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9004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提供一种捕虫器,其不致引诱夜蛾科或异翅亚目,可抑制夜蛾科或异翅亚目对农作物的加害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捕虫器具有放射对虫子产生趋光性的光的光源,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源在600nm以上且660nm以下之间至少具有放射峰。峰。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捕虫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捕虫器,为了在农场中减少因虫害造成的栽培作物的损害,用以驱除虫害。

技术介绍

[0002]作为农场中的防控虫害手段,首选有如播撒杀虫剂,但由于害虫逐渐具备杀虫剂抗药性,近年来其效果显著降低,需要改变完全依靠杀虫剂的虫害防控体系。
[0003]因此,利用光引诱及捕获这些害虫而加以防控的方法,亦作为虫害防控对策之一而最近广泛受到关注。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

89327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捕虫器,其使用放射波长在560nm附近或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的光源作为引诱害虫的光源。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

8932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6]以往的上述捕虫器,尤其可适合应用于作为西红柿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mosaic leaf curl virus)的媒介虫而于近年造成问题的粉虱科(
コナジラミ
類)的捕虫。然而,另一方面,捕虫器使用的光源,有引诱远方的斜纹夜蛾(
ハスモンヨトウ
)等的夜蛾科(夜蛾類)、小珀蝽(
チャバネアオカメムシ
,Plautia crossota stali)等的异翅亚目(
カメムシ
類)使其飞往农场的情形。相较于体长1mm左右的粉虱科,体长特别大的夜蛾科或异翅亚目将难以利用捕虫器进行捕捉。若不能将自远方飞来的夜蛾科或异翅亚目捕获,则存在夜蛾科或异翅亚目对农作物的加害活动、对农作物的生产造成不良影响等课题。
[0007]解决课题的方法
[0008]为了解决如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捕虫器,其使用光源,该光源对于粉虱科发挥作为引诱光的功能,而对于夜蛾科或异翅亚目则发挥作为避忌光的功能。
[0009]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捕虫器具有放射对虫子产生趋光性的光的光源,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源在600nm以上且660nm以下之间至少具有放射峰。
[0010]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捕虫器具有放射对虫子产生趋光性的光的光源,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源具有放射波长在545nm附近的第一放射峰、585nm附近的第二放射峰及600nm以上且660nm以下之间的第三放射峰。
[0011]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捕虫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光源由实施了涂膜的荧光灯构成。
[0012]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捕虫器的特征在于:具有配置于上述光源的铅垂下方且将自上述光源发出的光朝铅垂上方反射的研钵状反射部、配置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的铅垂下方且自上述研钵状反射部延伸存在圆筒部、产生自上述研钵状反射部朝上述圆筒部内吸引的气流的风扇及配置于上述风扇的铅垂下方且捕获虫子的捕获网。
[0013]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捕虫器的特征在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具有孟塞尔色系中色相为
10YR~10Y的范围内的同色系的涂膜。
[0014]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捕虫器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研钵状反射部中的虫子的吸引空间中,配置网眼尺寸小于5mm的网。
[0015]专利技术效果
[0016]对于本专利技术的捕虫器的光源,作为分光特性,在夜蛾科或异翅亚目避忌的600nm以上且660nm以下之间至少具有放射峰,因此可避免自远方引诱夜蛾科或异翅亚目的可能性,可抑制夜蛾科或异翅亚目对农作物的加害活动。
[0017]此外,对于本专利技术的捕虫器的光源,作为分光特性,具有引诱粉虱科、蓟马科(
アザミウマ
類)、蚜虫科(
アブラムシ
類)(有翅)、潜蝇科(
ハモグリバエ
類)、蝇科(
ハエ
類)等的对象害虫的545nm附近的第一放射峰及585nm附近的第二放射峰,并且具有夜蛾科或异翅亚目避忌的600nm以上且660nm以下之间的第三放射峰。根据上述此种本专利技术的捕虫器,可引诱及捕捉粉虱科等的对象害虫,并且可避免自远方引诱夜蛾科或异翅亚目的可能性,可抑制夜蛾科或异翅亚目对农作物的加害活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的概要的图。
[0019]图2为将配置于研钵状反射部160与圆锥状部150之间的吸引空间的网140取出而表示的图。
[0020]图3为用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的光源200的分光特性图。
[0021]图4为说明用以验证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光源200的效果的构成的图。
[0022]图5为显示小珀蝽的诱虫性的波长相关性的图。
[0023]图6为显示小珀蝽的网膜电位的测定结果的图。
[0024]图7为显示诱虫性的波长相关性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的概要的图。
[0026]本专利技术的光源200预设对于粉虱科、蓟马科、蚜虫科(有翅)、潜蝇科、蝇科等的对象害虫基本上产生正趋光性,由此进行引诱。另一方面,该光源200具有对于夜蛾科或异翅亚目产生负趋光性的分光特性。
[0027]使用光源200的捕虫器100预设例如通过悬吊线110悬吊而利用。捕虫器100的主要构成是以悬吊线110所通过的虚拟轴OO

作为中心而成为大致对称的构成。例如,光源200构成为大致甜甜圈状的形态。
[0028]悬吊线110构成为悬吊圆锥状部150。自圆锥状部150的圆周面上侧的3处,以自该圆周面延伸出的方式设置有金属固定件151,通过3个金属固定件151来支撑光源200。
[0029]需说明的是,设于圆锥状部150的圆周面的金属固定件151的数量不限于如上所述的3个。
[0030]上述光源200在通过未图示的稳定器进行发光的荧光管的管表面形成有涂膜。其中,用于光源200的荧光管合适地为日光色(色温为6500~6700K)、中性白(色温为4900~
5100K)、白炽灯色(色温为2800~3000K)中的任一者。若光源200发光,则发挥作为引诱对象害虫(粉虱科等)的光源的功能。另一方面,该光源200具有对于夜蛾科或异翅亚目发挥作为避忌光的功能的分光特性。需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虽使用环状的荧光灯作为光源200,但也可使用直管、双管荧光灯等。
[0031]荧光管的管表面的涂膜发挥作为光学滤光器的功能,用以将较500nm附近短波长的放射光遮蔽,且使较其长的波段的放射光高效率地穿透。通过在荧光管涂布含有羟基的丙烯酸树脂与苯并咪唑酮的混合物、环氧树脂、透明剂、固化剂(异氰酸酯化合物)、稀释剂的混合物,形成这样的涂膜。
[0032]图3显示如上述的构成的光源200的分光特性。图3中,由于在荧光管的表面形成有上述涂膜,因此较500nm附近短的波长的光被阻断。光源200通过具有放射波长为545nm附近的第一放射峰及585nm附近的第二放射峰而引诱粉虱科等的对象害虫。其中,当这些放射峰的平均值为565n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捕虫器,其具有放射对虫子产生趋光性的光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在600nm以上且660nm以下之间至少具有放射峰。2.一种捕虫器,其具有放射对虫子产生趋光性的光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具有放射波长为545nm附近的第一放射峰、585nm附近的第二放射峰及600nm以上且660nm以下之间的第三放射峰。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捕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由实施了涂膜的荧光灯构成。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捕虫器,其中,具有:研钵状反射部,其配置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弘田宪史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光生物科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