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分子肽及其作为激动剂、以及在抗癌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5204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分子肽及其作为激动剂、以及在抗癌药物中的应用,主要涉及生物工程领域。以P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分子肽及其作为激动剂、以及在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工程领域,具体是一种小分子肽及其作为激动剂、以及在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PD

L1单抗的应用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但对骨肉瘤(OS)的治疗效果不尽人意。近年来研究发现PD

L1除了大家熟悉的免疫调节作用外,其非免疫功能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是骨肉瘤(OS)细胞内PD

L1通过其在279位点的磷酸化作用能够与IGFBP3相结合。
[0003]如果对骨肉瘤细胞内提取出来的蛋白质进行质谱分析,可以发现其在蛋白质水平可以与IGFBP3蛋白发挥相互作用;该相互作用包括:内源性细胞内的PD

L1可以和IGFBP3结合(通过在MNNG/HOS和U

2OS骨肉瘤细胞中进行免疫共沉淀(Co

IP)实验,利用IGFBP3抗体去富集沉淀IGFBP3蛋白,结果发现PD

L1可以被沉淀下来而被证明);细胞内的PD

L1可以和IGFBP3结合(通过利用PD

L1抗体去富集沉淀PD

L1蛋白,IGFBP3也可以被沉淀下来而被证明)。
[0004]根据Pubmed上的基因和蛋白序列信息,将PD

L1蛋白划分为四个肽段,(A肽段1

17,B肽段17
/>148,C肽段149

244,D肽段245

290);利用生物学技术构建A肽段1

17,B肽段17

148,C肽段149

244,只有D肽段245

290序列可以将IGFBP3沉淀下来,这说明两者结合位点可能发生在PD

L1的245

290序列。通过dataset分析以及在MNNG/HOS骨肉瘤细胞中进行免疫共沉淀(Co

IP)实验验证,确定PD

L1通过其279位点的磷酸化与IGFBP3相结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分子肽及其作为激动剂、以及在抗癌药物中的应用,它可以竞争性抑制PD

L1与IGFBP3的蛋白质水平相互作用,以便维持IGFBP3蛋白的抑癌功能。
[0006]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小分子肽,所述小分子肽的氨基酸序列为FITC

C6

KKCGIQDTNDKKQSD。
[0008]所述小分子肽为以PD

L1的氨基酸序列270

284为模板合成小肽,将位点279S突变为高磷酸化状态的279D,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构建并获得PD

L1蛋白S279D高磷酸化小肽Peptide。
[0009]上述小分子肽在作为IGFBP3蛋白特异性激动剂的应用。
[0010]上述小分子肽在作为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0011]对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IGFBP3蛋白作为抑癌蛋白,本小分子肽能为其提供特异性针对IGFBP3蛋白的激动剂;可以维持IGFBP3的抑癌功能从而对骨肉瘤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从而在抗癌药物中能
够作为辅助药剂进行使用,提高IGFBP3蛋白的抗癌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小分子肽的构建示意图。
[0014]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纯度检测结果。
[0015]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纯度检测结果。
[0016]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蛋白电泳试验结果示意图。
[0017]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细胞活力检测CCK8结果示意图。
[0018]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平板克隆实验结果示意图。
[0019]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Transwell小室试验结果示意图。
[0020]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骨肉瘤裸鼠皮下成瘤模型试验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0022]下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仪器、试剂、材料等,若无特别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常规仪器、试剂、材料等,可通过正规商业途径获得。下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实验方法,检测方法等,若无特别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常规实验方法,检测方法等。
[0023]实施例1:一种高磷酸化小分子肽Peptide及其获得
[0024]详见图1,大体步骤为:
[0025]将PD

L1的氨基酸序列270

284为模板合成小肽,其中将位点279S突变为高磷酸化状态的279D。
[0026]将PD

L1第270

284序列的短肽和绿色荧光蛋白(FITC)利用生物学技术融合,构建并合成PD

L1蛋白S279D高磷酸化小肽Peptide;
[0027]FITC绿色荧光蛋白用于标记小肽蛋白进行体内、体外实验的分布检测。
[0028]具体操作步骤为:
[0029]1.准备HBTU/HOBt溶液
[0030]1)配制0.5mol/L HOBt的DMF溶液:称量13.5g无水HOBt(相对分子质量135.1),置于250ml烧杯中,加入DMF至200ml。
[0031]2)配制0.45mol/L HBTU/HOBt溶液:将上述溶液倒入装有37.9gHBTU(0.1mM)的烧杯或烧瓶中。
[0032]3)利用磁力搅拌装置搅拌15rain,直到HBTU完全溶解。
[0033]4)利用漏斗和滤纸对溶液进行过滤。
[0034]5)选择合适的容器收集滤液,备用(该溶液室温下稳定期至少为6周)。
[0035]2.氨基基团与生物素结合
[0036]1)用DMF洗涤0.1mmol树脂。
[0037]2)将0.244g生物素溶解于5ml的DMF

DMSO(体积比1:1)溶液中,可以适当加热以加速溶解。
[0038]3)在上述溶液中加入2.1ml 0.45mol/LHBTU/HOBt溶液和0.3mlDIEA。
[0039]4)将活化生物素溶液加入柱子中,旋转过夜。5)进行二氢茚三酮测试(无色),确认生物素已经与柱子结合。6)用2XDMF

DMSO(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分子肽,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分子肽的氨基酸序列为FITC

C6

KKCGIQDTNDKKQSD。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分子肽,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分子肽为以PD

L1的氨基酸序列270

284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蔚金鑫黄欣浦飞飞邵增务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