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入炉煤细度相匹配的焦炉加热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85607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与入炉煤细度相匹配的焦炉加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对入炉配合煤进行初步筛选,控制细度变化前后水分波动<1%,挥发分波动<1.5%;2)入炉配合煤采用先配后粉或预粉碎工艺,并根据拟添加的入炉配合煤相对基准细度或调整前的细度变化情况调整燃烧室的温度,根据入炉配合煤细度变化需求优化加热方法,有利于合理利用加热能源,避免资源浪费,并有利于进一步稳定和提升焦炭质量;且涉及的调控方法较简单、操作方便,可有效改善传统以前期温度检测结果为指导或基于人为经验等调控工艺造成的焦炭质量波动等问题,适合推广应用。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与入炉煤细度相匹配的焦炉加热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顶装焦炉配煤炼焦
,具体涉及一种与入炉煤细度相匹配的焦炉加热 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与捣固焦炉不同,顶装焦炉炼焦用入炉煤的细度变化范围比较宽,可从70%左右提升到 80%以上;入炉煤细度的变化在影响焦炭质量的同时,首先影响的是焦炭的产量。即在保证 相同装煤高度的前提下,装入炭化室的入炉煤量发生了变化。而焦炉是多孔炭化室并排的结 构,每孔炭化室的两侧燃烧室提供热量,使炭化室内煤饼不断干馏成为焦炭。当炭化室内的 入炉煤量发生变化时,所需热量发生变化。
[0003]目前,焦炉供热量调整,即焦炉温度变化,通常以干馏所得的焦炭参数指导调整为主, 如焦饼中心温度、目测焦饼成熟度、焦炭质量数据等;或以入炉煤水分波动为主,随着水分 的增加,提升焦炉温度。但现有调控方法普遍存在焦炉温度调整的滞后性、人为因素影响准 确性等问题,进而造成焦炭质量波动或下降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入炉煤细度相匹配的焦炉加热方法,根据入炉细度变 化需求优化加热方法,有利于合理利用加热能源,避免资源浪费,并有利于进一步稳定和提 升焦炭质量。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与入炉煤细度相匹配的焦炉加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1)对入炉配合煤进行初步筛选,控制细度变化前后的水分变化值(相对细度调控基准或 焦炉内调整前细度的差值)<1%,挥发分变化值(相对焦炉内调整前挥发分的差值)<1.5%;
[0008]2)入炉配合煤采用先配后粉或预粉碎工艺(先粉后配),具体热工调整制度包括如下:
[0009]针对先配后粉工艺,确定配合煤的细度调控基准为77~79%;
[0010]当入炉配合煤的细度相对细度调控基准的变化值为3~5%时,焦炉燃烧室温度提高或降低 1~3℃;其中,入炉配合煤的细度提高时降低对应焦炉燃烧室温度,入炉配合煤的细度降低时 提高对应的焦炉燃烧室温度。
[0011]同时,入煤配合煤的细度控制为68~84%;
[0012]针对预粉碎工艺,采用上述先配后粉工艺的热工调整制度或采用如下热工调整制度(优 选采用如下热工调整制度),其中采用的入炉配合煤根据细度分成若干个组煤:
[0013]破碎后的各组煤的细度相对调整前细度的变化值≤2%时,无需进行热工制度调整,保持 原焦炉燃烧室温度;
[0014]当破碎后的各组煤细度相对焦炉内调整前细度的变化幅度超过2%,进一步引入
该组煤百 分含量与细度变化(相对调整前的初始焦炉配料体系)数值之间的乘积的绝对值∣M∣作为 热工制度调整的判断标准;其中,∣M∣≤4时,无需进行热工制度调整,保持原焦炉燃烧室 温度;∣M>4∣时,需进行热工制度调整;当细度相对基准细度降低时(M取负数),提高燃 烧室温度;细度相对基准细度增加时(M取正数),降低燃烧室温度。
[0015]上述方案中,所述入炉配合煤的细度相对先配后粉工艺所述细度调控基准或预粉碎工艺 所述调整前细度的变化值为入炉配合煤的细度值减去细度调控基准或调整前细度得到的数值 (差值)。
[0016]上述方案中,所述组煤百分含量与细度变化数值的乘积,通过将该组煤的细度减去原始 配煤条件对应的组煤细度所得差值百分数乘以100再乘以该组煤所占百分含量得到。
[0017]上述方案中,针对先配后粉工艺,首先根据配合煤的细度相对基准细度变化值除以5% 所得商作为降低或升高1~3℃的倍数,存在余数时(不满5%时),再进一步降低或升高1℃(温 度变化绝对值增加1℃)。
[0018]上述方案中,针对预粉碎工艺,∣M∣>4时的具体热工调解制度包括:
[0019]4<∣M∣≤9时,焦炉燃烧室温度调整1~3℃;
[0020]∣M∣>9时,焦炉燃烧室温度调整4~7℃。
[0021]进一步地,所述针对预粉碎工艺,存在多项(两组以上)组煤细度相对调整前细度的变 化幅度超过2%,分别计算每一项组煤的百分含量与其细度相对调整前细度的变化值之间的乘 积M

,然后进行加和,进一步以所得加和值M

的绝对值∣M

∣作为上述评价焦炉燃烧室温 度调整制度的评价指标。
[0022]上述方案中,所述加和值M

取负数时,提高燃烧室温度;加和值M

取正数时,降低燃 烧室温度。
[0023]上述方案中,所述预粉碎工艺中,同时控制细度<68%的各组煤的百分含量之和为9%以 下,细度>84%的各煤组的百分含量之和为20%以下。
[0024]上述方案中,所述燃烧室温度指焦炉机焦侧代表火道的平均温度。
[0025]上述方案中,所述预粉碎工艺中,对进行配合的各组煤进行破碎后的粒度筛分,其中, 各组煤为进入破碎机的分组,即参与炼焦配煤且细度相同的各单种煤的组合,每组煤可为一 种或几种煤的组合,所有组煤所占百分含量之和为100%。
[0026]上述方案中,所述入炉配合煤(各组煤)可选用气煤、气肥煤、肥煤、焦煤、瘦煤等单 种煤中的一种或几种,或单种煤继续细分小类,进行组合;同一组煤的细度相同。
[0027]优选的,所述入炉配合煤中硬度或破碎前粒度分布接近的炼焦煤为一组,如气煤类。
[0028]上述方案中,所述燃烧室温度的初始设置温度为1290~1300℃。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30]1)根据入炉煤的细度变化提供高效、节能的焦炉加热方法,采取合理、有效的热工调控 机制,有利于控制焦炭成熟度、保证并提升焦炭质量,还有利于节约能源,降低焦炉能耗;
[0031]2)本专利技术所述调控方法可有效解决传统焦炉燃烧室温度调整方法通常以前期温度检测结 果为指导,存在调整滞后等问题,进而影响焦炭质量;同时可避免人为经验调整
的不确定性, 避免对焦炉温度反复调整进而造成的炉温和焦炭质量波动等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0032]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 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0033]以下实施例中,主要根据入炉配合煤的细度变化提供高效、节约能源的焦炉加热方法, 采取合理、有效的升温变化调整,不仅有利于控制焦炭成熟度、焦炭质量,还有利于节约能 源,降低焦炉能耗。G值为15~20,
[0034]以下实施例中,采用的贫瘦煤焦煤中粗粒镶嵌结构≥50%的焦煤占比在45%以上;
[0035]气肥煤和肥煤Y值>25mm,气煤和1/3焦煤G值77~90,气煤1#的粘结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入炉配合煤细度相匹配的焦炉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对入炉配合煤进行初步筛选,控制细度变化前后水分波动<1%,挥发分波动<1.5%;2)入炉配合煤采用先配后粉或预粉碎工艺,具体热工调整制度包括如下:针对先配后粉工艺,入炉配合煤的细度调控基准为77~79%;当入炉配合煤的细度相对细度调控基准的变化值为3~5%时,焦炉燃烧室温度提高或降低1~3℃;其中,入炉配合煤的细度提高时降低对应焦炉燃烧室温度,入炉配合煤的细度降低时提高对应的焦炉燃烧室温度;针对预粉碎工艺,采用上述先配后粉工艺的热工调整制度或采用如下热工调整制度,其中采用的入炉配合煤根据细度分成若干个组煤:当破碎后的各组煤的细度相对调整前细度的变化值≤2%时,无需进行热工制度调整,保持原焦炉燃烧室温度;当存在组煤细度相对调整前细度的变化值>2%,进一步引入对应组煤所占百分含量与细度变化数值之间乘积的绝对值∣M∣作为热工制度调整的判断标准;其中,∣M∣≤4时,无需进行热工制度调整,保持原焦炉燃烧室温度;∣M∣>4时,需进行热工制度调整;当细度相对基准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雪红曹素梅方红明常红兵陈昊项茹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