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5046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33
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液晶层。所述第一基板具备:第一共用电极;第二共用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的厚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共用电极与所述液晶层之间;第一像素电极,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共用电极与所述第二共用电极之间,具有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的一对第一侧边。所述第二共用电极具有:第一主干部及第二主干部,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在第二方向上排列;第一分支部,从所述第二主干部朝向所述第一主干部延伸。所述第一像素电极位于所述第一主干部与所述第二主干部之间。所述第一分支部在所述一对第一侧边之间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重叠。所述一对第一侧边之间的所述第一像素电极的宽度随着接近所述第二主干部而变小。述第二主干部而变小。述第二主干部而变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晶显示装置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基于并主张2021年6月3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2021

093665的优先权的利益,上述日本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被引用于本申请。


[0003]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4]作为显示装置的一例,已知有IPS(In-Plane-Switching:平板开关)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在IPS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隔着液晶层而对置的一对基板中的一个基板上设置像素电极及共用电极,利用在这些电极间产生的横向电场来控制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取向。另外,在IPS模式中,将像素电极及共用电极配置于不同层的FFS(Fringe Field Switching:边缘场开关)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已被实用化。在该液晶显示装置中,利用在一对电极间产生的边缘电场来控制液晶分子的取向。
[0005]另一方面,在日本特开2018-116184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在各像素中周期性地形成液晶分子不旋转的区域来加快响应速度。以下,将这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称为高速响应模式。
[0006]在高速响应模式中,需要在各像素中以窄间距形成梳齿状的电极图案。在使液晶显示装置更高精细化的情况下,该梳齿状的电极图案有可能短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一个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对置;以及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第一基板具备:第一共用电极,被施加共用电压;第二共用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的厚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共用电极与所述液晶层之间,被施加所述共用电压;以及第一像素电极,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共用电极与所述第二共用电极之间,具有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的一对第一侧边。所述第二共用电极具有:第一主干部及第二主干部,分别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且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排列;以及第一分支部,从所述第二主干部朝向所述第一主干部延伸。所述第一像素电极位于所述第一主干部与所述第二主干部之间。所述第一分支部在所述一对第一侧边之间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重叠。进而,所述一对第一侧边之间的所述第一像素电极的宽度随着接近所述第二主干部而变小。
[0008]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提供可高精细化的液晶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概略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0010]图2是概略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等效电路的一例的图。
[0011]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示意性剖视图。
[0012]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示意性剖视图。
[0013]图5是表示用于说明高速响应模式的动作原理的模型的俯视图。
[0014]图6是表示在图5的模型中形成了电场的状态的俯视图。
[0015]图7是表示用于说明高速响应模式的动作原理的其他模型的俯视图。
[0016]图8是表示在图7的模型中形成了电场的状态的俯视图。
[0017]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共用电极、第二共用电极及像素电极的示意性俯视图。
[0018]图10是示出可应用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副像素的更详细的结构的示意性俯视图。
[0019]图1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副像素的示意性俯视图。
[0020]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副像素的示意性俯视图。
[0021]图13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副像素的示意性俯视图。
[0022]图14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副像素的示意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参照附图对几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4]另外,公开只不过是一个例子,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关于针对保持专利技术主旨的适当变更而能够容易地想到的内容,当然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另外,为了使说明更明确,与实际的方式相比,附图有时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宽度、厚度、形状等,但只不过是一例,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解释。另外,在本说明书和各图中,对发挥与已出现的图有关的上述的结构要素相同或类似的功能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有时适当省略重复的详细说明。
[0025]在各实施方式中,作为电子设备的一例而公开了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例如可以用于VR(Virtual Reality)浏览器、智能手机、平板终端、移动电话终端、个人计算机、电视接收装置、车载装置、游戏机以及可穿戴终端等各种装置。
[0026][第一实施方式][0027]图1是概略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DSP(以下,称为显示装置DSP)的结构例的立体图。图示的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及第三方向Z相互正交,但也可以以90度以外的角度交叉。第一方向X及和第二方向Y相当于与构成液晶显示装置(以下,简称为显示装置)DSP的基板的主面平行的方向。第三方向Z相当于显示装置DSP及其结构要素的厚度方向。在本说明书中,将从第一基板SUB1朝向第二基板SUB2的方向称为“上侧”(或简称为上),将从第二基板SUB2朝向第一基板SUB1的方向称为“下侧”(或简称为下)。在设为“第一层之上的第二层”及“第一层之下的第二层”的情况下,第二层可以与第一层接触,也可以与第一层分离。另外,将与第三方向Z平行地观察显示装置DSP及其结构要素的情况称为俯视。
[0028]显示装置DSP具备:显示面板PNL;与显示面板PNL对置的照明装置BL;驱动显示面板PNL的驱动器IC4;控制显示面板PNL及照明装置BL的动作的控制模块5;柔性电路基板FPC1;以及柔性电路基板FPC2。
[0029]在图1的例子中,显示面板PNL的俯视时的形状是具有与第一方向X平行的短边和与第二方向Y平行的长边的长方形状。显示面板PNL的平面形状例如可以是正方形,正圆形或椭圆形等其他形状。
[0030]显示面板PNL具备:第一基板SUB1;与第一基板SUB1对置的第二基板SUB2;以及位于这些基板SUB1、SUB2之间的液晶层(后述的液晶层LC)。
[0031]显示面板PNL具有显示区域DA及非显示区域NDA。显示区域DA是显示图像的区域。非显示区域NDA是图像不被显示的区域。在图1的例子中,非显示区域NDA包围显示区域DA。非显示区域NDA也可以称为周边区域、边框区域。显示面板PNL例如在显示区域DA具备排列成矩阵状的多个像素PX。
[0032]驱动器IC4位于非显示区域NDA中。在图1的例子中,驱动器IC4安装在第一基板SUB1的安装部MT。安装部MT是第一基板SUB1中不与第二基板SUB2重叠的部分。另外,驱动器IC4也可以安装在柔性电路基板FPC1等其他位置。
[0033]柔性电路基板FPC1将显示面板PNL与控制模块5电连接。柔性电路基板FPC2将照明装置BL与控制模块5电连接。柔性电路基板FPC1将从控制模块5输出的信号传递到显示面板PNL。柔性电路基板FPC2将从控制模块5输出的信号传递到照明装置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备: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对置;以及液晶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第一基板具备:第一共用电极,被施加共用电压;第二共用电极,在所述第一基板的厚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共用电极与所述液晶层之间,并被施加所述共用电压;以及第一像素电极,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共用电极与所述第二共用电极之间,并具有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的一对第一侧边,所述第二共用电极具有:第一主干部及第二主干部,分别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并且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排列;以及第一分支部,从所述第二主干部朝向所述第一主干部延伸,所述第一像素电极位于所述第一主干部与所述第二主干部之间,所述第一分支部在所述一对第一侧边之间与所述第一像素电极重叠,所述一对第一侧边之间的所述第一像素电极的宽度随着接近所述第二主干部而变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所述第一基板在俯视时具有:一对第一共用电压区域,形成有所述第一共用电极,而没有形成所述第二共用电极及所述第一像素电极;第二共用电压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一对第一共用电压区域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一分支部;以及像素电压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一对第一共用电压区域与所述第二共用电压区域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一像素电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所述一对第一侧边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形成锐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所述第一像素电极是具有所述一对第一侧边和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短边及长边的梯形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所述短边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分支部的根部的宽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所述第一分支部的前端部与所述第一主干部分离。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所述第一基板还具备第二像素电极,该第二像素电极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共用电极与所述第二共用电极之间,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主干部与所述第二主干部之间,所述第二共用电极还具有从所述第一主干部朝向所述第二主干部延伸的第二分支部,
所述第二像素电极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的一对第二侧边,所述第二分支部在所述一对第二侧边之间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村骏一松岛寿治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