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萌专利>正文

一种古建筑抗震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8731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古建筑抗震加固装置,涉及挂架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抗震加固底板,上述抗震加固底板上设有抗震加固安装孔,上述抗震加固底板上设有抗震加固筒,上述抗震加固筒由两个形状相同的半圆筒加固体对接组成,两个上述半圆筒加固体的相对侧可拆卸连接,上述半圆筒加固体外侧铰接有加固杆,上述抗震加固底板上侧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调节块,上述调节块沿上述抗震加固筒的径向方向滑动,上述调节块与上述加固杆远离上述半圆筒加固体的一端铰接,上述抗震加固底板上设有带动上述调节块移动的调节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目前所使用的加固装置存在加固稳定性差的问题。前所使用的加固装置存在加固稳定性差的问题。前所使用的加固装置存在加固稳定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古建筑抗震加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古建筑维护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古建筑抗震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现存大量具有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的古建筑,在经历多年的历史岁月洗礼进入晚年时期,出现不同层度的安全隐患甚至毀坏的可能,急需采取措施进加固修缮来保存这些古建筑。古建筑大都采取砖混结构、木结构, 由于使用年限长,各种腐蚀、材料老化及使用过程中的损坏等,出现承载力不足,需要对古建筑进行正确的加固、修缮、维护。
[0003]因此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加固装置对古建筑进行保护,目前所使用的加固装置存在加固稳定性差的问题。
[0004]综上所述,我们提出了一种古建筑抗震加固装置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古建筑抗震加固装置,解决了目前所使用的加固装置存在加固稳定性差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古建筑抗震加固装置,包括抗震加固底板,上述抗震加固底板上设有抗震加固安装孔,上述抗震加固底板上设有抗震加固筒,上述抗震加固筒由两个形状相同的半圆筒加固体对接组成,两个上述半圆筒加固体的相对侧可拆卸连接,上述半圆筒加固体外侧铰接有加固杆,上述抗震加固底板上侧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调节块,上述调节块沿上述抗震加固筒的径向方向滑动,上述调节块与上述加固杆远离上述半圆筒加固体的一端铰接,上述抗震加固底板上设有带动上述调节块移动的调节组件。
[000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抗震加固底板由两块底板拼接而成,两块底板的形状相同,上述抗震加固底板与地面可拆卸连接。
[000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抗震加固底板上设有接地螺孔,上述接地螺孔上穿设有接地螺栓。
[00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半圆筒加固体的两端均设有连接板,两个上述半圆筒加固体上的上述连接板可拆卸连接。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半圆筒加固体内侧设有防震橡胶垫。
[00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防震橡胶垫与上述半圆筒加固体可拆卸连接。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加固杆与上述半圆筒加固体可拆卸连接,上述加固杆与上述调节块可拆卸连接。
[00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抗震加固底板上设有滑槽,上述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上述滑槽内的调节螺杆,上述调节螺杆能自转,上述调节螺杆上穿设有能沿其轴线方向滑动的滑块,上述滑块与上述调节块连接。
[00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滑块的口径等于上述滑槽的口径。
[00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调节螺杆的一端贯穿上述抗震加固底板侧边连接有调节螺帽,贯穿上述抗震加固底板侧边的上述调节螺杆上套设有锁紧螺帽。
[0017]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18]一种古建筑抗震加固装置,包括抗震加固底板,上述抗震加固底板上设有抗震加固安装孔,上述抗震加固底板上设有抗震加固筒,上述抗震加固筒由两个形状相同的半圆筒加固体对接组成,两个上述半圆筒加固体的相对侧可拆卸连接,上述半圆筒加固体外侧铰接有加固杆,上述抗震加固底板上侧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调节块,上述调节块沿上述抗震加固筒的径向方向滑动,上述调节块与上述加固杆远离上述半圆筒加固体的一端铰接,上述抗震加固底板上设有带动上述调节块移动的调节组件。
[0019]本技术的原理:在进行古建筑的加固时(主要指柱子的加固),使抗震加固底板套设在柱子上,使抗震加固底板与地面固定连接,两个半圆筒加固体对接成的抗震加固筒对柱子形成抱箍状,再使两个半圆筒加固体稳定连接,达到古建筑柱子的初固定,通过控制调节组件,使调节组件带动调节块朝抗震加固筒中部移动,在调节组件带动调节块移动的过程中,调节块施加给加固杆一定的作用力,加固杆将上述作用力传递到半圆筒加固体上,达到半圆筒加固体的再次固定锁紧,使半圆筒加固体紧紧贴在古建筑的柱子上。在上述过程中,古建筑柱子通过两个半圆筒加固体的固定,进行一级固定,两个加固杆对古建筑柱子形成二次加固,增加了古建筑柱子固定的稳定性。本技术的设计解决了目前所使用的加固装置存在加固稳定性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古建筑抗震加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的剖示图;
[0023]图3为图1的俯视图。
[0024]图标:1

抗震加固底板,2

调节块,3

加固杆,4

抗震加固筒,401
‑ꢀ
半圆筒加固体,5

连接板,6

锁紧螺栓,7

调节螺帽,8

调节螺杆,9

滑块,10

滑槽,11

防震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6]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
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8]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古建筑抗震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抗震加固底板,所述抗震加固底板上设有抗震加固安装孔,所述抗震加固底板上设有抗震加固筒,所述抗震加固筒由两个形状相同的半圆筒加固体对接组成,两个所述半圆筒加固体的相对侧可拆卸连接,所述半圆筒加固体外侧铰接有加固杆,所述抗震加固底板上侧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调节块,所述调节块沿所述抗震加固筒的径向方向滑动,所述调节块与所述加固杆远离所述半圆筒加固体的一端铰接,所述抗震加固底板上设有带动所述调节块移动的调节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抗震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加固底板由两块底板拼接而成,两块底板的形状相同,所述抗震加固底板与地面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抗震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加固底板上设有接地螺孔,所述接地螺孔上穿设有接地螺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抗震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筒加固体的两端均设有连接板,两个所述半圆筒加固体上的所述连接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萌
申请(专利权)人:崔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