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学锋专利>正文

一种眼底病术后视网膜复位俯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2947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眼底病术后视网膜复位俯卧装置,包括底板,其特征是:所述底板的上侧一端固定连接矩形套筒的下端,所述矩形套筒的一侧上端螺纹连接顶丝,所述矩形套筒内设有矩形导杆,所述矩形导杆上分别设有一组均匀排布的圆孔,所述矩形导杆的上侧固定连接T形杆一的下侧,所述T形杆一的两端分别铰连接U形块一的两侧,所述U形块一的上侧固定连接在放置板的下侧,所述放置板的中部设有丝杠槽一,所述丝杠槽一内设有两个滑块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眼科辅助器械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眼底病术后视网膜复位俯卧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眼底病术后视网膜复位俯卧装置,有利于实现对患者的脸部进行支撑,方便进行俯卧。方便进行俯卧。方便进行俯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眼底病术后视网膜复位俯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眼科辅助器械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眼底病术后视网膜复位俯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眼科的全称是眼病专科,是研究发生在视觉系统,包括眼球及与其相关联的组织有关疾病的学科,眼科一般研究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眼视光学、青光眼和视神经病变、白内障等多种眼科疾病,在临床上对于视网膜复位术常采用填充惰性气体或硅油,其原理在于惰性气体和硅油比重轻可利用其上浮力顶压视网膜复位,因此在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保持俯卧位睡觉,平时保持低头的姿势,以便于视网膜的复位。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头部垫,普通枕因缺乏对头部的约束而易使头部发生偏差,没有对患者头部进行有效的支撑和固定,不能保持正确的俯卧位姿势,降低了实用性,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眼底病术后视网膜复位俯卧装置,有利于实现对患者的脸部进行支撑,方便进行俯卧。
[0004]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专利技术目的:
[0005]一种眼底病术后视网膜复位俯卧装置,包括底板,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眼底病术后视网膜复位俯卧装置,包括底板(12),其特征是:所述底板(12)的上侧一端固定连接矩形套筒(10)的下端,所述矩形套筒(10)的一侧上端螺纹连接顶丝(9),所述矩形套筒(10)内设有矩形导杆(8),所述矩形导杆(8)上分别设有一组均匀排布的圆孔(7),所述矩形导杆(8)的上侧固定连接T形杆一(13)的下侧,所述T形杆一(13)的两端分别铰连接U形块一(14)的两侧,所述U形块一(14)的上侧固定连接在放置板(3)的下侧;所述放置板(3)的中部设有丝杠槽一(21),所述丝杠槽一(21)内设有两个滑块一(19),两个所述滑块一(19)的上侧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连杆(2),所述丝杠槽一(21)的内侧两端分别活动连接双向丝杠(18)的一端,两个所述滑块一(19)分别螺纹连接所述双向丝杠(18),所述双向丝杠(18)上分别设有两段螺纹方向相反的螺纹,所述双向丝杠(18)的一端穿过所述丝杠槽一(21)的一端,所述双向丝杠(18)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旋钮(20)的中心处,两个所述连杆(2)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弧形夹持板(1);所述矩形导杆(8)的一侧上端固定连接调节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底病术后视网膜复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学锋
申请(专利权)人:陈学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