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压有线充电舱防尘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8333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正压有线充电舱防尘组件,包括防尘安装座,防尘安装座与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防尘盖铰接,连杆至少有两根;防尘盖可遮挡在受电端外;其中一根连杆与防尘轴可圆周转动装配,防尘轴与防尘气缸轴的一端可圆周转动装配,防尘气缸轴的另一端装入防尘气缸内,防尘气缸与气缸座铰接,气缸座安装在底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设防尘组件,其通过防尘盖可遮挡受电端的方式以防止异物污染受电端,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异物进入受电端、正压壳体内造成安全隐患和故障。正压壳体内造成安全隐患和故障。正压壳体内造成安全隐患和故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正压有线充电舱防尘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正压有线充电舱防尘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在粉尘、可燃气体较多的环境中充电,如果不做防护措施,在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电火花、静电等很容易引燃周围的可燃物,造成爆炸。因此在这些特殊的环境中需要对充电设备进行防爆设计,而正压充电舱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手段,其主要是将充电设备容易产生电火花、静电的部分放置在密封的舱体内,然后在舱体内充满防爆(不可燃)的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等,以此实现防爆功能。
[0003]但是目前的正压式充电设备中基本上都采用充电端直接接电,而充电端固定,这种充电端固定的方式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无法快速物理性切断充电端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因此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可能因为无法及时物理性切断而造成严重事故。
[0004]目前申请人虽然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受电端暴露,很容易使得外部杂物进入受电端从而造成受电端被污染,甚至短路,这在现有技术中还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正压有线充电舱防尘组件,其防尘盖可活动,从而在需要充电时防尘盖移开,不需要充电时防尘盖复位以遮罩受电端从而防止异物污染受电端。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正压有线充电舱防尘组件,包括防尘安装座,防尘安装座与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防尘盖铰接,连杆至少有两根;防尘盖可遮挡在受电端外;
[0007]其中一根连杆与防尘轴可圆周转动装配,防尘轴与防尘气缸轴的一端可圆周转动装配,防尘气缸轴的另一端装入防尘气缸内,防尘气缸与气缸座铰接,气缸座安装在底座上。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联动阀,联动阀串联在防尘气缸的气路上;所述联动阀包括阀壳,阀壳内部为中空的阀腔,阀腔的内壁上设置有连通槽;所述阀腔位于连通槽的两端处分别安装有密封轴套、阀座,所述阀腔位于密封轴套、阀座之间的部分与阀芯密封且可滑动装配,所述阀芯的端面与密封垫压紧密封,密封垫安装在阀座上;
[0009]所述阀腔位于阀座一端与接入端管连通、位于连通槽处于接出端管连通,所述连通槽用于将阀芯两侧的阀腔连通;阀芯与阀杆的一端装配,阀杆的另一端套装第一弹簧后穿出密封轴套,且阀杆与密封轴套密封、可轴向滑动装配;
[0010]所述阀杆穿出密封轴套的一端上设置有阀杆槽,阀杆槽上设置有阀杆槽斜面,且阀杆设置有阀杆槽的部分装入联动壳内;
[0011]所述联动壳内还设置有联动滑槽,所述联动滑槽与锲形块卡合且可滑动装配,所
述锲形块上设置有锲形块端面、锲形块斜面,所述锲形块一端装入阀杆槽内且其锲形块斜面与阀杆槽斜面,贴合且可滑动装配;
[0012]所述锲形块与联动杆一端装配,联动杆的另一端穿出联动壳后与联动推板装配,所述联动杆位于联动壳与联动推板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用于对联动推板施加远离联动壳的弹力。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联动壳内还设置有上锁安装槽,上锁安装槽与联动滑槽连通,所述上锁安装槽内安装有上锁座,上锁座内设置有上锁滑槽,所述上锁滑槽与上锁块卡合且可滑动装配,所述上锁块上可圆周转动地安装有上锁轮,上锁轮可与锲形块的外壁压紧滚动;所述上锁块与锁杆的一端装配,锁杆的另一端套装第三弹簧后穿出上锁座;第三弹簧用于对上锁块施加向锲形块推动的,上锁座与锁杆可轴向滑动装配。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初始状态时,由于锲形块的外壁与上锁轮压紧,此时锲形块可下移;在正压壳体向底座移动的过程中,正压壳体会首先下压联动推块,从而驱动锲形块克服第二弹簧的弹力下移,直到正压壳体下移到位,此时锲形块的锲形块端面不高于上锁块的底部端面,上锁块向锲形块端面上方移动,直到上锁块的底部端面位于锲形块端面的上方,此时锲形块无法反向上移;在此过程中,阀杆携带阀芯向连通槽移动,直到阀芯的两端面均处于连通槽内侧,此时接入端管、接出端管连通,从而连通防尘气缸。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杆还与拉索的一端装配,拉索绕过导向轮后与正压壳体的外壁装配,导向轮可圆周转动地安装在导向轮架上,导向轮架安装在联动壳上。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索上设置有弹簧线部分,在正压壳体处于充电状态时,弹簧线部分处于绷紧状态,此时拉索拉动上锁块复位;而正压壳体下移时,弹簧线部分会通过自身弹力先收缩。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技术的充电端与受电端采用物理性分离设计,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实现物理分离,从而降低故障可能引发的损失。另外充电端采用顶升气缸移动且安装防爆接近传感器的方式探测与受电端的间距、是否压紧,从而能够对充电端是否供电提供相对准确的信息,避免误操作。
[0019]2、本技术的受电端采用受电组件与充电电极一一压紧导电的方式,每个受电组件的受电电极、铜棒均通过弹簧进行缓冲以及保持压紧。这种设计一方面能够避免充电电极、铜棒、受电电极之间发生碰撞而损坏、另一方面也能保证铜棒分别与充电电极、受电电极保持压紧导电。
[0020]3、本技术增设防尘组件,其通过防尘盖可遮挡受电端的方式以防止异物污染受电端,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异物进入受电端、正压壳体内造成安全隐患和故障。
[0021]4、本技术的充电安全系统通过设置防爆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探测正压壳体内排出的气流流量、正压壳体内的气压,从而可以推断出正压壳体内是否发热严重或爆炸,一旦判断为发热严重或爆炸则对正压壳体内输入不可燃气体以排出正压壳体内的危险气体,从而降低爆炸的概率,提高安全性。
[0022]5、本技术还在正压腔内设置有防尘板机构,防尘板机构利用防尘板遮挡受电端端面,从而对受电端进行有效的防尘。且防尘板的打开利用充电端上的滚轮即可,结构简
单且能够防止充电端与防尘板发生撞击。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防尘盖150关闭状态);
[0027]图5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顶升气缸轴231轴线所在中心面处剖视图);
[0028]图6是图5中A处放大图;
[0029]图7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顶升气缸轴231轴线所在另一中心面处剖视图);
[0030]图8是去除防尘组件、正压舱盖170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9是去除防尘组件、正压舱盖170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0是去除防尘组件、正压舱盖170、正压壳体160、升降气缸220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1是受电端500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2是受电端500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压有线充电舱防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防尘安装座,防尘安装座与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防尘盖铰接,连杆至少有两根;防尘盖可遮挡在受电端外;其中一根连杆与防尘轴可圆周转动装配,防尘轴与防尘气缸轴的一端可圆周转动装配,防尘气缸轴的另一端装入防尘气缸内,防尘气缸与气缸座铰接,气缸座安装在底座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压有线充电舱防尘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联动阀,联动阀串联在防尘气缸的气路上;所述联动阀包括阀壳,阀壳内部为中空的阀腔,阀腔的内壁上设置有连通槽;所述阀腔位于连通槽的两端处分别安装有密封轴套、阀座,所述阀腔位于密封轴套、阀座之间的部分与阀芯密封且可滑动装配,所述阀芯的端面与密封垫压紧密封,密封垫安装在阀座上;所述阀腔位于阀座一端与接入端管连通、位于连通槽处于接出端管连通,所述连通槽用于将阀芯两侧的阀腔连通;阀芯与阀杆的一端装配,阀杆的另一端套装第一弹簧后穿出密封轴套,且阀杆与密封轴套密封、可轴向滑动装配;所述阀杆穿出密封轴套的一端上设置有阀杆槽,阀杆槽上设置有阀杆槽斜面,且阀杆设置有阀杆槽的部分装入联动壳内;所述联动壳内还设置有联动滑槽,所述联动滑槽与锲形块卡合且可滑动装配,所述锲形块上设置有锲形块端面、锲形块斜面,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骁翔常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东庭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