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局部开放式取栓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6724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00
本公开提供一种局部开放式取栓支架,包括输送导丝远;支架近端,所述输送导丝远端贯穿所述支架近端的尖端;支架中段,采用大小网孔交替设置,所述支架中段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架近端的开口;支架远端,所述输送导丝远端延伸至所述支架远端的尖端,所述支架中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支架远端的开口;所述支架远端和所述支架近端上均设置有多个变密度网孔,所述支架近端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支架远端开口的直径。本公开通过导丝近端为中空结构,可通过其内腔在导丝近端施加一定的负压,协同取栓支架提高血栓捕获能力,同时支架近端为伞形形状的远端可保护血栓的逃逸,能够充分满足临床对取栓支架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要求。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要求。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局部开放式取栓支架


[0001]本公开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局部开放式取栓支架。

技术介绍

[0002]急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变,发病急、致残率和致死率高,是导致成人残疾的首位原因,目前机械取栓已成为救治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最重要的一个手段,临床上常用的几款取栓支架通常仅能捕获红色血栓和混合血栓,但难以捕获复杂结构的血栓(如结构较长、较大或较硬的白色血栓以及透明血栓),即便是捕获的血栓,也容易在回撤过程中造成血栓的破碎、脱落与逃逸,导致脑梗塞、心肌梗塞、肺栓塞等问题,严重甚至会造成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提供一种局部开放式取栓支架,能够解决难以捕获复杂结构的血栓及血栓逃逸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局部开放式取栓支架,包括:
[0004]输送导丝远端;
[0005]支架近端,为伞形形状,所述输送导丝远端贯穿所述支架近端的尖端,所述支架近端上设置多个变密度网孔,所述支架近端自然张开后呈第一椭圆状;
[0006]支架中段,为中空结构,所述支架中段采用大小网孔交替设置,所述支架中段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架近端的开口;
[0007]支架远端,为伞形形状,所述输送导丝远端贯穿所述支架远端的尖端,所述支架中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支架远端的开口;所述支架远端上设置有多个变密度网孔,所述支架远端自然张开后呈第二椭圆状,所述支架近端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支架远端开口的直径。
[0008]优选地,所述取栓支架还包括输送导丝近端,所述输送导丝近端采用医用不锈钢管或多股丝螺旋而成的中空管,所述输送导丝近端通过激光焊接连接所述输送导丝远端,所述导丝近端的外表面设置聚四氟乙烯涂层。
[0009]优选地,所述输送导丝远端采用镂空或变密度海波管结构,所述输送导丝远端外表面通过喷涂或浸涂的方式覆盖高分子薄膜。
[0010]优选地,所述高分子薄膜包括:聚氨酯、硅胶或聚醚酰胺嵌段共聚物中的一种,所述高分子薄膜的外表面涂覆聚乙烯吡络烷酮或透明质酸。
[0011]优选地,所述取栓支架还包括支架近端显影点,所述支架近端显影点为第一金属环,通过焊接或胶水固定在所述支架中段的一端。
[0012]优选地,所述支架中段的螺旋结构为S型或双S型。
[0013]优选地,所述取栓支架还包括支架中段显影点,采用螺旋弹簧圈结构,在所述支架中段上轴向的对角两端各设置一个所述支架中段显影点。
[0014]优选地,所述支架近端的外表面设置医用塑料薄膜层,所述医用塑料薄膜层设置
多个第一孔,所述支架近端开口至所述支架近端的尖端方向的第一孔密度变小,所述第一孔的直径为相同或不同。
[0015]优选地,所述支架远端的外表面设置医用塑料薄膜层,所述医用塑料薄膜层设置多个第二孔,所述支架远端开口至所述支架远端的尖端方向的第二孔密度变小,所述第二孔的直径为相同或不同。
[0016]优选地,所述取栓支架还包括支架远端显影点,所述支架远端显影点为第二金属环,通过焊接或胶水固定在所述支架中段的另一端。
[0017]本公开的有益效果是:本公开通过导丝近端为中空结构,可通过其内腔在导丝近端施加一定的负压,协同取栓支架提高血栓捕获能力,同时支架近端为伞形形状的远端可保护血栓的逃逸,能够充分满足临床对取栓支架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取栓支架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支架近端和支架远端的外表面设置医用塑料薄膜层示意图;
[0020]图3示为输送导丝近端采用医用不锈钢管作为中空管的示意图;
[0021]图4示为输送导丝近端采用多股丝螺旋形成中空管的示意图;
[0022]图5a、图5b、图5c、5d为输送导丝远端设置多个不同镂空结构的示意图;
[0023]图6a、图6b、6c为支架中段展开平面后不同结构的示意图;
[0024]1.输送导丝近端、2.输送导丝远端、3.支架近端、4.支架近端显影点、5.支架中段、6.支架中段显影点、7.支架远端、8.支架远端显影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0026]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局部开放式取栓支架,如图1

2所示,包括输送导丝远端2;支架近端3,为伞形形状,所述输送导丝远端2贯穿所述支架近端3的尖端,所述支架近端3上设置多个变密度网孔,所述支架近端3自然张开后呈第一椭圆状,可实现支架近端3的有效贴壁,防止支架到位后的移位;支架中段5,为中空结构,所述支架中段5采用大小网孔交替设置,所述支架中段5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架近端3的开口;支架远端7,为伞形形状,伞形的角度为30
°
,还可以为45
°
;所述输送导丝远端2贯穿所述支架远端7的尖端,所述支架中段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支架远端7的开口;所述支架远端7上设置有多个变密度网孔,所述支架远端7自然张开后呈第二椭圆状,所述支架近端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支架远端开口的直径。
[002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取栓支架还包括输送导丝近端1,如图3所示,所述输送导丝近端1采用医用不锈钢管中空管,所述中空管的外径为0.38mm

0.48mm;所述输送导丝近端1还可采用多股丝螺旋形成的中空管,所述中空管的外径为0.38mm

0.6mm,所述输送导丝近端1通过激光焊接连接所述输送导丝远端2,实现无缝焊接,所述导丝近端的外表面设置聚四氟乙烯涂层。
[002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输送导丝远端2采用镂空或变密度海波管结构,所述输送导丝远端2外表面通过喷涂的方式覆盖高分子薄膜,所述高分子薄膜的厚度为0.01mm

0.015mm,所述高分子薄膜包括:聚氨酯、硅胶或聚醚酰胺嵌段共聚物中的一种,所述高分子薄膜的外表面涂覆聚乙烯吡络烷酮;所述输送导丝远端2外表面通过浸涂的方式覆盖高分子薄膜,所述高分子薄膜的厚度为0.02mm

0.03mm,所述高分子薄膜包括:聚氨酯、硅胶或聚醚酰胺嵌段共聚物中的一种,所述高分子薄膜的外表面涂覆透明质酸。
[002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取栓支架还包括支架近端显影点4,所述支架近端显影点4为第一金属环,所述第一金属环为铂铱显影环,长度为1.0mm,通过激光焊接固定在所述支架中段5的一端;所述第一金属环还可为铂钨合金显影环,长度为1.5mm,通过锡焊或胶水固定在所述支架中段5的一端。
[003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架中段5的螺旋结构为S型或双S型。
[003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取栓支架还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局部开放式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导丝远端;支架近端,为伞形形状,所述输送导丝远端贯穿所述支架近端的尖端,所述支架近端上设置多个变密度网孔,所述支架近端自然张开后呈第一椭圆状;支架中段,为中空结构,所述支架中段采用大小网孔交替设置,所述支架中段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架近端的开口;支架远端,为伞形形状,所述输送导丝远端延伸至所述支架远端的尖端,所述支架中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支架远端的开口;所述支架远端上设置有多个变密度网孔,所述支架远端自然张开后呈第二椭圆状,所述支架近端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支架远端开口的直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部开放式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栓支架还包括输送导丝近端,所述输送导丝近端采用医用不锈钢管或多股丝螺旋而成的中空管,所述输送导丝近端通过激光焊接连接所述输送导丝远端,所述导丝近端的外表面设置聚四氟乙烯涂层。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局部开放式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导丝远端采用镂空或变密度海波管结构,所述输送导丝远端外表面通过喷涂或浸涂的方式覆盖高分子薄膜。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局部开放式取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薄膜包括:聚氨酯、硅胶或聚醚酰胺嵌段共聚物中的一种,所述高分子薄膜的外表面涂覆聚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国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英威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