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取液胶囊及取液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87195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07
本申请涉及一种体内取液胶囊,其包括壳体,以及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润湿控制模组、进液腔以及储液腔。进液腔与储液腔连通,进液腔设有进液管,进液管连通至壳体,壳体还设有包衣,包衣在体内取液胶囊未到达指定位置前遮蔽进液管的开口,在体内取液胶囊到达指定位置后溶解以露出进液管的开口;电润湿控制模组对应进液腔设置,电润湿控制模组通过形成电场以改变进液腔内的表面张力,进而驱动从进液管进入进液腔的液体流入储液腔内,储液腔用于储存所需提取的液体。本申请通过设置电润湿控制模组来控制取液操作过程,提高了体内取液胶囊的可控性和密闭性。本申请还提供包含前述体内取液胶囊的取液系统。液胶囊的取液系统。液胶囊的取液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体内取液胶囊及取液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体内取液胶囊,以及一种包含该体内取液胶囊的取液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肠胃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进行诊疗时,有时需要将肠胃内的液体取出以进行分析,便于确定诊疗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体内取液过程中,更高的自动化以及使受检者拥有更高的舒适体验成为了一种追求。于是体内取液胶囊的取液技术应运而生,以代替导管内窥镜等技术。
[0003]而现有的体内取液胶囊中,一方面,通过采用气动控制的方法来进行取液,该方法灵敏性不高,难以控制。另一方面,胶囊在排出体内的过程中依赖压紧闭合的设计,可能存在密闭性不足的问题,导致所取的液体存在受污染的风险,进而影响分析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内取液胶囊以及一种包含该体内取液胶囊的取液系统,以提高体内取液胶囊的可控性和密闭性。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体内取液胶囊,包括壳体,以及收容于壳体内的电润湿控制模组、进液腔以及储液腔;进液腔与储液腔连通,进液腔设有进液管,进液管连通至壳体,壳体还设有包衣,包衣在体内取液胶囊未到达指定位置前遮蔽进液管的开口,在体内取液胶囊到达指定位置后溶解以露出进液管的开口;电润湿控制模组对应进液腔设置,电润湿控制模组通过形成电场以改变进液腔内的表面张力,进而驱动从进液管进入进液腔的液体流入储液腔内,储液腔用于储存所需提取的液体。
[0006]本申请体内取液胶囊通过将电润湿控制模组、进液腔和储液腔设置在壳体内,再将其送入受检者体内可以较大程度的减小取液装置的体积,以便于进行取液操作。通过设置进液腔与储液腔连通,确保取得的液体能流入储液腔中进行保存。同时通过在进液腔设置与壳体连通的进液管,使得体内液体能通过进液管从受检者体内流入到进液腔中。
[0007]通过在壳体设置包衣,包衣在体内取液胶囊未到达受检者体内指定位置前,可遮蔽进液管的开口,以避免其他液体进入进液腔内。在体内取液胶囊到达受检者体内指定位置后,包衣溶解以露出进液管的开口,使所需提取的液体通过进液管进入进液腔内,进而实现定向取液。
[0008]本申请体内取液胶囊还通过在对应进液腔的位置设置电润湿控制模组,以形成电场使得进液腔内的表面张力发生变化,减小液体与进液腔内壁的接触角,进而驱动从进液管流入进液腔的液体进入储液腔内进行密封保存。本申请通过设置电润湿控制模组,在电润湿控制模组通路时,进行液体的提取储存,在电润湿控制模组断路时,终止液体的提取储存,由此提高了取液胶囊的可控性。
[0009]在一实施例中,电润湿控制模组包括上极板和下极板、以及位于上极板和下极板
之间的介电层;上极板位于进液腔远离储液腔一侧,下极板位于进液腔靠近储液腔一侧,介电层用于实现上极板和下极板之间的绝缘,上极板与下极板用于在进液腔内形成电场。
[0010]在本实施例中,在电润湿控制模组中设置上极板、下极板,以形成电场,并产生麦克斯韦应力。在麦克斯韦应力的作用下,进液腔内的液体与上下极板之间表面张力的平衡被破坏,从而改变液体与上极板、下极板的接触角,使得液体的形状发生变化。
[0011]同时通过设置上极板位于进液腔远离储液腔一侧,下极板位于进液腔靠近储液腔一侧,使得进液腔内的液体与下极板之间的表面张力发生变化,液体得以进入与进液腔连通的储液腔中。同时,在上极板和下极板之间设置介电层,用于实现上极板和下极板之间的绝缘,以形成电润湿体系,并避免进液腔内的液体在电润湿控制模组接通时被电离,提高了取液的可靠性。
[0012]在一实施例中,电润湿控制模组还包括控制单元和导线,控制单元位于上极板背离进液腔一侧,控制单元通过导线分别与上极板和下极板电性连接以形成电场。
[001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上极板背离进液腔一侧设置控制单元,以用于控制电润湿控制模组的通断路,从而实现取液操作的可控性。通过导线将上极板、控制单元以及下极板依次连通,形成电性通路,并在上极板与下极板之间形成电场。
[0014]在一实施例中,控制单元包括电源,用于给控制电路提供电压。
[001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控制单元包括电源,使得电源可以提供6V至36V的电压,以在上下极板之间形成电场。
[0016]在一实施例中,控制单元包括射频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信号。
[0017]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控制单元包括射频接收模块,使得控制单元通过射频接收模块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0018]在一实施例中,导线包括连接件,连接件位于上极板和下极板之间,用于将导线与下极板连接并固定。
[0019]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导线包括位于上极板和下极板之间的连接件,使得控制单元通过导线及连接件能够与下极板连接,并且连接件还可固定导线,由此提高了控制电路的可靠性。
[0020]在一实施例中,介电层贴合于下极板。
[002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介电层设置贴合于下极板,使得进液腔内的液体与下极板之间绝缘,以形成电润湿体系。同时,可以通过设置介电层表现为疏水性,可以减小液体驱动的表面阻力,减小接触角滞后现象,保证液滴在进入储液腔过程中的平滑和稳定。
[0022]在一实施例中,进液腔的外壁设有保护层,保护层用于密封进液腔并固定控制单元。
[002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进液腔外壁设置保护层,以密封进液腔,防止进液腔中的液体进入其它区域,损坏如控制单元等组件。同时,保护层还可以用于固定控制单元,以提高体内取液胶囊的可靠性。
[0024]在一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体内取液胶囊还包括多个输液毛细管,各个输液毛细管均连通于进液腔与储液腔之间,进液腔的液体经各个输液毛细管流入储液腔内。
[002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连通于进液腔与储液腔之间的输液毛细管,一方面使得进液腔内的液体得以流入储液腔内。另一方面使用直径较小的毛细管,使得制作的体
内取液胶囊整体体积较小,可以降低受检者的不适感,以便于取液。且输液毛细管的结构,方便液体朝向储液腔单向流动。
[0026]在一实施例中,各个输液毛细管的内壁均包括疏水段和亲水段,亲水段位于疏水段与储液腔之间。
[0027]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输液毛细管的内壁设置为疏水段和亲水段,且亲水段位于疏水段与储液腔之间,使得输送到亲水段的液体能快速的流入储液腔内。同时,在电润湿控制模组断路时,输液毛细管的疏水段排斥液体,促使液体流出疏水段,以在疏水段的区域形成空气段,空气段可以使得储液腔内的液体实现可靠的密闭保存。
[0028]在一实施例中,输液毛细管连通于进液腔的开口处设置倒角,以便于降低所需电压并促进进液腔内的液体流入输液毛细管内。
[0029]在本实施例中,在输液毛细管连通于进液腔的开口处设置的倒角,一方面可以降低电源所需提供的电压;另一方面可以对进液腔内的液体具有导向作用,以使进液腔内的液体更容易流入输液毛细管内。...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内取液胶囊,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润湿控制模组、进液腔以及储液腔;所述进液腔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进液腔设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连通至所述壳体,所述壳体还设有包衣,所述包衣在所述体内取液胶囊未到达指定位置前遮蔽所述进液管的开口,在所述体内取液胶囊到达指定位置后溶解以露出所述进液管的开口;所述电润湿控制模组对应所述进液腔设置,所述电润湿控制模组通过形成电场以改变所述进液腔内的表面张力,进而驱动从所述进液管进入所述进液腔的液体流入所述储液腔内,所述储液腔用于储存所需提取的液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内取液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润湿控制模组包括上极板和下极板、以及位于所述上极板和所述下极板之间的介电层;所述上极板位于所述进液腔远离所述储液腔一侧,所述下极板位于所述进液腔靠近所述储液腔一侧,所述介电层用于实现所述上极板和所述下极板之间的绝缘,所述上极板与所述下极板用于形成电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内取液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润湿控制模组还包括控制单元和导线,所述控制单元位于所述上极板背离所述进液腔一侧,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导线分别与所述上极板和所述下极板电性连接以形成电场。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体内取液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介电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占龙吴天准刘凤麟惠允舒伟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