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摆线内啮合齿轮油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5346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齿轮油泵技术领域,一种摆线内啮合齿轮油泵,包括外壳和传动轴,还包括主动转子、从动转子和轴套,所述主动转子、从动转子和轴套位于外壳内,从动转子与所述主动转子啮合,所述轴套上设有竖直方向的偏心轴孔,从动转子套设在偏心轴孔内部,偏心轴孔与从动转子的中心轴重合,轴套与主动转子的中心轴重合,所述外壳包括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传动轴穿过所述上端盖的中轴处与主动转子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轴套,防止从动转子的外圈和外壳内壁之间的直接摩擦,此外偏心轴孔增加了轴套的横向承受力,增加了装置的使用年限;此装置结构尺寸紧凑,占用体积小,同等尺寸下排量大,耐磨性强。磨性强。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摆线内啮合齿轮油泵


[0001]本技术涉及齿轮油泵
,具体为一种摆线内啮合齿轮油泵。

技术介绍

[0002]齿轮泵是液压系统中常用的一种泵,分为外啮合泵和内啮合泵,外啮合齿轮泵主要由一对轴承支撑的齿轮以及外壳、前盖、后盖等构成,转子转向相反。驱动轴伸出前盖,由轴封密封,外啮合还可确保良好的抗磨损性能,尤其是在低速时。利用与出油压力成比例的压紧力,可实现内部密封,从而确保最佳效率。内啮合齿轮泵分为渐开线齿形和摆线齿形(转子泵),内啮合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和外啮合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同样是依靠容积的改变来实现吸油和压油的,但是为了保证吸、压油口隔开,渐开线齿轮泵的中间要加一块月牙隔板,而摆线齿轮泵中又有两个齿轮只相差一个齿,在啮合时始终能保证吸、压油不沟通,不需要月牙隔板。
[0003]由于常规泵的内齿轮和泵体都以铁为基础材料,虽经各种方法处理,但材料成分差异小,互溶性高,特别在高压工作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会发生润滑油膜破裂现象,容易咬合磨损。泵的排油区压力越高,作用在内齿轮上的偏心力就越大,这样会把内齿轮紧紧压在泵体内腔运转,当压力高到一定程度,内齿轮的外圈和泵体内腔壁之间的油膜破裂,产生直接磨擦,导至拉伤咬合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摆线内啮合齿轮油泵,旨在解决能在高压和高速的恶劣工作环境中,保持油膜的强度,避免产生直接磨擦,大幅度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0005]一种摆线内啮合齿轮油泵,包括外壳和传动轴,还包括主动转子、从动转子和轴套,所述主动转子、从动转子和轴套位于外壳内,从动转子与所述主动转子啮合,所述轴套上设有竖直方向的偏心轴孔,从动转子套设在偏心轴孔内部,偏心轴孔与从动转子的中心轴重合,轴套与主动转子的中心轴重合,所述外壳包括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传动轴穿过所述上端盖的中轴处与主动转子连接,所述上端盖上设有左右对称的进油孔和出油孔,进油孔与出油孔分别与吸油槽和压油槽连通,所述吸油槽的空腔大于所述压油槽的空腔,轴套可以防止内齿轮的外圈和泵体内腔壁之间的直接摩擦,且偏心轴孔增加了轴套的横向承受力,增加了泵的使用年限。
[0006]进一步的,所述上端盖的四个端点处设置连接螺栓孔,所述下端盖的四个端点处设置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连接螺栓孔螺栓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吸油槽和所述压油槽为左右对称的弧形结构。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转子与所述从动转子具有的齿的个数比为4:5,齿数少,结构尺寸紧凑,其相对同等排量的齿轮泵,占用体积小。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转子具有圆弧面齿,从动转子具有复合齿,这样的设计增加主
动转子和从动转子的强度和刚度。
[0010]进一步的,所述轴套的侧壁上设置左右对称的安装槽,便于轴套的安装与拆卸。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上端盖的一侧设有若干安装螺栓孔,便于泵体的安装。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上端盖的下端面设有第一轴套槽,下端盖的上端面设有第二轴套槽,所述轴套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第一轴套槽和第二轴套槽过盈配合,保证泵体的密封性,且减小了摩擦。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轴套槽的下方设置传动轴槽,所述传动轴槽的底部宽于传动轴,减少传动轴与外壳的摩擦。
[0014]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0015]1.本技术中设置轴套,轴套可以防止从动转子的外圈和外壳内壁之间的直接摩擦,同时,轴套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第一轴套槽和第二轴套槽过盈配合,保证泵体的密封性,且减小了摩擦,此外偏心轴孔增加了轴套的横向承受力,增加了装置的使用年限;
[0016]2.本技术结构尺寸紧凑,占用体积小,同等尺寸下排量大,主动转子和从动转子的齿面的耐磨性强。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摆线内啮合齿轮油泵的爆炸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种摆线内啮合齿轮油泵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9]图3为本技术中上端盖的仰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中下端盖的剖面图;
[0021]图5为本技术中一种摆线内啮合齿轮油泵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中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外壳,2、传动轴,3、主动转子,4、从动转子,5、 轴套,
[0025]11、上端盖,12、下端盖,
[0026]111、进油孔,112、出油孔,113、吸油槽,114、压油槽,115、连接螺栓孔,116、安装螺栓孔,117、第一轴套槽,121、通孔,122、第二轴套槽,123、传动轴槽,
[0027]51、偏心轴孔,52、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
[0029]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中示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30]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31]结合图1至图6对本技术一种摆线内啮合齿轮油泵进行说明:
[0032]一种摆线内啮合齿轮油泵,包括外壳1和传动轴2,还包括主动转子3、从动转子4和轴套5,所述主动转子3、从动转子4和轴套5位于外壳1内,从动转子4与所述主动转子3啮合,所述轴套5上设有竖直方向的偏心轴孔51,从动转子4套设在偏心轴孔51内部,偏心轴孔51与从动转子4的中心轴重合,轴套5与主动转子3的中心轴重合,所述外壳1包括上端盖11和下端盖12,所述传动轴2穿过所述上端盖11的中轴处与主动转子3连接,所述上端盖11上设有左右对称的进油孔111和出油孔112,进油孔111与出油孔112分别与吸油槽113和压油槽114连通,所述吸油槽113的空腔大于所述压油槽114的空腔,轴套5可以防止从动转子4的外圈和外壳1内腔壁之间的直接摩擦,且偏心轴孔51增加了轴套5的横向承受力,增加了泵的使用年限,吸油槽113的空腔大于所述压油槽114的空腔,保证了油的平稳进入,同时增加了油排出时的压力,有利于油的平稳排出。
[0033]上端盖11的四个端点处设置连接螺栓孔115,所述下端盖12的四个端点处设置通孔121,所述通孔121与所述连接螺栓孔115螺栓连接。
[0034]吸油槽113和所述压油槽114为左右对称的弧形结构,弧形的吸油槽113和压油槽114可以更好的与主动转子3的齿配合。...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摆线内啮合齿轮油泵,包括外壳(1)和传动轴(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动转子(3)、从动转子(4)和轴套(5),所述主动转子(3) 、从动转子(4)和轴套(5)位于外壳(1)内,从动转子(4)与所述主动转子(3)啮合,所述轴套(5)上设有竖直方向的偏心轴孔(51),从动转子(4)套设在偏心轴孔(51)内部,偏心轴孔(51)与从动转子(4)的中心轴重合,轴套(5)与主动转子(3)的中心轴重合,所述外壳(1)包括上端盖(11)和下端盖(12),所述传动轴(2)穿过所述上端盖(11)的中轴处与主动转子(3)连接,所述上端盖(11)上设有左右对称的进油孔(111)和出油孔(112),进油孔(111)与出油孔(112)分别与吸油槽(113)和压油槽(114)连通,所述吸油槽(113)的空腔大于所述压油槽(114)的空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摆线内啮合齿轮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11)的四个端点处设置连接螺栓孔(115),所述下端盖(12)的四个端点处设置通孔(121),所述通孔(121)与所述连接螺栓孔(115)螺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候兰凯
申请(专利权)人:青州鑫润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