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河道路雨水蓄滞缓排净化回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86592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58
一种临河道路雨水蓄滞缓排净化回用系统,其包括面源削减子系统、存储滞蓄子系统和雨水回用子系统,所述的面源削减子系统呈S型迂回净化廊道结构,各级所述S型迂回净化廊道结构的S型净化廊道为中部下凹廊道且完成面标高逐级缓坡下跌;所述存储滞蓄子系统设置于面源削减子系统的下部,其内部填充雨水滞蓄材料,所述的面源削减子系统和存储滞蓄子系统通过格宾石笼为基本结构框架;所述的雨水回用子系统为设置于面源削减子系统上且向下延伸至存储滞蓄子系统底部的潜水井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临河道路雨水蓄滞缓排净化回用系统,可以经济高效地实现临河道路雨水径流削峰、面源污染削减、岸坡空间利用和雨水收集回用。岸坡空间利用和雨水收集回用。岸坡空间利用和雨水收集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临河道路雨水蓄滞缓排净化回用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海绵城市
,尤其是涉及一种临河道路雨水蓄滞缓排净化回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城镇化进程仍处在快速发展期阶段,目前我国城市化率已达到60.60%,其中长三角等部分发达地区已超过70%。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不透水性下垫面的应用大量增加,在无雨期不透水性下垫面的表层会积聚大量的因自然沉降、车辆行驶磨损、人为遗弃等方式产生的污染物,在雨期,降雨径流会附带这些城市面源污染经道路雨水口经管网汇至河道,造成河道污染冲击、河水浑浊。作为新一代城市雨期管理概念,海绵城市采用“渗、滞、蓄、净、用、排”路径,从源头

过程

末端能够对以上问题加以控制。
[0003]下凹式绿地作为建设海绵城市的一种重要技术措施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其主要是利用开放空间滞蓄积、延缓雨水径流,达到减少雨水径流外排和污染削减的作用。现有技术中公开号CN106894491A的专利提出了一种海绵城市下凹式绿地,该技术较为注重绿地的储水能力且可以取得较好的储水效果,但净化效果一般;公开号CN211006938U的专利提出下凹式绿地导水结构和下凹式绿地,其中的绿地导水结构公开了新的导水方式,但对于储蓄和净化都未提及;公开号CN111005428A为的专利提出的一种海绵城市下凹式绿地,很好的利用了绿地自身倾斜高度差的在雨水回用中的优势,但整个系统更强调雨水的收集,而未进行有效的有机物、悬浮物SS、氮、磷面源污染削减。基于现有技术对雨水径流汇流收集、污染削减、储存回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临河道路雨水蓄滞缓排净化回用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临河道路雨水蓄滞缓排净化回用系统,以经济高效地实现临河道路雨水径流削峰、面源污染削减、岸坡空间利用和雨水收集回用。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临河道路雨水蓄滞缓排净化回用系统,其包括面源削减子系统、存储滞蓄子系统和雨水回用子系统,所述的面源削减子系统呈S型迂回净化廊道结构,各级所述S型迂回净化廊道结构的S型净化廊道为中部下凹廊道且完成面标高逐级缓坡下跌;所述存储滞蓄子系统设置于面源削减子系统的下部,其内部填充雨水滞蓄材料,所述的面源削减子系统和存储滞蓄子系统通过格宾石笼为基本结构框架;所述的雨水回用子系统为设置于面源削减子系统上且向下延伸至存储滞蓄子系统底部的潜水井结构。
[0007]进一步地,所述的临河道路是指紧邻河道的道路且河道具有一定倾斜岸坡空间。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面源削减子系统两端分别为面向道路的雨水收集口和朝向河道的排水口,所述雨水收集口为立蓖式雨水口,在雨水收集口和排水口之间形成完成面标高
逐级缓坡下跌的S型净化廊道。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面源削减子系统中,采用格宾石笼作为隔墙形成S型迂回净化廊道结构,且所述格宾石笼隔墙的顶面标高高于净化廊道完成面且在转弯处进行逐级下跌,所述的格宾石笼隔墙,同时作为存储滞蓄子系统的基本结构框架,垂向延伸至底部。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面源削减子系统的S型净化廊道,由上至下为径流蓄水层、水生植物层、填料覆盖层、净化过滤层和碎石过渡层,并设置有竖向穿孔排水盲管。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径流蓄水层,低于道路及人行道标高,为填料覆盖层的上部结构,起雨水径流蓄滞缓排作用;所述的径流蓄水层的下部依次为填料覆盖层和净化过滤层,填料覆盖层和净化过滤层上为种植的植物层,净化过滤层的下部为填充级配碎石的碎石过渡层,碎石过渡层的下部铺设长丝透水土工布,长丝透水土工布的下部即储滞蓄子系统中的雨水PP模块;所述的净化过滤层和碎石过渡层,高度逐级减少,使得存储滞蓄子系统中蓄水空间高度一致。
[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存储滞蓄子系统中的雨水滞蓄材料为雨水PP模块。
[0013]进一步地,所述存储滞蓄子系统位于面源削减子系统下部,采用格宾石笼为基本结构框架,填充雨水PP模块,周围敷设防渗土工膜。
[0014]进一步地,所述的雨水回用子系统包括井体、雨水回用提升潜水泵、喷灌管道和检修口,所述的雨水回用提升潜水泵置于井体底部,所述喷灌管道,与雨水回用提升潜水泵连接,置于垂向格宾石笼隔墙内侧或侧壁,上设喷头,所述检修口设置于井体顶部。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的优点为:
[001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临河道路雨水蓄滞缓排净化回用系统,有效利用现有河岸空间实现雨水径流削峰、面源污染削减、岸坡空间利用和雨水收集回用等功能;本技术利用S型迂回下凹廊道结构及下层雨水调蓄池空间,可以起到雨水源头削减、径流削峰的作用;存储滞蓄子系统的格宾石笼结构,具有生态自然、结构简单、经济高效和管理便利的特点,可有效恢复河道岸坡生态性和提升河道水生态环境质量;面源削减子系统,利用格宾石笼隔墙形成S型净化廊道,各级净化廊道完成面逐级缓坡下跌,并在拐弯处格宾石笼隔墙略高于净化廊道,形成下凹式生态廊道对雨水径流起到蓄滞缓排作用;净化廊道由上至下分为为径流蓄水层、水生植物层、填料覆盖层、净化过滤层和碎石过渡层,通过水生植物种植、填料覆盖吸附、过滤层净化、碎石层过渡,实现有机物、悬浮物、氮、磷营养盐的净化去除,并提高岸坡生态景观效果;净化廊道通过设计的竖向穿孔排水盲管 ,可以辅助收集侧向过滤水,并可作为存储滞蓄子系统通气孔,保证过滤雨水下渗通畅;净化廊道的净化过滤层和碎石过渡层,层高逐级减少,初期雨水在S型净化廊道前段过滤净化充分,并使得存储滞蓄子系统中各级蓄水空间高度一致;存储滞蓄子系统,利用净化廊道下层作为蓄水空间,采用格宾石笼为基本结构框架,包括底部格宾石笼垫层和垂向格宾石笼隔墙,可兼做上层S型净化廊道隔墙,既能够很好解决雨水调蓄池抗浮问题,满足整体支撑强度要求,又能利用格宾石笼作为河道生态岸坡改造的方式,垂向格宾石笼隔墙内填材料,填料可选为天然块石、卵石、废弃混凝土块或其他特定生态功能的填料,填料由上至底粒径由小至大,保证蓄水空间内部的水平联通和净化廊道的阻隔过滤;雨水回用子系统,采用雨水回用提升泵、喷灌管道和取水排污管,形成完整雨水回用系统,喷灌管道及喷头可埋设于格宾石笼隔墙内侧或侧壁。取水排污管可起日常通风、洒水车取水、排泥清淤功能。内置的提升泵可配套检修口,方
便日常维护。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A

A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1中B

B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雨水蓄滞缓排净化回用系统;2面源削减子系统;2

1格宾石笼隔墙;2

2 S型净化廊道,2
‑2‑
1径流蓄水层;2
‑2‑
2水生植物层;2
‑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临河道路雨水蓄滞缓排净化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源削减子系统、存储滞蓄子系统和雨水回用子系统,所述的面源削减子系统呈S型迂回净化廊道结构,各级所述S型迂回净化廊道结构的S型净化廊道为中部下凹廊道且完成面标高逐级缓坡下跌;所述存储滞蓄子系统设置于面源削减子系统的下部,其内部填充雨水滞蓄材料,所述的面源削减子系统和存储滞蓄子系统通过格宾石笼为基本结构框架;所述的雨水回用子系统为设置于面源削减子系统上且向下延伸至存储滞蓄子系统底部的潜水井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河道路雨水蓄滞缓排净化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临河道路是指紧邻河道的道路且河道具有一定倾斜岸坡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河道路雨水蓄滞缓排净化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源削减子系统两端分别为面向道路的雨水收集口和朝向河道的排水口,所述雨水收集口为立蓖式雨水口,在雨水收集口和排水口之间形成完成面标高逐级缓坡下跌的S型净化廊道。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临河道路雨水蓄滞缓排净化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源削减子系统中,采用格宾石笼隔墙形成S型迂回净化廊道结构,且所述格宾石笼隔墙的顶面标高高于净化廊道完成面且在转弯处进行逐级下跌,所述的格宾石笼隔墙,同时作为存储滞蓄子系统的基本结构框架,垂向延伸至底部。5.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临河道路雨水蓄滞缓排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俊雄葛秋易严雷鸣陆冬婷吴浩震王众张信罗嘉西吴月龙张红
申请(专利权)人: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