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光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调光器件及系统、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83324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3 14: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调光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调光器件及系统、车辆。该调光面板包括第一透明基板、第二透明基板、第一石墨烯层、第二石墨烯层、框胶层,第二透明基板与第一透明基板相对设置;第一石墨烯层为透明膜层,且设在第一透明基板靠近第二透明基板一侧的表面上;第二石墨烯层为透明膜层,且设在第二透明基板靠近第一透明基板一侧的表面上;框胶层设在第一石墨烯层和第二石墨烯层之间,并在第一石墨烯层和第二石墨烯层之间限定出容纳空间;在容纳空间内沿第一石墨烯层向第二石墨烯层的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配向膜层、染料液晶层和第二配向膜层。该调光面板能显著改善大面积使用时因压降导致的显示不均问题,可应用于调光器件领域,如车用玻璃中。如车用玻璃中。如车用玻璃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调光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调光器件及系统、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材料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调光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调光器件及系统、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遮阳等目的,用于窗户的玻璃结构通常配置有遮阳板、窗帘(如百叶窗)等结构,例如,以车窗为例,为了解决环境光炫光问题,可以采取车窗贴膜、设置遮阳板或在侧窗玻璃处配制窗帘等,不仅结构复杂,还占用空间,且无法实现智能调节。此外,也有针对玻璃结构设置电控调光单元的设置,例如有通过添加晶体管控制的加电控制方法、使用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液晶来实现电控调光的方法、采用ITO(氧化铟锡)透明电极配合染料液晶实现电控调光的方法等,但用PDLC液晶实现的是透光态和雾态的调节,无法实现黑态的调节;采用ITO作为电极时,当其在玻璃结构(如车窗)中大面积使用时,ITO电极由于电阻较大,会有压降情况,远离电源端会有显示不均情况。因此,现有针对玻璃结构的调光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调光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调光器件及系统、车辆。该调光面板能够显著改善在大面积使用时因压降导致的显示不均的问题,达到较好的电控调光效果,可以广泛应用于调光器件领域,如车用玻璃等。
[000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调光面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调光面板包括:
[0005]第一透明基板;
[0006]第二透明基板,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相对设置;
[0007]第一石墨烯层,所述第一石墨烯层为透明膜层,且设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靠近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一侧的表面上;
[0008]第二石墨烯层,所述第二石墨烯层为透明膜层,且设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靠近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一侧的表面上;
[0009]框胶层,所述框胶层设在所述第一石墨烯层和所述第二石墨烯层之间,并在所述第一石墨烯层和所述第二石墨烯层之间限定出容纳空间;以及
[0010]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沿所述第一石墨烯层向所述第二石墨烯层的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配向膜层、染料液晶层和第二配向膜层。
[0011]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调光面板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与ITO透明电极相比,采用石墨烯层作为导电层,不仅电阻率更低,能够显著改善因调光面板在玻璃结构中大面积使用时因压降导致的显示不均的问题,而且也能达到较高的透过率,能够结合染料液晶层和配向膜层实现在光线较强情况下透过率显著降低,而在光线较弱情况下获得较高透光率的效
果(例如在通电时变成暗态,在不通电时变成透明态),进而达到较好的电控调光效果;2、该调光面板可以广泛应用于调光器件领域,例如可以应用于车窗玻璃中,具体可以将其设在车窗玻璃的夹层中,从而不仅可以解决现有车辆因环境光炫光问题,能够完全取代现有车窗的贴膜方案和/或手动的遮阳板结构,而且还能简化车辆结构。
[0012]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调光面板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石墨烯层的透过率和所述第二石墨烯层的透过率分别独立地不低于85%。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染料液晶层包括隔垫物和染料液晶,所述隔垫物中分散有炭黑。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石墨烯层和所述第二石墨烯层分别独立地设有导电引出端。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石墨烯层的厚度和所述第二石墨烯层的厚度分别独立地为50~150nm。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染料液晶层的厚度为8~20μm。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向膜层的厚度和所述第二配向膜层的厚度分别独立地为80~100nm。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光面板的总厚度为0.5~1mm。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分别独立地为玻璃基板或聚合物基板。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垫物中所述炭黑的掺杂量为0.5~2.5wt%。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染料液晶包括二向色性染料分子。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石墨烯层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锯齿形条状石墨烯子层,每个所述条状石墨烯子层上分别独立地设有导电子引出端。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条状石墨烯子层在朝向与其相邻的另一个所述条状石墨烯子层的一侧上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齿牙,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条状石墨烯子层之间且设在不同条状石墨烯子层上的所述齿牙朝向相反且交替布置。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制备调光面板的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方法包括:
[0026](1)在第一透明基板的一侧上形成第一石墨烯层,在第二透明基板的一侧上形成第二石墨烯层;
[0027](2)在所述第一石墨烯层上形成第一配向膜层,在所述第二石墨烯层上形成第二配向膜层;
[0028](3)在所述第一石墨烯层的至少一部分上涂覆框胶层,使所述框胶层内形成容纳空间;
[0029](4)向所述容纳空间内注入染料液晶层原料;
[0030](5)利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封闭所述容纳空间,使所述第二配向膜层位于靠近所述框胶层的一侧,
[0031]其中,所述第一石墨烯层和所述第二石墨烯层均为透明膜层,所述第一配向膜层和所述第二配向膜层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上的正投影均位于所述框胶层在所述第一透明
基板上的正投影的区域内。
[0032]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制备调光面板的方法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工艺简单;2、制得的调光面板采用石墨烯层作为导电层,与ITO透明电极相比,不仅电阻率更低,能够显著改善因调光面板在玻璃结构中大面积使用时因压降导致的显示不均的问题,而且也能达到较高的透过率,能够结合染料液晶层和配向膜层实现在光线较强情况下透过率显著降低,而在光线较弱情况下获得较高透光率的效果(例如在通电时变成暗态,在不通电时变成透明态),进而达到较好的电控调光效果;2、制得的调光面板可以广泛应用于调光器件领域,例如可以应用于车窗玻璃中,具体可以将其设在车窗玻璃的夹层中,从而不仅可以解决现有车辆因环境光炫光问题,能够完全取代现有车窗的贴膜方案和/或手动的遮阳板结构,而且还能简化车辆结构。
[003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调光器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调光器件包括前面所述的调光面板或采用前面所述的制备调光面板的方法制得的调光面板。针对前面所述的调光面板和制备调光面板的方法所描述的特征及效果同样适用于该调光器件,此处不再赘述。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调光器件不仅可以在不贴膜或不使用遮阳板、遮阳帘等外加遮光结构的基础上实现较好的电控调光效果,例如可以在通电时变成暗态,在不通电时变成透明态,同时还能获得较好的调光均匀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光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透明基板;第二透明基板,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相对设置;第一石墨烯层,所述第一石墨烯层为透明膜层,且设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靠近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一侧的表面上;第二石墨烯层,所述第二石墨烯层为透明膜层,且设在所述第二透明基板靠近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一侧的表面上;框胶层,所述框胶层设在所述第一石墨烯层和所述第二石墨烯层之间,并在所述第一石墨烯层和所述第二石墨烯层之间限定出容纳空间;以及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沿所述第一石墨烯层向所述第二石墨烯层的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配向膜层、染料液晶层和第二配向膜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面板,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之一:所述第一石墨烯层的透过率和所述第二石墨烯层的透过率分别独立地不低于85%;所述染料液晶层包括隔垫物和染料液晶,所述隔垫物中分散有炭黑;所述第一石墨烯层和所述第二石墨烯层分别独立地设有导电引出端;所述第一石墨烯层的厚度和所述第二石墨烯层的厚度分别独立地为50~150nm;所述染料液晶层的厚度为8~20μm;所述第一配向膜层的厚度和所述第二配向膜层的厚度分别独立地为80~100nm;所述调光面板的总厚度为0.5~1mm;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分别独立地为玻璃基板或聚合物基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光面板,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之一:所述隔垫物中所述炭黑的掺杂量为0.5~2.5wt%;所述染料液晶包括二向色性染料分子;所述第一石墨烯层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锯齿形条状石墨烯子层,每个所述条状石墨烯子层上分别独立地设有导电子引出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光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条状石墨烯子层在朝向与其相邻的另一个所述条状石墨烯子层的一侧上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齿牙,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条状石墨烯子层之间且设在不同条状石墨烯子层上的所述齿牙朝向相反且交替布置。5.一种制备调光面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在第一透明基板的一侧上形成第一石墨烯层,在第二透明基板的一侧上形成第二石墨烯层;(2)在所述第一石墨烯层上形成第一配向膜层,在所述第二石墨烯层上形成第二配向膜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洪亮王霜马天泽林邦朱月王建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