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水炮孔用多孔粒状铵油炸药填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6325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富水炮孔用多孔粒状铵油炸药填充结构,属于露天矿富水炮孔爆破技术领域,包括设置于富水炮孔内的结构本体,所述结构本体包括装药区,包裹在装药区外部的防水层,以及包裹在防水膜外部的耐磨层,所述装药区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下装药层、间隔层、上装药层和顶封层,所述下装药层内设置有起爆药包,所述起爆药包上连接有导爆索,且所述导爆索延伸至内区外部,位于防水层外部的所述耐磨层的内底部设有孔渣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富水炮孔内分段装多孔粒状铵油炸药,实现分段爆破,有效降低了炸药使用量及最大段药量,进而降低了爆破振动以及爆破成本,同时降低了爆破施工难度,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富水炮孔用多孔粒状铵油炸药填充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露天矿富水炮孔爆破
,具体涉及一种富水炮孔用多孔粒状铵油炸药填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大型露天矿山多采用深孔爆破,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岩层中的积水量也大幅增多,一方面水的存在影响了矿岩物理力学性质,出现了不同的矿岩结构组合,原先的孔网参数、布孔方式、装药结构、起爆顺序等爆破参数及方法均显现出不适应性;另一方面炮孔受积水的影响,炸药、起爆炸药适用性受到影响,要实现较好的爆破效果,只有增加装药量,使得炸药单耗增多。同时,富水炮孔在爆破作业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富水炮孔装药难,劳动强度大,机械化程度较低;在爆破作业中偶有盲炮出现,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大块率高,爆破根底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影响铲装效率;爆破次数频繁,钻机等设备使用率低,爆破综合成本较高;爆区周边环境复杂,爆破振动危害较大,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而现场混装乳化炸药被认为是解决富水炮孔装药难题的途径之一。但现场混装乳化炸药的连续装药由于耦合程度高,延米装药量大,单孔装药量混装乳化炸药比袋装乳化炸药增大30

40%,炸药单耗增加,因此,虽然混装乳化炸药价格比袋装乳化炸药低,但由于炸药单耗的增加,爆破炸药成本还是提高了约30%,并且即使使用逐孔爆破,由于单孔药量的增加,爆破振动加大,对采场边坡及附近破建(构)筑物相应增加,爆破振动大约增加40%

50%;同时,延米装药量的增加,使得相同炸药量的装药长度减小,进而导致岩石破碎程度降低,爆堆的松散性减弱,开挖难度增大。
[0003]与袋装乳化炸药及现场混装乳化炸药相比,多孔粒状铵油炸药凭借其成本低廉、制作简便和比较钝感的优势广泛使用于露天及无沼气和矿尘爆炸危险的爆破工程。但多孔粒状铵油炸药抗水性能差,如何改良其装药结构使得多孔粒状铵油炸药适用于含水炮孔内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专利技术人经过实践和总结得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富水炮孔用多孔粒状铵油炸药填充结构,包括设置于富水炮孔内的结构本体,所述结构本体包括装药区,包裹在装药区外部的防水层,以及包裹在防水膜外部的耐磨层,所述装药区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下装药层、间隔层、上装药层和顶封层,所述下装药层内设置有起爆药包,所述起爆药包上连接有导爆索,且所述导爆索延伸至内区外部,位于防水层外部的所述耐磨层的内底部设有孔渣层。
[0005]在本申请方案中作出如下改进,所述下装药层和上装药层内的炸药为多孔粒状铵油炸药,且所述下装药层和上装药层的药量比为2:1。
[0006]在本申请方案中作出如下改进,所述下装药层的高度为3.5~4.5m,所述上装药层的高度为2~4m。
[0007]在本申请方案中作出如下改进,所述富水炮孔的深度为14.5~15m,其直径为250~310mm。
[0008]在本申请方案中作出如下改进,所述间隔层的高度为1~2.5m,所述顶封层的高度为5~6m。
[0009]在本申请方案中作出如下改进,所述防水层为IPX8级聚乙烯防水膜,其厚度为12丝,口部直径为240~300mm。
[0010]在本申请方案中作出如下改进,所述耐磨层包括由内向外叠加设置的半透编织袋、聚乙烯1C7A和OPP膜,其袋口直径为250~310mm。
[0011]在本申请方案中作出如下改进,所述半透编织袋由40宽复合编织布材料制成,所述OPP膜的厚度为1.5丝。
[0012]在本申请方案中作出如下改进,所述防水层和耐磨层的高度均高于富水炮孔的深度2~3m,便于后续使用扎带进行封口放入炮孔。
[0013]在本申请方案中作出如下改进,所述间隔层和顶封层内均为孔渣,利用孔渣作为药包爆炸与岩石之间的缓冲层,使冲击波能量均匀地传递到孔壁,延长冲击波压力脉冲时间,有利于岩石的均匀破碎,降低大块率。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的一种富水炮孔用多孔粒状铵油炸药填充结构,通过在富水炮孔内分段装多孔粒状铵油炸药,实现分段爆破,有效降低了炸药使用量及最大段药量,进而降低了爆破振动以及爆破成本,爆破后没有底根,对爆破效果有明显改善,同时降低了爆破施工难度,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并且现场试验表明,使用此方法后富水炮孔的炸药单耗由0.45~0.53kg/m3下降到0.38~0.45kg/m3,炸药成本节约4.6~7.2%,爆破后矿岩破碎充分,爆堆隆起集中,大块率也无明显增加,能够满足生产装运需要,具有很好的使用及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与富水炮孔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0]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0021]实施例
[0022]如图1

2所示,一种富水炮孔用多孔粒状铵油炸药填充结构,该填充结构本体由装药区1、防水层2和耐磨层3组成,安装在富水炮孔6内,通过在富水炮孔6内分段装多孔粒状铵油炸药,实现分段爆破,有效降低了炸药使用量及最大段药量,进而降低了爆破振动以及
爆破成本,爆破后没有底根,对爆破效果有明显改善,同时降低了爆破施工难度,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
[0023]防水层2包裹在装药区1外部,采用IPX8级聚乙烯防水膜,其厚度为12丝,口部直径为240mm;耐磨层3则包裹在防水膜2外部,由自内向外叠加设置的半透编织袋、聚乙烯1C7A和OPP膜组成,其袋口直径为250mm,其中半透编织袋采用40宽复合编织布材料制作而成,OPP膜的厚度为1.5丝;富水炮孔6的深度为14.5m,其直径为280mm,同时防水层2和耐磨层3的高度均超过富水炮孔6口部2.5m。
[0024]装药区1由下装药层11、间隔层12、上装药层13和顶封层14组成,并且呈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其中,下装药层11和上装药层13内的炸药为多孔粒状铵油炸,并且下装药层11和上装药层13的药量比为2:1,该下装药层11的高度为4m,该上装药层13的高度为3m;该间隔层12的高度为2m,该顶封层14的高度为5.5m,提高了装药高度;下装药层11内还设置有起爆药包5,该起爆药包5上连接有导爆索51,且该导爆索51一直向上延伸至内区1外部与连接器相连,并贯穿防水层2和耐磨层3与相邻富水炮孔6内的导爆索51连接形成炮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富水炮孔用多孔粒状铵油炸药填充结构,包括设置于富水炮孔(6)内的结构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本体包括装药区(1),包裹在装药区(1)外部的防水层(2),以及包裹在防水层(2)外部的耐磨层(3),所述装药区(1)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下装药层(11)、间隔层(12)、上装药层(13)和顶封层(14),所述下装药层(11)内设置有起爆药包(5),所述起爆药包(5)上连接有导爆索(51),且所述导爆索(51)延伸至装药区(1)外部,位于防水层(2)外部的所述耐磨层(3)的内底部设有孔渣层(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水炮孔用多孔粒状铵油炸药填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装药层(11)和上装药层(13)内的炸药为多孔粒状铵油炸药,且所述下装药层(11)和上装药层(13)的药量比为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富水炮孔用多孔粒状铵油炸药填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装药层(11)的高度为3.5~4.5m,所述上装药层(13)的高度为2~4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水炮孔用多孔粒状铵油炸药填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富水炮孔(6)的深度为14.5~15m,其直径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建德张志勇曹蕾朱龙龙陈红权李敬鹏于士峰吴雅瑞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马钢矿业资源集团南山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