物氨经水喷淋吸收生产为工业氨水(氨含量20%)销售。因此,采用乙二胺高温环合脱氨工艺生产三乙烯二胺势必副产工业氨水,工业氨水(氨含量20%)的产量为三乙烯二胺产能的3倍。
[0003]氨水极易挥发,一般存储于氨水储罐中,在存储过程中氨水储罐通常会存在大量挥发释放出来的氨气而充满罐体剩余的空间。在向氨水储罐中注入氨水时,导致储罐体内的气体体积减小而压力上升,使得罐体内的氨气溢出到罐体外。为保障氨气资源回收利用,常采用单循环水喷淋吸收法回收溢出的氨气。然而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不足:工业氨水(氨含量20%)注入至氨水储罐时,氨气瞬间泄放量较大,气量难以控制,导致泄放的氨气不能在吸收塔中被充分吸收使其回收率降低,排出的尾气中含有较多氨气,现场氨刺鼻性气味严重;为保障尾气达到排放要求,通常采用增大喷淋吸收水量导致用水当量大,产生的低浓度稀氨水其使用价值低需二次吸收或精馏得到高含量氨水,增加了生产能耗;同时连续循环喷淋导致泵的耗电量较大增加了操作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业氨水存储含氨尾气节能回收装置,用以工业氨水存储含氨尾气的回收的同时实现了节能降耗。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工业氨水存储含氨尾气节能回收装置,包括工业氨水储罐和氨吸收塔;工业氨水储罐的罐体顶部设有工业氨水进液口和工业氨水储罐尾气出口,氨吸收塔包括从下往上依次首尾固定连接的储液槽、一级吸收塔节、分布器塔节和二级吸收塔节;
[0006]在一级吸收塔节内腔的顶部设有第一液体分布器,二级吸收塔节内腔的上部设有第二液体分布器;储液槽下部设有吸收液出口,吸收液出口通过氨吸收循环泵、冷却器和第二三通接头的入口相连接,第二三通接头的第一路出口通过第一阀门与第一液体分布器相连接,第二三通接头的第二路出口通过第二阀门与第二液体分布器相连接;
[0007]储液槽内的中部位置设有气体分布器,气体分布器通过带阻火式呼吸阀与工业氨水储罐尾气出口相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工业氨水存储含氨尾气节能回收装置的改进:
[0009]所述一级吸收塔节和二级吸收塔节内腔的下部均设有一层栅板,栅板与内腔壁均为可拆卸连接,在栅板上放置有不锈钢丝网波纹填料。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工业氨水存储含氨尾气节能回收装置的进一步改进:
[0011]所述工业氨水进液口与第一调节阀相连接;
[0012]所述工业氨水储罐的上方设有第一远传压力变送器和第二远传压力变送器,第一远传压力变送器和第二远传压力变送器的压力感应头均设于工业氨水储罐内部,第一远传压力变送器与第一调节阀信号连接且呈反作用联锁控制;第二远传压力变送器与氨吸收循环泵信号连接且呈启停联锁控制。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工业氨水存储含氨尾气节能回收装置的进一步改进:
[0014]所述氨吸收循环泵和冷却器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一三通接头,第一三通接头的入口与氨吸收循环泵相连接,第一三通接头的第一路出口与冷却器相连接,第二路出口与开关阀相连接。
[00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工业氨水存储含氨尾气节能回收装置的进一步改进:
[0016]所述储液槽侧壁上设有远传磁翻板液位计和氨水浓度分析仪,远传磁翻板液位计通过阀门分别与储液槽内腔的上部和底部相连通形成闭合回路;储液槽的上部设有自来水进水口,自来水进水口与第二调节阀相连接,第二调节阀与远传磁翻板液位计信号连接且呈反作用联锁控制;
[0017]氨水浓度分析仪的检测感应头位于储液槽内,氨水浓度分析仪与开关阀信号连接且呈双位联锁控制。
[001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工业氨水存储含氨尾气节能回收装置的进一步改进:
[0019]所述分布器塔节内部设有槽式、板式或带分液槽槽式的分布器;
[0020]所述二级吸收塔节的顶部设有一个氨吸收塔尾气出口,在二级吸收塔节内设有丝网除沫器,丝网除沫器与氨吸收塔尾气出口相邻且位于第二液体分布器的上方。
[002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工业氨水存储含氨尾气节能回收装置的进一步改进:
[0022]所述冷却器与第二三通接头之间的管路上设有远传温度计,冷却器冷却介质通路的输入管路上设有第三调节阀,远传温度计与第三调节阀信号连接且呈反作用联锁控制。
[002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工业氨水存储含氨尾气节能回收装置的进一步改进:
[0024]所述储液槽、一级吸收塔节、分布器塔节和二级吸收塔节、内腔相互连通成一个密封的容器;所述工业氨水储罐为立式平底储罐。
[002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工业氨水存储含氨尾气节能回收装置的进一步改进:
[0026]所述第一远传压力变送器、第二远传压力变送器与带阻火式呼吸阀设定值压力一致。
[002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0028]1、本技术在工业氨水储罐压力超压泄放时,才自动启动氨吸收循环泵喷淋,从而避免氨吸收循环泵连续运行节省泵的耗电量;
[0029]2、本技术在吸收后的氨水达到较高浓度后(氨含量15%),才开启开关阀将氨水输送至三乙烯二胺氨吸收装置生产线,减少了吸收用水量,提高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0030]3、本技术依据吸收液温度自动调节冷凝器的冷冻水流量,节省了冷冻水用量;
[0031]4、本技术利用冷冻水及时移出氨气溶解释放的热量,调控进入吸收塔的含氨尾气流量减小吸收塔的负荷波动,并采用不锈钢丝网波纹填料,配合带实心锥形喷头的喷嘴式液体分布器的二级吸收塔节的强化吸收,大大提高了吸收氨气的效率,节能降耗的同时提升了含氨尾气的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00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工业氨水存储含氨尾气节能回收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0035]实施例1、一种工业氨水存储含氨尾气节能回收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工业氨水储罐1、氨吸收塔2、氨吸收循环泵3和冷却器4。
[0036]工业氨水储罐1为不锈钢制立式平底储罐,用于注入存储三乙烯二胺生产线氨吸收装置生产的工业氨水(氨含量20%)。在工业氨水储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氨水存储含氨尾气节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业氨水储罐(1)和氨吸收塔(2);工业氨水储罐(1)罐体顶部设有工业氨水进液口(11)和工业氨水储罐尾气出口(14),氨吸收塔(2)包括从下往上依次首尾固定连接的储液槽(201)、一级吸收塔节(202)、分布器塔节(204)和二级吸收塔节(203);在一级吸收塔节(202)内腔的顶部设有第一液体分布器(281),二级吸收塔节(203)内腔的上部设有第二液体分布器(282);储液槽(201)下部设有吸收液出口(22),吸收液出口(22)通过氨吸收循环泵(3)、冷却器(4)和第二三通接头(261)的入口相连接,第二三通接头(261)的第一路出口通过第一阀门(26)与第一液体分布器(281)相连接,第二三通接头(261)的第二路出口通过第二阀门(27)与第二液体分布器(282)相连接;储液槽(201)内的中部位置设有气体分布器(18),气体分布器(18)通过带阻火式呼吸阀(16)与工业氨水储罐尾气出口(14)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氨水存储含氨尾气节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吸收塔节(202)和二级吸收塔节(203)内腔的下部均设有一层栅板,栅板与内腔壁均为可拆卸连接,在栅板上放置有不锈钢丝网波纹填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业氨水存储含氨尾气节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业氨水进液口(11)与第一调节阀(15)相连接;所述工业氨水储罐(1)的上方设有第一远传压力变送器(12)和第二远传压力变送器(13),第一远传压力变送器(12)和第二远传压力变送器(13)的压力感应头均设于工业氨水储罐(1)内部,第一远传压力变送器(12)与第一调节阀(15)信号连接且呈反作用联锁控制;第二远传压力变送器(13)与氨吸收循环泵(3)信号连接且呈启停联锁控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工业氨水存储含氨尾气节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吸收循环泵(3)和冷却器(4)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一三通接头(231),第一三通接头(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明刘小宇洪霞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兴欣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