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融合器去毛刺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7756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PEEK材料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椎间融合器去毛刺工艺,其中通过将椎间融合器使用喷砂机进行去毛刺的处理,解决现有技术下去除PEEK材质的椎间融合器成本较高,耗时较长的问题。较长的问题。较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椎间融合器去毛刺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PEEK材料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椎间融合器去毛刺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椎间融合器主要用于椎间盘切除后减压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椎间融合器内将减压碎骨填充其内,自体骨可以增加融合率,在融合器内要留置较大的窗口以满足植骨需要。
[0003]现今一般使用聚醚醚酮(PEEK)树脂最为椎间融合器的主要材料,其中PEEK材料具有耐高温、机械性能优异、自润滑性好、耐化学品腐蚀、阻燃、耐剥离性、耐辐照性、绝缘性稳定、耐水解和易加工等,并且由于PEEK材料由于具有与人体内部环境具有较高的相容性,可以取代钛金属。
[0004]但是PEEK材料的椎间融合器在经过机加工工艺后,会存在许多细软毛刺,极难发现和去除。由于融合器产品为植入物,临床要求不得有任何细微毛刺,在产品灭菌前必须全部去除。
[0005]现有技术下一般通过人工使用手术刀去毛刺或者干冰去毛刺的方式将椎间融合器的毛刺进行去除,其中人工去毛刺合格率较低耗时较长,而且成本较高,另外干冰去毛刺虽然速度快成功率较高但是由于大量使用干冰导致成本仍旧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椎间融合器去毛刺工艺,解决现有技术下去除PEEK材质的椎间融合器成本较高,耗时较长的问题。
[0007]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椎间融合器去毛刺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准备一台9060型喷砂机,调整喷砂机参数,将喷砂机的工作压力调整至0.3MP;
[0009]S2,将椎间融合器放置在喷砂机的篮筐中;
[0010]S3,将喷砂机的喷枪对准椎间融合器,将喷砂机内部的颗粒沿喷枪喷射在椎间融合器上;
[0011]S3,将椎间融合器从篮筐内取出,使用气枪清理椎间融合器上残留的颗粒。
[0012]作为优选地,所述颗粒为PC40塑料颗粒。
[0013]作为优选地,所述喷砂机内装有5公斤PC40塑料颗粒。
[0014]作为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与S2之间还包括椎间融合器与工装旋接,并使工装固定在篮筐内。
[0015]有益效果:通过喷砂机将颗粒喷射在椎间融合器的外表面上,可以快速去除毛刺,同时通过回收上述喷射的颗粒可以降低处理椎间融合器的成本,可以使处理效果和处理时间接近,相较于干冰去毛刺的处理方式,可以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椎间融合器去毛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9]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0]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21]现有技术下分别通过手工或者干冰的方式对PEEK材质的椎间融合器进行去毛刺处理,但是人工处理毛刺的效率较低,单个椎间融合器加工成本在2元左右,同时加工时间需要两分钟左右,手工去毛刺的椎间融合器的合格率较低,由于通过手部握持椎间融合器,导致处理出现盲区,使椎间融合器仍旧会出现毛刺,导致合格率只有70%;另外干冰成本较高,所以通过干冰处理成本也接近1元左右,虽然加工时间缩短到了30秒,同时合格率也提升至了95%,但是仍旧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
[002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椎间融合器去毛刺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3]S1,准备一台9060型喷砂机,其中在喷砂机内置5公斤PC40塑料颗粒。
[0024]上述步骤使用PC40塑料可以,上述塑料颗粒可以将椎间融合器上的毛刺去除的更为干净,同时可以重复利用上述塑料颗粒,降低单次去除毛刺的成本。
[0025]S2,将椎间融合器与工装进行连接,通常情况下工装上形成有螺纹头,同时椎间融合器上设置有螺纹孔,通过上述螺纹孔与螺纹头的连接,可以使椎间融合器固定在工装上,工装可以安装在喷砂机的工作腔内,在进行喷砂的时候可以避免使用手部或者其他夹持工具接触椎间融合器的表面,造成工作盲区,提升毛刺的去除效率。
[0026]S3,将喷砂机提升至0.3MP,这样可以使内部的PC40塑料颗粒,具有一定的初速度,并喷射在工装上的椎间融合器表面上,进行去除毛刺的操作。
[0027]S4,启动喷砂机,进行喷砂,将喷砂距离控制在100至150mm内,并通过工装的旋转带动椎间融合器360度翻转。
[0028]S5,将椎间融合器从喷砂机内取出,同时通过气枪将椎间融合器上残留的颗粒进行吹除。
[0029]通过上述步骤清理椎间融合器上的毛刺,通过循环利用上述喷砂机的塑料颗粒降低清理单个椎间融合器的毛刺成本,单件成本可以降低至0.36元,同时椎间融合器清理后的合格率与清洗时间与干冰接近。
[0030]显然,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专利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椎间融合器去毛刺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一台9060型喷砂机,调整喷砂机参数,将喷砂机的工作压力调整至0.3MP;S2,将椎间融合器放置在喷砂机的篮筐中;S3,将喷砂机的喷枪对准椎间融合器,将喷砂机内部的颗粒沿喷枪喷射在椎间融合器上;S3,将椎间融合器从篮筐内取出,使用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力军邰小林张桐滨童祯祥周文何思斌王志强程忠飞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兆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