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电控箱用水冷风冷结合的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8068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矿电控箱用水冷风冷结合的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风冷结构和水冷结构;所述水冷结构包括冷凝箱体、冷凝管、衔接管、水泵,所述冷凝箱体通过卡合结构安装在煤矿电控箱本体的上端,所述冷凝管在煤矿电控箱本体内部均匀分布,冷凝箱体与衔接管的一端相连通;冷凝管一端与冷凝箱体相连通,冷凝管的另一端与衔接管相连通,水泵的两端与衔接管相连通;所述风冷结构包括风扇、防尘网、衔接槽,所述衔接槽的内部设置有风扇,衔接槽的外部设置进风口,进风口处设置防尘网,防尘网通过固定杆与煤矿电控箱本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对煤矿电控箱同时进行水冷和风冷散热,散热结构易安装拆卸,方便对煤矿电控箱进行防尘。箱进行防尘。箱进行防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电控箱用水冷风冷结合的散热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煤矿电控箱用散热配件
,具体地是涉及一种煤矿电控箱用水冷风冷结合的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散热结构是一种将物体内部的热量散发出去的结构。煤矿生产中常常需要用到电控箱,电控箱发热量大,如果不做好散热措施,很容易因为热积蓄而导致电控箱内电器元件损坏,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因此在煤矿电控箱使用过程中需要用到散热结构。并且煤矿中煤渣煤尘多,很容易损坏电器元件。现有技术中的散热结构散热效率低,防尘效果差,并且不易安装和拆卸。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煤矿电控箱用水冷风冷结合的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水冷结构和风冷结构;所述水冷结构包括冷凝箱体、冷凝管、衔接管、水泵,所述冷凝箱体两侧设置凹槽通过卡合结构安装在煤矿电控箱本体的上端外侧,所述冷凝管在煤矿电控箱本体的内部均匀分布,冷凝箱体与衔接管的一端相连通;冷凝管一端与冷凝箱体相连通,冷凝管的另一端与衔接管相连通;所述水泵的两端与衔接管相连;
[0004]所述风冷结构包括风扇、防尘网、衔接槽,煤矿电控箱本体的上下两端各设置一个衔接槽,衔接槽的内部设置有风扇,衔接槽的外部设置进风口,进风口处设置防尘网,所述风冷结构还设置了固定杆,防尘网通过固定杆与煤矿电控箱本体固定连接。
[0005]优选地,所述防尘网与固定杆之间采用螺纹的方式连接,且固定杆关于防尘网的中心线左右对称分布。
[0006]优选地,所述水冷结构还设置了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设置在衔接管与冷凝管的连接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活动块和连接杆;第一固定块固定安装在衔接管的下端;连接杆与第一固定块相配合,转动安装在第一固定块的内部;第二固定块固定安装在冷凝管的上端;活动块与连接杆相配合将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活动块与连接杆之间采用螺纹的方式连接,活动块的截面形状为“L”型。
[0008]所述冷凝管与衔接管通过安装结构相连通。
[0009]优选地,所述卡合结构包括移动块、限位块、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其中移动块、限位块采用卡合的方式配合连接;所述限位块安装在煤矿电控箱本体的上端,限位块与煤矿电控箱本体之间采用滑动的方式相连接,限位块顶端呈锥形,限位块顶端与冷凝箱体的凹槽连接,限位块后端设置凹槽,限位块尾端与第二弹簧相连接,所述限位块凹槽的上端设置有移动块;
[0010]所述移动块一端设置凸缘,移动块凸缘与限位块凹槽配合连接,第一弹簧套在移动块非凸缘部分上,第一弹簧的一端顶着移动块的凸缘,第一弹簧的另一端顶着煤矿电控
箱本体。
[0011]优选地,所述冷凝管与煤矿电控箱本体之间采用卡合的方式相连接。
[001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
[0013]1、通过风扇转动,使煤矿电控箱本体外侧的空气经过衔接槽进入煤矿电控箱本体的内部,方便对煤矿电控箱本体进行风冷,再通过水泵将冷凝箱体内部的冷凝水吸取到衔接管的内部,再经过衔接管在冷凝管的内部进行流动,方便对煤矿电控箱本体进行水冷;
[0014]2、通过将冷凝箱体放置在煤矿电控箱本体的上端外侧,使冷凝箱体通过卡合结构安装在煤矿电控箱本体的上端,这样的设计方便安装和拆卸冷凝箱体。安装时,放置冷凝箱体,限位块移动卡在冷凝箱的凹槽内,移动块卡在限位块凹槽内,实现了冷凝箱体的安装;当冷凝箱体从煤矿电控箱本体上拆卸时,向上拉动移动块,移动块凸缘对第一弹簧进行压缩,冷凝箱体推动限位块移动,限位块带动第二弹簧进行压缩,从而拉出冷凝箱体;
[0015]3、通过进风口处设置防尘网方便对煤矿电控箱本体进行防尘;转动固定杆,从而使固定杆在煤矿电控箱本体的外侧进行分离,方便对防尘网进行更换。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技术提供的散热结构,方便对煤矿电控箱本体进行水冷和风冷散热,方便对煤矿电控箱本体进行防尘,并且易于安装和拆卸。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9]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1]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中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为煤矿电控箱本体;2为衔接槽;3为风扇;4为防尘网;5为固定杆;6为支撑块;7为冷凝管;8为冷凝箱体;9为衔接管;10为移动块; 11为第一弹簧;12为限位块;13为第二弹簧;14为第一固定块;15为第二固定块;16为活动块;17为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结合图1至图5所示,一种煤矿电控箱用水冷风冷结合的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水冷结构和风冷结构;所述水冷结构包括冷凝箱体8、冷凝管7、衔接管9、水泵,所述冷凝箱体8两侧设置凹槽通过卡合结构安装在煤矿电控箱本体1的上端外侧,所述冷凝管7在煤矿电控箱本体1的内部均匀分布,冷凝箱体8与衔接管9的一端相连通;冷凝管7一端与冷凝箱体8相连通,冷凝管7的另一端与衔接管9相连通;所述水泵的两端与衔接管9相连通;
[0026]所述风冷结构包括风扇3、防尘网4、衔接槽2,煤矿电控箱本体1的上下两端各设置一个衔接槽2,衔接槽2的内部设置有风扇3,衔接槽2的外部设置进风口,进风口处设置防尘网4,所述风冷结构还设置了固定杆5,防尘网4通过固定杆5与煤矿电控箱本体1固定连接。
[0027]优选地,所述防尘网4与固定杆5之间采用螺纹的方式连接,且固定杆5 关于防尘网4的中心线左右对称分布。
[0028]优选地,所述水冷结构还设置了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设置在衔接管9 与冷凝管7的连接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固定块14、第二固定块15、活动块16和连接杆17;第一固定块14固定安装在衔接管9的下端;连接杆17 与第一固定块14相配合,转动安装在第一固定块14的内部;第二固定块15 固定安装在冷凝管7的上端;活动块16与连接杆17相配合将第一固定块14 与第二固定块15连接。
[0029]优选地,所述活动块16与连接杆17之间采用螺纹的方式连接,活动块 16的截面形状为“L”型。
[0030]优选地,所述卡合结构包括移动块10、限位块12、第一弹簧11、第二弹簧13,其中移动块10、限位块12采用卡合的方式配合连接;所述限位块12 安装在煤矿电控箱本体1的上端,限位块12与煤矿电控箱本体1之间采用滑动的方式相连接,限位块12顶端呈锥形,限位块12顶端与冷凝箱体8的凹槽连接,限位块12后端设置凹槽,限位块12尾端与第二弹簧13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电控箱用水冷风冷结合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水冷结构和风冷结构;所述水冷结构包括冷凝箱体、冷凝管、衔接管、水泵,所述冷凝箱体两侧设置凹槽通过卡合结构安装在煤矿电控箱本体的上端外侧,所述冷凝管在煤矿电控箱本体的内部均匀分布,冷凝箱体与衔接管的一端相连通;冷凝管一端与冷凝箱体相连通,冷凝管的另一端与衔接管相连通;所述水泵的两端与衔接管相连通;所述风冷结构包括风扇、防尘网、衔接槽,煤矿电控箱本体的上下两端各设置一个衔接槽,衔接槽的内部设置有风扇,衔接槽的外部设置进风口,进风口处设置防尘网,所述风冷结构还设置了固定杆,防尘网通过固定杆与煤矿电控箱本体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电控箱用水冷风冷结合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网与固定杆之间采用螺纹的方式连接,且固定杆关于防尘网的中心线左右对称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电控箱用水冷风冷结合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结构还设置了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设置在衔接管与冷凝管的连接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活动块和连接杆;第一固定块固定安装在衔接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华松张红奎王哲谭威威祖安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