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岩棉保温材料防燃烧性能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5853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用岩棉保温材料防燃烧性能检测装置,包括支撑座,支撑座上安装有显示屏,其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台,支撑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检测仓,检测仓的前端面安装有仓门,仓门上开设有观察窗,检测仓的内部设置有加热槽,其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隔热棉,加热槽固定连接在支撑台上,其内壁固定连接有隔热网,隔热网的下方设置有燃烧器,燃烧器固定连接在加热槽的槽底,加热槽的上方设置有余热回收机构,加热槽的两侧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导热管,其外壁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同时对岩棉保温材料的多个角度进行加热,岩棉保温材料受热不够充分、均匀,并且热能利用率高,密封性好,检测过程中热量不易流失。检测过程中热量不易流失。检测过程中热量不易流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岩棉保温材料防燃烧性能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岩棉保温材料检测,具体为一种建筑用岩棉保温材料防燃烧性能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岩棉保温材料由于具有经久耐用、设计合理、施工快速方便、保温性能好、节能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设备、建筑、船舶的绝热、隔音等领域。岩棉保温材料在生产加工完成后,需要对其防燃烧性能进行检测。
[0003]目前市面存在一些相关的防燃烧性能检测设备,如中国专利网上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2220057993.6的一种建筑工程用隔温材料的防燃性检测装置,但这种现有的防燃烧检测装置难以同时对岩棉保温材料的多个角度进行加热,使得岩棉保温材料的受热不够充分、均匀,从而降低了防燃烧性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并且现有的防燃烧检测装置难以充分利用余热,从而降低了热能的利用率,此外,现有的检测装置密封性较差,检测过程中热量容易流失,从而造成能源浪费,因此急需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用岩棉保温材料防燃烧性能检测装置。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岩棉保温材料防燃烧性能检测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安装有显示屏,其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检测仓,所述检测仓的前端面安装有仓门,所述仓门上开设有观察窗,所述检测仓的内部设置有加热槽,其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隔热棉,所述加热槽固定连接在支撑台上,其
[0006]内壁固定连接有隔热网,所述隔热网的下方设置有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固定连接在加热槽的槽底,所述加热槽的上方设置有余热回收机构,所述加热槽的两侧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导热管,其外壁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显示屏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余热回收机构包括气缸,所述气缸固定连接在检测仓的内腔顶部,其输出轴底端固定连接有储热仓,所述储热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块,其底部两侧均开设有导热口,所述卡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根加热管。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热管为L形,其一端管口与加热槽的内腔互为连通并位于隔热网的下方,且所述导热管的另一端管口与对应的导热口的中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热口的直径与导热管的管径相等,且所述导热口的内壁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圈。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热管呈等距设置,其顶端管口贯穿
卡块和储热仓的底部并与储热仓的内腔互为连通,且所述加热管的底端管口为喇叭形。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块的横截面为矩形,其长度和宽度分别与加热槽的内壁长度和宽度对应相等。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仓门靠近检测仓的一面固定连接有密封框,所述密封框为矩形,其长度和宽度分别与检测仓的内壁长度和宽度对应相等,且所述密封框的外壁表面固定连接有一层密封垫。
[001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用岩棉保温材料防燃烧性能检测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燃烧器可对岩棉保温材料的底部进行加热,并且通过导热管可将燃烧器所产生的余热沿着导热口导入至储热仓内,余热进入储热仓后,可通过各个加热管扩散至隔热网的上方,从而可利用燃烧器和其产生的余热同时对岩棉保温材料的顶部和底部进行加热,不仅充分利用了余热,大大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同时也可对岩棉保温材料的多个角度进行加热,使得岩棉保温材料的受热更加充分、均匀;
[0015]2、在本技术方案中,当导热管穿过导热口时,通过导热口内壁的密封圈可有效填充导热管与导热口内壁之间的缝隙,以便起到密封的效果,从而防止储热仓内的热量流失而影响余热的回收利用;
[0016]3、在本技术方案中,当关上仓门时,密封框可贴合在检测仓的内壁,此时通过密封垫可有效填充仓门与检测仓之间的缝隙,以便提高该检测装置的密封性,从而防止检测过程中热量流失而造成能源浪费。
附图说明
[00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8]图1是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立体图;
[0019]图2是本技术中仓门与密封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的正面结构剖视图;
[0021]图4是本技术中余热回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支撑座;2、显示屏;3、支撑台;4、检测仓;5、仓门;6、观察窗;7、加热槽;8、隔热棉;9、隔热网;10、燃烧器;11、导热管;12、温度传感器;13、气缸;14、储热仓;15、卡块;16、导热口;17、加热管;18、密封圈;19、密封框;20、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4]实施例:如图1

4所示,一种建筑用岩棉保温材料防燃烧性能检测装置,包括支撑座1,支撑座1上安装有显示屏2,其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台3,支撑台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检测仓4,检测仓4的前端面安装有仓门5,仓门5上开设有观察窗6,检测仓4的内部设置有加热槽7,其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隔热棉8,加热槽7固定连接在支撑台3上,其内壁固定连接有隔热网9,隔热网9的下方设置有燃烧器10,燃烧器10固定连接在加热槽7的槽底,加热槽7的
上方设置有余热回收机构,加热槽7的两侧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导热管11,其外壁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2,温度传感器12与显示屏2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
[0025]其中,余热回收机构包括气缸13,气缸13固定连接在检测仓4的内腔顶部,其输出轴底端固定连接有储热仓14,储热仓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块15,其底部两侧均开设有导热口16,卡块1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根加热管17;
[0026]本实施例中,通过余热回收机构的设计,在实际使用时,通过余热回收机构可对余热进行回收,并通过各个加热管17扩散至隔热网9的上方,从而可利用余热对岩棉保温材料的顶部进行加热,不仅充分利用了余热,大大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同时也可对岩棉保温材料的多个角度进行加热,使得岩棉保温材料的受热更加充分、均匀;
[0027]其中,导热管11为L形,其一端管口与加热槽7的内腔互为连通并位于隔热网9的下方,且导热管11的另一端管口与对应的导热口16的中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本实施例中,通过导热管11与导热口16的设计,在实际使用时,导热管11的末端可穿过导热口16并延伸至储热仓14内,此时通过导热管11可将燃烧器10所产生的余热沿着导热口16导入至储热仓14内,以便对余热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岩棉保温材料防燃烧性能检测装置,包括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上安装有显示屏,其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检测仓,所述检测仓的前端面安装有仓门,所述仓门上开设有观察窗,所述检测仓的内部设置有加热槽,其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隔热棉,所述加热槽固定连接在支撑台上,其内壁固定连接有隔热网,所述隔热网的下方设置有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固定连接在加热槽的槽底,所述加热槽的上方设置有余热回收机构,所述加热槽的两侧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导热管,其外壁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显示屏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岩棉保温材料防燃烧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机构包括气缸,所述气缸固定连接在检测仓的内腔顶部,其输出轴底端固定连接有储热仓,所述储热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块,其底部两侧均开设有导热口,所述卡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根加热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岩棉保温材料防燃烧性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毅文帅田中利随顺航李春珍
申请(专利权)人:鱼台金宏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