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回收焦炉炭化室底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8723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2 17: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回收焦炉炭化室底部结构,包括设于相邻2个炭化室主墙之间的四联火道;用于形成四联火道的3个支撑墙之间、最外侧支撑墙与对应炭化室主墙之间均通过拱顶相连,拱顶的顶部设铺底层;拱顶由过顶砖砌筑形成,铺底层由铺底砖砌筑形成;过顶砖与支撑墙顶部的耐火砖之间、过顶砖与炭化室主墙对应连接处的耐火砖之间均采用凹凸结构配合砌筑。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取炭化室底部设四联火道,支撑墙的上部设悬挑结构与过顶砖相连,过顶砖砌筑成拱顶结构等措施,保证了炭化室底部结构稳定;在实现高温气体对炭化室内煤料稳定高效传热的同时,减小了气体流动阻力。减小了气体流动阻力。减小了气体流动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回收焦炉炭化室底部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回收焦炉
,尤其涉及一种热回收焦炉炭化室底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热回收焦炉通常由炉底、多联火道、主墙、炭化室和炉顶组成。热回收焦炉的炼焦过程分为直接加热和间接加热,煤料在炭化室内热解后产生可燃气体,部分可燃气体与从炭化室顶部进入的空气混合后燃烧,直接加热煤料,不充分燃烧剩余的可燃气体经过主墙上部的孔洞进入主墙内部的下降通道,从上向下流动后,经主墙下部的孔洞流出下降通道,流入炭化室下方的多联火道内。在多联火道内,可燃气体与自封墙进入的空气混合后充分燃烧,热量经炭化室底部传给煤料,燃烧后的废气再经过主墙下部的孔洞进入主墙内部的上升通道,最后流出热回收焦炉本体,经顶部的上升管进入烟气管道。
[0003]炭化室的底就是多联火道的顶,炭化室的底部设有支撑墙,支撑墙与主墙之间砌筑过顶砖和炭化室铺底砖,过顶砖与炭化室铺底砖的总厚度就是高温气体的传热距离。因此,对炭化室底部结构的要求是:既要承接炭化室内煤料的重量而不塌陷,又要保证高温气体可以快速对煤料传热。
[0004]炭化室底部由支撑墙分隔出多联火道,高温气体在多联火道之间呈蛇形流动,支撑墙的数量越多,炭化室底部的结构强度越好,但高温气体流动的距离越长,流动阻力越大;反之,支撑墙的数量越少,气体流动距离就越短,阻力就越小,炭化室底部的结构强度就越差,此时过顶砖容易损坏,甚至导致炭化室坍塌。
[0005]针对热回收焦炉的加热方式和炭化室底部结构特点,需要设计一种稳定的热回收焦炉底部结构,以满足快速加热煤料且气体阻力小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热回收焦炉炭化室底部结构,通过采用炭化室底部设四联火道、支撑墙的上部设悬挑结构与过顶砖相连、过顶砖砌筑成拱顶结构等措施,保证了炭化室底部结构的稳定性;与传统的六联火道形式相比,四联火道形式在实现高温气体对炭化室内煤料稳定高效传热的同时,减小了气体流动阻力。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热回收焦炉炭化室底部结构,包括设于相邻2个炭化室主墙之间的四联火道;用于形成四联火道的3个支撑墙之间、最外侧支撑墙与对应炭化室主墙之间均通过拱顶相连,拱顶的顶部设铺底层;拱顶由过顶砖砌筑形成,铺底层由铺底砖砌筑形成;过顶砖与支撑墙顶部的耐火砖之间、过顶砖与炭化室主墙对应连接处的耐火砖之间均采用凹凸结构配合砌筑。
[0009]所述拱顶的顶部为平面,铺底层由厚度相同的铺底砖砌筑而成。
[0010]形成拱顶的过顶砖之间通过沟舌结构或阶梯状结构配合砌筑。
[0011]所述支撑墙由多层耐火砖砌筑而成,并且上部设向外扩大的悬挑结构。
[0012]形成支撑墙的耐火砖上下层之间通过沟舌结构咬合连接。
[0013]所述铺底砖及过顶砖均采用高导热硅砖。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整体结构简单,并且能够保证炭化室底部结构稳定;
[0016]2)采用四联火道形式,与传统的六联火道形式相比,在实现高温气体对炭化室内煤料稳定高效传热的同时,减小了气体流动阻力。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热回收焦炉炭化室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炭化室 2.炭化室主墙 3.支撑墙 31.悬挑结构 4.拱顶 41.过顶砖 5.铺底砖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20]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热回收焦炉炭化室底部结构,包括设于相邻2个炭化室主墙2之间的四联火道;用于形成四联火道的3个支撑墙3之间、最外侧支撑墙3与对应炭化室主墙2之间均通过拱顶4相连,拱顶4的顶部设铺底层;拱顶4由过顶砖41砌筑形成,铺底层由铺底砖5砌筑形成;过顶砖41与支撑墙3顶部的耐火砖之间、过顶砖41与炭化室主墙2对应连接处的耐火砖之间均采用凹凸结构配合砌筑。
[0021]所述拱顶4的顶部为平面,铺底层由厚度相同的铺底砖5砌筑而成。
[0022]形成拱顶4的过顶砖41之间通过沟舌结构或阶梯状结构配合砌筑。
[0023]所述支撑墙3由多层耐火砖砌筑而成,并且上部设向外扩大的悬挑结构31。
[0024]形成支撑墙3的耐火砖上下层之间通过沟舌结构咬合连接。
[0025]所述铺底砖5及过顶砖41均采用高导热硅砖。
[0026]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热回收焦炉炭化室底部结构中,炭化室1底部设3个支撑墙3形成四联火道形式,缩短了高温气体的流动距离,减小了流动阻力。
[0027]相邻2个支撑墙3之间、支撑墙3与炭化室主墙2之间的拱顶4由过顶砖41砌筑而成,过顶砖41与支撑墙3耐火砖、过顶砖41与炭化室主墙2耐火砖之间采用凹凸配合砌筑,增加了炭化室底部结构的稳定性。
[0028]炭化室1底部由铺底砖5和过顶砖41构成,采用拱顶4的结构形式使高温气体的传热距离更短,传热效率更高。
[0029]铺底砖5和过顶砖41均采用高导热硅砖,其传热系数等理化指标比常规耐火砖更高,可以增加传热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0030]过顶砖41之间通过沟舌结构或阶梯状结构配合砌筑,增加了结构强度。
[0031]支撑墙3的上部采用悬挑式结构31,对拱顶4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有利于拱顶4的整体稳定性。
[0032]支撑墙3的上下层耐火砖之间通过沟舌结构咬合连接,有利于支撑墙3的整体稳定性。
[0033]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回收焦炉炭化室底部结构,包括设于相邻2个炭化室主墙之间的四联火道;其特征在于,用于形成四联火道的3个支撑墙之间、最外侧支撑墙与对应炭化室主墙之间均通过拱顶相连,拱顶的顶部设铺底层;拱顶由过顶砖砌筑形成,铺底层由铺底砖砌筑形成;过顶砖与支撑墙顶部的耐火砖之间、过顶砖与炭化室主墙对应连接处的耐火砖之间均采用凹凸结构配合砌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回收焦炉炭化室底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拱顶的顶部为平面,铺底层由厚度相同的铺底砖砌筑而成。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宁郑彭赵殿辉武明华刘洪春张天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