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式头部支撑托架
[0001]本技术涉及头部支撑托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式头部支撑托架。
技术介绍
[0002]对于患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患者,手术后通常要求俯卧位3
‑
6周,即面部朝下呈水平状态,以使眼内填充物最大限度的顶压视网膜,帮助脱离的视网膜复。
[0003]然而在患者长期使用头部支撑托架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一定的压疮现象,同时现有头部支撑托架不便于工作人员的调节工作,自动化程度低,无法对不同脸型的患者进行使用,为此,急需进行技术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可调节式头部支撑托架,通过启动第二电动伸缩杆、第四电动伸缩杆和第五电动伸缩杆可以使第一托板、第二托板和第三托板同时向上顶出,从而使患者的额骨、头部和下巴同时向上移动,从而降低了患者的皮肤出现压疮的现象,在第一托板、第二托板和第三托板回到原处时,第一托板、第二托板和第三托板的上端面也不会与患者的皮肤相互接触,避免了第一托板、第二托板和第三托板为患者带来的压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式头部支撑托架,包括主框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体(1)前端和后端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电动伸缩杆(5),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5)的输出端均贯穿主框体(1)至主框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6),所述第一连接板(6)远离第一电动伸缩杆(5)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托块(7),所述第一托块(7)的上端面均开设有第一放置槽(8),所述第一放置槽(8)上端面的中部均开设有第一安装槽(9),所述第一安装槽(9)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伸缩杆(10),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10)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托板(11);所述主框体(1)一侧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三电动伸缩杆(12),所述第三电动伸缩杆(12)的输出端均贯穿主框体(1)的侧壁至主框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13),所述第二连接板(13)远离第三电动伸缩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托块(14),所述第二托块(14)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二放置槽(15),所述第二放置槽(15)的底面开设有第二安装槽(16),所述第二安装槽(16)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四电动伸缩杆(17),所述第四电动伸缩杆(1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托板(18);所述主框体(1)内壁远离第三电动伸缩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托块(19),所述第三托块(19)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三放置槽(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东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