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扫描笔与智能终端互联的扫描显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86473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扫描识别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扫描笔与智能终端互联的扫描显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tep1:建立数据库,向终端互联平台导入文本数据;Step2:启动扫描端,在待识别的文本区域,抛射光影覆盖区;Step3:手动调节抛射角度,预先定位;Step4:设定最大文本容纳阈值;Step5:调整投影端角度,直至光影覆盖到达最大文本容纳阈值;Step6:划分存在可读取信息的区域,进行标记;Step7:判断是否启动关联匹配,以光影投射文本进行范围识别的措施,大规模进行文本数据的识别,可依据文本方位,自动调整投影端的角度,根据需要设定文本读取量,调整灵活,无需人工手持扫描,极为方便,降低人工操作时的干扰因素,保证识别的准确性,具有相当优良的市场前景。相当优良的市场前景。相当优良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扫描笔与智能终端互联的扫描显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扫描识别
,具体为一种基于扫描笔与智能终端互联的扫描显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扫描仪是将印刷文字的图像通过扫描输入到计算机中去,然后再使用OCR软件将其转换成文字,但由于受到排版格式等因素的影响,识别精度非常有限,目前市场上的扫描笔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第一种是以条码作为扫描对象,通过对条码的识别来辨别所代表的物品类型,主要用在仓库和超市等场所,第二种扫描笔的扫描装置由光学系统、线阵图像传感器和滚轮构成,在扫描过程中通过滚轮的不断旋转,将一维的扫描数据生成二维的图像数据,对所扫描文字进行识别;
[0003]但是,现有技术的扫描笔,虽然可以实现对印刷文字的扫描,但扫描速度受到限制,在需要大面积识别文本的情况下,使用不便,而人工操控扫描,容易因为人为因素,导致识别过程出现一定偏差,进而产生识别结果模糊不准的现象,并且由于滚轮与纸面之间存在机械磨损,产品的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扫描笔与智能终端互联的扫描显示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的扫描笔,虽然可以实现对印刷文字的扫描,但扫描速度受到限制,在需要大面积识别文本的情况下,使用不便,而人工操控扫描,容易因为人为因素,导致识别过程出现一定偏差,进而产生识别结果模糊不准的现象,并且由于滚轮与纸面之间存在机械磨损,产品的使用寿命较短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8]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扫描笔与智能终端互联的扫描显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Step1:建立数据库,向终端互联平台导入文本数据;
[0010]Step2:启动扫描端,在待识别的文本区域,抛射光影覆盖区;
[0011]Step3:手动调节抛射角度,预先定位;
[0012]Step4:设定最大文本容纳阈值;
[0013]Step5:调整投影端角度,直至光影覆盖到达最大文本容纳阈值;
[0014]Step6:划分存在可读取信息的区域,进行标记;
[0015]Step7:判断是否启动关联匹配;
[0016]Step8:不启动,对所标记区域进行图像数据采集,通过微处理器进行处理,将扫描数据进行文本重构,生成文本数据后递交至显示端;
[0017]Step9:启动,自动进行段落划分,提取部分文字,在终端互联存储的文本数据中进
行匹配;
[0018]Step10:进行纠错验证后,选取匹配系数最大的部分文本内容在显示端推送,同步递交与匹配文本内容的关联内容;
[0019]其中,所述Step10中的纠错验证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020]Step101:开始纠错验证,接收提取数据;
[0021]Step102:判断提取数据与本地存储数据是否一致;
[0022]Step103:按照预定设置持续运行;
[0023]Step104:标记所识别文本与本地存储文本存在差异的文本段落;
[0024]Step105:以本地数据覆盖原文本段落的差异处,将生成的文本作为优先推荐项,递交至显示端;
[0025]Step106:将存在差异的原文本段落通过图像数据识别直接翻译,生成文本作为次级推荐项,递交至显示端。
[0026]更进一步地,所述Step1中的数据库作为本地的存储端,用于保存所有写入数据,远程接收和发送终端互联平台的数据。
[0027]更进一步地,所述Step3中抛射角度的调节,是以待扫描的文本区域为基准,大致调整用以识别数据的光学部件的照射角度。
[0028]更进一步地,所述Step4中的最大文本容纳阈值的设定方式,包括:程序自动设置和人工手动编辑设置。
[0029]更进一步地,所述Step6中的可读取信息区域的划分,通过图像传感器初步识别光影覆盖区,对存在可读特征的区域进行标记,筛除其余区域,字符识别的过程,对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通过构造扫描图像的势直方图,利用势函数聚类进行阈值的计算,并采用全局阈值和局部阈值相结合的方法,完成自适应阈值分割,区分文本背景与文本字符。
[0030]更进一步地,所述Step8中微处理器通过直接接收CMOS面阵图像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并完成对应图像处理功能。
[0031]更进一步地,所述Step9中的关联匹配操作,通过无线网络进行数据的发送与接收。
[0032]更进一步地,所述Step8中在获取扫描数据后,利用图像拼接算法进行构图,函数公式表示为:
[0033][0034]其中,Ci(j)表示第i帧扫描图像的投影函数,Ci+1(j)表示第i+1帧扫描图像的投影函数,自变量j表示图像的列号,函数Ci(j)表示第i帧扫描图像的第j列图像数据中黑色像素的总和。
[0035](三)有益效果
[0036]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7]1、本专利技术通过增加以光影投射文本进行范围识别的措施,从而大规模地进行文本数据的识别,可依据文本方位,自动调整投影端的角度,根据需要设定文本读取量,调整灵活,无需人工手持扫描,极为方便,降低人工操作时的干扰因素,保证识别的准确性,具有相当优良的市场前景;
[0038]2、本专利技术不与待识别文本的载体直接接触,减低了原本装置的所存在的机械磨损
的问题,大大提高的使用寿命,并且能够有效地提升使用的速度;
[0039]3、本专利技术通过与智能终端互联平台相结合,可对识别内容在本地存储端中进行关联匹配,通过对已有数据的分析匹配,快速得出相近结果,并且能够同步提交与匹配文本内容的其余关联内容,在实操过程中,能够极大地降低用户扫描所花费的时间,节省操作,保证用户良好的满意度;
[0040]4、本专利技术通过增加纠错验证的措施,能够识别原文本中存在的错误,并进行纠正和标记,并提供错误处的直接翻译,以供用户进行比较,并及时进行更正,帮助用户快速解决翻译障碍。
附图说明
[004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示意图;
[0043]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纠错验证过程的流程示意图;
[0044]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架构演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扫描笔与智能终端互联的扫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tep1:建立数据库,向终端互联平台导入文本数据;Step2:启动扫描端,在待识别的文本区域,抛射光影覆盖区;Step3:手动调节抛射角度,预先定位;Step4:设定最大文本容纳阈值;Step5:调整投影端角度,直至光影覆盖到达最大文本容纳阈值;Step6:划分存在可读取信息的区域,进行标记;Step7:判断是否启动关联匹配;Step8:不启动,对所标记区域进行图像数据采集,通过微处理器进行处理,将扫描数据进行文本重构,生成文本数据后递交至显示端;Step9:启动,自动进行段落划分,提取部分文字,在终端互联存储的文本数据中进行匹配;Step10:进行纠错验证后,选取匹配系数最大的部分文本内容在显示端推送,同步递交与匹配文本内容的关联内容;其中,所述Step10中的纠错验证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Step101:开始纠错验证,接收提取数据;Step102:判断提取数据与本地存储数据是否一致;Step103:按照预定设置持续运行;Step104:标记所识别文本与本地存储文本存在差异的文本段落;Step105:以本地数据覆盖原文本段落的差异处,将生成的文本作为优先推荐项,递交至显示端;Step106:将存在差异的原文本段落通过图像数据识别直接翻译,生成文本作为次级推荐项,递交至显示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扫描笔与智能终端互联的扫描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tep1中的数据库作为本地的存储端,用于保存所有写入数据,远程接收和发送终端互联平台的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奇杨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学之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