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宝清专利>正文

一种皮肤点刺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6081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点刺试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皮肤点刺试验装置。提供一种能速便捷的依次对试验者进行皮下点刺试验,且可以对点刺液进行合盖的皮肤点刺试验装置。一种皮肤点刺试验装置,包括有框架、橡胶弧形板和握把等;框架内底面中部焊接有橡胶弧形板,框架内底面中部镶嵌式安装有用于试验者抓握的握把。本装置通过医护人员将卡座和点刺针移动到储液盒内,然后卡座和点刺针通过弹性组件自动复位,医护人员推动卡座沿着滑轨移动到试验者手臂的正上方,将点刺针刺入试验者的皮肤内,然后松开在弹性组件的作用下,点刺针会回到下降前的位置,然后医护人员将其向左推动复位,如此反复,可快速便捷的依次对试验者进行皮下点刺试验。速便捷的依次对试验者进行皮下点刺试验。速便捷的依次对试验者进行皮下点刺试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皮肤点刺试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点刺试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皮肤点刺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皮肤点刺试验为医学界所公认的最方便、经济、安全、有效、也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过敏原诊断方法。皮肤点刺试验是在患者的前臂掌侧皮肤部位进行,其具体操作流程是:首先,在常规皮肤消毒过后,将变应原试液(约20多种)、阴性对照液(生理盐水)和阳性对照液(组胺)自上而下各滴一滴于清洁后的皮肤上,两液滴之间的距离为2

3cm;其次,在患者皮肤紧绷状态下,将点刺针透过液滴,垂直刺入皮肤;最后,点刺后10

15分钟观察试验结果,通过比较变应原及阳性对照的风团大小来确定患者对变应原反应强度。
[0003]现有的点刺试验均为医护人员手动用点刺针蘸取点刺液,然后扎入试验者的皮肤内,其操作繁琐,效率低下,且点刺液处于长时间没有合上的状态,会被其他杂物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操作繁琐,效率低下,且点刺液处于长时间没有合上的状态,会被其他杂物污染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速便捷的依次对试验者进行皮下点刺试验,且可以对点刺液进行合盖的皮肤点刺试验装置。
[0005]技术方案:一种皮肤点刺试验装置,包括有框架、橡胶弧形板、握把、滑轨、弹性组件、卡座、卡块、点刺针、储液机构和标记装置,框架内底面中部焊接有用于托放试验者手臂的橡胶弧形板,框架内底面中部镶嵌式安装有用于试验者抓握的握把,且握把位于橡胶弧形板后方,框架内侧面上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滑轨,滑轨左部左右滑动式安装有弹性组件,弹性组件由弹簧、伸缩杆和圆筒组成,弹性组件下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卡座,卡座上前后滑动式卡接有卡块,卡块下部焊接有用于为试验者点刺的点刺针,框架内底面左侧安装有用于盛放点刺液的储液机构,滑轨右部左右滑动式安装有用于标记试验者点刺位置的标记装置,且标记装置位于弹性组件的右方。
[0006]储液机构包括有安装座和储液盒,框架内底面左侧焊接有安装座,安装座上放置有储液盒。
[0007]标记装置包括有滑动架、安装架、导杆、复位弹簧、印辊和印泥盒,滑轨上左右滑动式安装有滑动架,滑动架下部左侧面焊接有安装架,安装架上上下滑动式插接有导杆,导杆下端焊接有用于标记试验者点刺位置的印辊,安装架下部套接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位于安装架与印辊之间,框架下部内右侧面通过螺栓安装有印泥盒,且印泥盒与印辊挤压接触。
[0008]还包括有防护装置,防护装置包括有盖子、水平弹簧、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钢丝绳、接触杆,储液盒上左右滑动式盖有盖子,盖子与储液盒之间前后两端均连接有水平弹簧,水平弹簧为左右朝向并位于储液盒外侧盖子内,框架下部左侧面通过螺栓安装有两个与左侧面垂直的第一导向轮,两第一导向轮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且位于盖子的正左方,框
架下部左侧面通过螺栓安装有两个与左侧面平行的第二导向轮,且第二导向轮位于第一导向轮上方,盖子、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之间连接有钢丝绳,卡座左侧面焊接有用于挤压钢丝绳的接触杆,接触杆位于钢丝绳的中部正上方。
[0009]还包括有把手,卡座前部焊接有用于下拉卡座的把手。
[0010]还包括有凸起,卡座内侧面左右对称式开有五个凹槽,卡块左右两侧对称式焊接有五个凸起,凹槽与凸起相互配合。
[0011]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2]1、本装置通过医护人员将卡座和点刺针移动到储液盒内,然后卡座和点刺针通过弹性组件自动复位,医护人员推动卡座沿着滑轨移动到试验者手臂的正上方,将卡座往下拉,使点刺针刺入试验者的皮肤内,然后松开卡座,在弹性组件的作用下,卡座、卡块和点刺针会回到下降前的位置,然后医护人员推动卡座向左移动,使卡块和点刺针向左移动复位如此反复,可快速便捷的依次对试验者进行皮下点刺试验。
[0013]2、本装置可通过防护装置实现点刺针向下移动需要蘸取点刺液时,盖子向左移动打开,使点刺针顺利蘸取点刺液,而在点刺针蘸取点刺液后向上移动时,盖子向右移动关闭,可以有效的防止杂物掉落在点刺液内,从而污染点刺液。
[0014]3、由于把手的存在,可以更加方便的带动弹性组件、卡座、卡块和点刺针左右移动与向下拉动。
[0015]4、本装置的凹槽和凸起的配合大大的增加了卡座和卡块之间的摩檫力,可以有效的防止卡块的脱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弹性组件和点刺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标记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印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专利技术防护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9为本专利技术卡座和把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为本专利技术卡块和凸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以上附图中:1:框架,2:橡胶弧形板,3:握把,4:滑轨,5:弹性组件,6:卡座,7:卡块,8:点刺针,9:储液机构,91:安装座,92:储液盒,10:标记装置,101:滑动架,102:安装架,103:导杆,104:复位弹簧,105:印辊,106:印泥盒,11:防护装置,111:盖子,112:水平弹簧,113:第一导向轮,114:第二导向轮,115:钢丝绳,116:接触杆,12:把手,13:凹槽,14: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
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0028]实施例1
[0029]一种皮肤点刺试验装置,如图1

7所示,包括有框架1、橡胶弧形板2、握把3、滑轨4、弹性组件5、卡座6、卡块7、点刺针8、储液机构9和标记装置10,框架1内底面中部焊接有用于托放试验者手臂的橡胶弧形板2,框架1内底面中部镶嵌式安装有用于试验者抓握的握把3,且握把3位于橡胶弧形板2后方,框架1内侧面上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滑轨4,滑轨4左部左右滑动式安装有弹性组件5,弹性组件5由弹簧、伸缩杆和圆筒组成,弹性组件5下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卡座6,卡座6上前后滑动式卡接有卡块7,卡块7下部焊接有用于为试验者点刺的点刺针8,框架1内底面左侧安装有用于盛放点刺液的储液机构9,滑轨4右部左右滑动式安装有用于标记试验者点刺位置的标记装置10,且标记装置10位于弹性组件5的右方。
[0030]如图1

2所示,储液机构9包括有安装座91和储液盒92,框架1内底面左侧焊接有安装座91,安装座91上放置有储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皮肤点刺试验装置,包括有框架(1)、橡胶弧形板(2)和握把(3),框架(1)内底面中部固接有用于托放试验者手臂的橡胶弧形板(2),框架(1)内底面中部安装有用于试验者抓握的握把(3),且握把(3)位于橡胶弧形板(2)后方,其特征是,还包括有滑轨(4)、弹性组件(5)、卡座(6)、卡块(7)、点刺针(8)、储液机构(9)和标记装置(10),框架(1)内侧面上部安装有滑轨(4),滑轨(4)左部安装有弹性组件(5),弹性组件(5)由弹簧、伸缩杆和圆筒组成,弹性组件(5)下部安装有卡座(6),卡座(6)上固接有卡块(7),卡块(7)下部固接有用于为试验者点刺的点刺针(8),框架(1)内底面左侧安装有用于盛放点刺液的储液机构(9),滑轨(4)右部安装有用于标记试验者点刺位置的标记装置(10),且标记装置(10)位于弹性组件(5)的右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肤点刺试验装置,其特征是,储液机构(9)包括有安装座(91)和储液盒(92),框架(1)内底面左侧固接有安装座(91),安装座(91)上放置有储液盒(9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皮肤点刺试验装置,其特征是,标记装置(10)包括有滑动架(101)、安装架(102)、导杆(103)、复位弹簧(104)、印辊(105)和印泥盒(106),滑轨(4)上安装有滑动架(101),滑动架(101)下部左侧面固接有安装架(102),安装架(102)上安装有导杆(103),导杆(103)下端固接有用于标记试验者点刺位置的印辊(105),安装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章恺孙宝清罗文婷郑佩燕黄惠敏黄志锋
申请(专利权)人:孙宝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