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DEM的陡峭河岸识别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87588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DEM的陡峭河岸识别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获取河流范围数据、原始DEM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设定缓冲半径,对河流范围数据进行缓冲区分析,获取河流两岸缓冲区范围,并根据河流两岸缓冲区范围生成第一图层,以第一图层为裁切掩膜,对原始DEM数据进行裁切,获取目标DEM数据;通过陡峭河岸识别算法识别目标DEM数据的陡峭特征值,并生成第二图层,采用自然断裂法对陡峭特征值进行断裂分级,提取出符合条件的陡峭特征值数据,生成第三图层,并转换为矢量格式,得到第四图层,结合遥感影像数据,获取陡峭河岸识别结果图。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陡峭河岸的精准识别,为后续规划和区域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域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域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DEM的陡峭河岸识别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理信息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DEM的陡峭河岸识别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河流是人类生产、生活重要的水资源,河流的水资源可以供人类饮用、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等需求。因此,很多城镇、农村集聚区都位于河流的附近。然而,对于部分河网密集山地区域,虽然拥有丰富的河流水资源,却由于河岸过于陡峭,导致河流水资源利用困难,且改造工程量巨大。因此,就需要对区域内的河岸陡峭程度进行提前识别,以便于进行后续空间规划和水资源利用。
[0003]目前针对河岸陡峭程度识别的问题,并没有发现相关的解决方法。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对陡峭河岸进行识别,为后续空间规划提供数据支撑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DEM的陡峭河岸识别方法及系统。
[0005]一种基于DEM的陡峭河岸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河流范围数据、原始DEM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设定缓冲半径,对所述河流范围数据进行缓冲区分析计算,获取河流两岸缓冲区范围,并根据所述河流两岸缓冲区范围生成第一图层;将所述第一图层设定为裁切掩膜,对所述原始DEM数据进行裁切分析,获取所述河流两岸缓冲区范围的目标DEM数据;采用陡峭河岸识别算法,计算所述河流两岸缓冲区范围的目标DEM数据的陡峭特征值,生成第二图层;采用自然断裂法对所述第二图层中的陡峭特征值进行断裂分级,提取出符合条件的陡峭特征值数据,生成第三图层;将所述第三图层转换为矢量格式,获取第四图层,结合所述遥感影像数据与第四图层,获取陡峭河岸识别结果图。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陡峭河岸识别算法具体包括:设定分析窗口,根据所述分析窗口内DEM像元的海拔值,采用下式计算河岸的陡峭程度:
[0007][0008]式中,DQA表示陡峭特征值,在DQA值越大时河岸越陡峭,DQA值越小时,河岸越平缓;PJHB表示分析窗口内DEM像元平均海拔,PJGC表示分析窗口内平均高差,HB
i
表示第i个DEM像元海拔值,HB
d
表示分析窗口内DEM像元海拔最低值,GC
z
表示表示分析窗口内DEM像元最大海拔差值。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析窗口设定为1km
×
1km。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结合所述遥感影像数据与第四图层,获取陡峭河岸识别结果图,具体包括:调整图层空间至预设大小,将所述遥感影像数据作为所述第四图层的图层背景,并配备比例尺、指北针和图例;采用导出地图工具,设定图像分辨率,输出陡峭河
岸识别结果图。
[0011]一种基于DEM的陡峭河岸识别系统,包括: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河流范围数据、原始DEM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缓冲区计算模块,用于设定缓冲半径,对所述河流范围数据进行缓冲区分析计算,获取河流两岸缓冲区范围,并根据所述河流两岸缓冲区范围生成第一图层;裁切分析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图层设定为裁切掩膜,对所述原始DEM数据进行裁切分析,获取所述河流两岸缓冲区范围的目标DEM数据;陡峭河岸识别模块,用于采用陡峭河岸识别算法,计算所述河流两岸缓冲区范围的目标DEM数据的陡峭特征值,生成第二图层;断裂分级模块,用于采用自然断裂法对所述第二图层中的陡峭特征值进行断裂分级,提取出符合条件的陡峭特征值数据,生成第三图层;识别结果获取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三图层转换为矢量格式,获取第四图层,结合所述遥感影像数据与第四图层,获取陡峭河岸识别结果图。
[00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获取河流范围数据、原始DEM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设定缓冲半径,对河流范围数据进行缓冲区分析计算,获取河流两岸缓冲区范围,并根据河流两岸缓冲区范围生成第一图层,以第一图层为裁切掩膜,对原始DEM数据进行裁切分析,获取河流两岸缓冲区范围的目标DEM数据;通过陡峭河岸识别算法识别目标DEM数据的陡峭特征值,并基于携带有陡峭特征值的DEM数据生成第二图层,采用自然断裂法对陡峭特征值进行断裂分级,提取出符合条件的陡峭特征值数据,生成第三图层,并转换为矢量格式,得到第四图层,结合遥感影像数据,获取陡峭河岸识别结果图,从而实现对陡峭河岸的精准识别,为后续规划和区域发展提供数据支撑。本专利技术还能够适用于大范围陡峭河岸的快速识别,操作简便,便于进行批量化操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基于DEM的陡峭河岸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14]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陡峭河岸识别结果图的效果示意图;
[0015]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基于DEM的陡峭河岸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7]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基于DEM的陡峭河岸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8]步骤S101,获取河流范围数据、原始DEM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
[0019]具体地,数据河流数据为矢量格式,可以根据国土调查成果进行获取;原始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为栅格格式,和遥感影像数据均来源于测绘地理数据信息库。在本实施例中,数据空间参考信息统一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
[0020]步骤S102,设定缓冲半径,对河流范围数据进行缓冲区分析计算,获取河流两岸缓冲区范围,并根据河流两岸缓冲区范围生成第一图层。
[0021]具体地,缓冲区是缓冲半径绕图层要素周围绘制出的环形区域,在本实施例中图层要素为河岸。在进行缓冲区分析时,可以采用Arcgis中的Buffer analysis工具,对河流范围数据进行缓冲区分析,例如设定缓冲半径为2km,确定河流范围数据中的缓冲区范围,并基于框定的缓冲区范围,生成第一图层。在设置时可以采用该工具同时设置多个缓冲区,也能够添加多个缓冲距离。
[0022]此外,也可以通过缓冲向导对河流范围数据进行缓冲区进行分析计算,设定缓冲半径方式包括:指定距离,例如手动输入缓冲半径;基于来自属性的距离,例如使用要素中某个字段的值作为缓冲区距离;或作为多缓冲区圆环,创建多缓冲区。
[0023]在设定缓冲区时,还可以通过字段、缓冲区单位、末端类型和融合类型等方式,建立缓冲区。其中,字段是采用某一字段作为缓冲区距离;缓冲区单位是根据地图要素进行选择;侧类型是将进行缓冲的输入要素的侧;末端类型是线输入要素末端的缓冲区形状;融合类型是指定要执行哪种融合操作以移除缓冲区重叠。
[0024]步骤S103,将第一图层设定为裁切掩膜,对原始DEM数据进行裁切分析,获取河流两岸缓冲区范围的目标DEM数据。
[0025]具体地,在获取到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DEM的陡峭河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河流范围数据、原始DEM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设定缓冲半径,对所述河流范围数据进行缓冲区分析计算,获取河流两岸缓冲区范围,并根据所述河流两岸缓冲区范围生成第一图层;将所述第一图层设定为裁切掩膜,对所述原始DEM数据进行裁切分析,获取所述河流两岸缓冲区范围的目标DEM数据;采用陡峭河岸识别算法,计算所述河流两岸缓冲区范围的目标DEM数据的陡峭特征值,生成第二图层;采用自然断裂法对所述第二图层中的陡峭特征值进行断裂分级,提取出符合条件的陡峭特征值数据,生成第三图层;将所述第三图层转换为矢量格式,获取第四图层,结合所述遥感影像数据与第四图层,获取陡峭河岸识别结果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DEM的陡峭河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陡峭河岸识别算法具体包括:设定分析窗口,根据所述分析窗口内DEM像元的海拔值,采用下式计算河岸的陡峭程度:式中,DQA表示陡峭特征值,在DQA值越大时河岸越陡峭,DQA值越小时,河岸越平缓;PJHB表示分析窗口内DEM像元平均海拔,PJGC表示分析窗口内平均高差,HB
i
表示第i个DEM像元海拔值,HB
d
表示分析窗口内DEM像元海拔最低值,GC
z
表示表示分析窗口内DEM像元最大海拔差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DEM的陡峭河岸识别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胜何宗袁超高翔陈甲全王岚贾亚辉韩维喆陈阳董文杰刘康甯王俊范文武聂逍瞳艾道骅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地理信息和遥感应用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