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6975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0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通过有效地引诱对象害虫,能够提高对象害虫的捕获、驱除概率,使农作物的生产量增大的捕虫器。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捕虫器(100)包括:放射使虫产生趋光性的光的光源(200);配置于上述光源(200)的铅垂下方,且将从上述光源(200)发出的光向铅垂上方反射的研钵状反射部(160);配置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160)的铅垂下方,且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160)延伸的圆筒部(170);产生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160)向上述圆筒部(170)内吸引的气流的风扇(190);以及配置于上述风扇(190)的铅垂下方,捕获虫的捕获网(310),该捕虫器(100)的特征在于,上述光源的放射波长在560nm附近或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上述研钵状反射部(160)具有在芒塞尔颜色体系中色相为10YR~10Y的范围内的同系色的塗膜。色的塗膜。色的塗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捕虫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农场中为了减少害虫对耕作物的虫害而将其引诱并驱除的捕虫器。

技术介绍

[0002]作为农场中的害虫防除,第一具有撒布杀虫剂,但虫具备杀虫剂抵抗性,该效果近年来降低,需要改变杀虫剂一边倒的害虫的防除体系。
[0003]因此,通过光引诱、捕获这些害虫而进行防除的方法也作为害虫防除措施之一最近备受关注。在这样的害虫防除方法中,以往,作为引诱光源,具有蓝色荧光灯。这样的蓝色荧光灯的放射波长域为从300nm到550nm,主要使夜行性昆虫产生正趋光性,从而引诱并捕获虫。
[0004]作为使用了上述的蓝色荧光灯的害虫防除措施,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49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害虫捕获卫生环境维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波长300~600nm的光源和配设于上述光源的周围的害虫光引诱陷阱,且接近上述害虫光引诱陷阱地设有支撑由上述光源激励的光催化剂的光催化剂支撑成形物。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4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成为西红柿、土耳其桔梗等的黄化卷叶病、甜瓜、黄瓜等的葫芦科的退绿黄化病的原因的甘薯粉虱或成为葫芦科、菊科的黄化萎缩病的原因的南黄蓟马等被450nm以上的长波长域的光引诱,因此在使用主要引诱夜行性昆虫的蓝色荧光灯作为光源的情况下,存在以下问题:对象害虫的引诱效率未必高,捕获、驱除的概率降低,会产生大的捕虫遗漏。
[0008]上述的黄化卷叶病、退绿黄化病、黄化萎缩病等以害虫为媒介传染给农作物,因此若害虫的捕获、驱除概率降低,则存在对农作物的生产量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的问题。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0]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这样的问题,提供一种捕虫器,其使用了有效地引诱粉虱类、蓟马类、蚜虫类(有翅)、农杆菌类、苍蝇类的光源。
[0011]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捕虫器包括:光源,其放射使虫产生趋光性的光;研钵状反射部,其配置于上述光源的铅垂下方,且将从上述光源发出的光向铅垂上方反射;圆筒部,其配置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的铅垂下方,且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延伸;风扇,其产生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向上述圆筒部内吸引的气流;以及网,其配置于上述风扇的铅垂下方,捕获虫,上述捕虫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光源的放射波长在560nm附近或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上述研钵状反射部具有在芒塞尔颜色体系中色相为10YR~10Y的范围内的同系色的塗膜。
[0012]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捕虫器包括:光源,其放射使虫产生趋光性的光;研钵状反射部,其配置于上述光源的铅垂下方,且将从上述光源发出的光向铅垂上方反射;圆筒部,其配置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的铅垂下方,且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延伸;风扇,其产生从上述研钵状反
射部向上述圆筒部内吸引的气流;以及网,其配置于上述风扇的铅垂下方,捕获虫,上述捕虫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光源的放射波长在500nm附近至650nm附近具有两个局部的放射峰值,上述研钵状反射部具有在芒塞尔颜色体系中色相为10YR~10Y的范围内的同系色的塗膜。
[0013]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捕虫器包括:光源,其放射使虫产生趋光性的光;研钵状反射部,其配置于上述光源的铅垂下方,且将从上述光源发出的光向铅垂上方反射;圆筒部,其配置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的铅垂下方,且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延伸;风扇,其产生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向上述圆筒部内吸引的气流;以及网,其配置于上述风扇的铅垂下方,捕获虫,上述捕虫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光源的放射波长在545nm附近、及575nm附近具有两个局部的放射峰值,上述研钵状反射部具有在芒塞尔颜色体系中色相为10YR~10Y的范围内的同系色的塗膜。
[0014]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捕虫器的特征在于,在将上述光源的545nm附近的放射强度设为A,且将575nm附近的放射强度设为B时,比率A/B具有0.7<A/B<1.7的关系。
[0015]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捕虫器包括:光源,其放射使虫产生趋光性的光;研钵状反射部,其配置于上述光源的铅垂下方,且将从上述光源发出的光向铅垂上方反射;圆筒部,其配置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的铅垂下方,且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延伸;风扇,其产生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向上述圆筒部内吸引的气流;以及网,其配置于上述风扇的铅垂下方,捕获虫,上述捕虫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光源的放射波长在545nm附近、565nm附近以及575nm附近具有三个局部的放射峰值,上述研钵状反射部具有在芒塞尔颜色体系中色相为10YR~10Y的范围内的同系色的塗膜。
[0016]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捕虫器的特征在于,在将上述光源的545nm附近的放射强度设为A,且将575nm附近的放射强度设为B时,比率A/B具有0.7<A/B<1.7的关系。
[0017]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捕虫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光源由实施了塗膜的荧光灯构成。
[0018]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捕虫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光源由LED元件构成。
[0019]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捕虫器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研钵状反射部的虫的吸引空间配置有网眼大小不足5mm的网状物。
[0020]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捕虫器的特征在于,还具有放射波长在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的辅助光源。
[0021]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捕虫器的特征在于,上述辅助光源由LED元件构成。
[0022]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3]本专利技术的捕虫器利用450nm以上的长波长域的光源、更详细而言,在560nm附近或566n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的光源引诱、捕获粉虱类、蓟马类、蚜虫类(有翅)、农杆菌类、苍蝇类等对象害虫。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捕虫器具备具有在芒塞尔颜色体系中色相为10YR~10Y的范围内的同系色的塗膜的研钵状反射部,通过与光源的协同效应,有效地引诱对象害虫,从而能够提高对象害虫的捕获、驱除概率,使农作物的生产量增大。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的概要的图。
[0025]图2是抽出表示配置于研钵状反射部160与圆锥状部150之间的吸引空间的网状物
140的图。
[0026]图3是说明用于验证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源200的效果的结构的图。
[0027]图4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的概要的图。
[0028]图5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的配置关系的图。
[0029]图6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的概要的图。
[0030]图7是说明用于验证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辅助光源220的效果的结构的图。
[0031]图8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使用的光源200的结构的图。
[0032]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使用的光源200的光谱特性图。
[0033]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捕虫器100使用的光源200的光谱特性图。
[0034]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捕虫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捕虫器,其包括:光源,其放射使虫产生趋光性的光;研钵状反射部,其配置于上述光源的铅垂下方,且将从上述光源发出的光向铅垂上方反射;圆筒部,其配置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的铅垂下方,且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延伸;风扇,其产生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向上述圆筒部内吸引的气流;以及网,其配置于上述风扇的铅垂下方,捕获虫,上述捕虫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光源的放射波长在560nm附近或565nm附近具有最大放射峰值,上述研钵状反射部具有在芒塞尔颜色体系中色相为10YR~10Y的范围内的同系色的塗膜。2.一种捕虫器,其包括:光源,其放射使虫产生趋光性的光;研钵状反射部,其配置于上述光源的铅垂下方,且将从上述光源发出的光向铅垂上方反射;圆筒部,其配置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的铅垂下方,且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延伸;风扇,其产生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向上述圆筒部内吸引的气流;以及网,其配置于上述风扇的铅垂下方,捕获虫,上述捕虫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光源的放射波长在500nm附近至650nm附近具有两个局部的放射峰值,上述研钵状反射部具有在芒塞尔颜色体系中色相为10YR~10Y的范围内的同系色的塗膜。3.一种捕虫器,其包括:光源,其放射使虫产生趋光性的光;研钵状反射部,其配置于上述光源的铅垂下方,且将从上述光源发出的光向铅垂上方反射;圆筒部,其配置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的铅垂下方,且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延伸;风扇,其产生从上述研钵状反射部向上述圆筒部内吸引的气流;以及网,其配置于上述风扇的铅垂下方,捕获虫,上述捕虫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光源的放射波长在545nm附近、及575nm附近具有两个局部的放射峰值,上述研钵状反射部具有在芒塞尔颜色体系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弘田宪史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光生物科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