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4934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在扁平率为65%以下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中,在不牺牲滚动阻力、湿路性能的情况下提高耐偏磨损性能。扁平率为65%以下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包含胎体(6)和带束层(7)。胎面部(2)包含多个周向槽(10)。周向槽(10)包含胎肩周向槽(12)和胎冠周向槽(11)。胎冠周向槽(11)是细槽,一对胎肩周向槽(12)分别是宽槽。带束层(7)包含多个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的金属制的带束帘线。带束层(7)的外端分别位于比一对胎肩周向槽(12)靠轮胎轴向外侧的位置。带束半宽(W2)是胎体半宽(W1)的55%~85%。(W1)的55%~85%。(W1)的55%~8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重载荷用充气轮胎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重载荷用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0002]以往,提出了各种扁平率小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偏平比的称呼为65以下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该重载荷用充气轮胎通过确定胎肩周向槽、带束以及边缘冠带的位置关系,在维持成形性的同时,期待耐偏磨损性能的提高。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

152136号公报
[0004]通常,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存在因使用引起的劣化而使外径生长的倾向。特别是,扁平率为65%以下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在胎面部的胎面端附近和轮胎赤道附近,外径生长量的差大,因此,存在在胎面部产生偏磨损的倾向。另一方面,在上述重载荷用充气轮胎中,若要改善耐偏磨损性能,则存在牺牲滚动阻力、湿路性能的倾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那样的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主要课题在于,在扁平率为65%以下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中,在不牺牲滚动阻力、湿路性能的情况下提高耐偏磨损性能。
[0006]本专利技术是扁平率为65%以下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其中,该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包含:胎体,其从一方的胎圈部经由胎面部到达另一方的胎圈部;以及带束层,其配置在所述胎面部的内部,所述胎面部包含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多个周向槽,所述周向槽包含一对胎肩周向槽和设置在所述一对胎肩周向槽之间的至少1条胎冠周向槽,所述胎冠周向槽是在承受最大载荷的接地时闭合的细槽,所述一对胎肩周向槽分别是在承受最大载荷的接地时不闭合的宽槽,所述带束层包含多个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的金属制的带束帘线,所述带束层的轮胎轴向的一对外端分别位于比所述一对胎肩周向槽靠轮胎轴向外侧的位置,从轮胎赤道到所述带束层的所述一对外端的带束半宽是胎体半宽的55%~85%,所述胎体半宽是从轮胎赤道到轮胎最大宽度位置处的所述胎体的轮胎轴向的距离。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中,优选从轮胎赤道到所述一对胎肩周向槽的槽中心的轮胎轴向的距离是所述胎体半宽的40%~60%。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中,优选在所述一对胎肩周向槽之间设置有2条所述胎冠周向槽。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中,优选所述带束层包含在轮胎半径方向上重叠的多个带束帘布层,一个所述带束帘布层包含相对于轮胎周向朝相同方向倾斜的多个所述带束帘线,在轮胎半径方向上相邻的所述带束帘布层中的至少1组以所述带束帘线互相交叉的方式重叠。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中,优选所述多个带束帘布层包含从轮胎半径方向内侧朝向外侧重叠的第1带束帘布层、第2带束帘布层、第3带束帘布层以及第4带束帘布层,所述第1带束帘布层所包含的所述带束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比所述第2带束帘布层、
PRESSURE”。
[0025]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轮胎1的扁平率为65%以下。扁平率是指上述正规状态下的轮胎截面高度ht与轮胎截面宽度Wt的比例。另外,在胎侧部3配置有表示花纹、文字等的微小的凸部的情况下,轮胎截面宽度Wt是将上述凸部除外而测定的。并且,轮胎截面高度ht是从胎圈基线BL测定的轮胎截面的最大高度。胎圈基线BL是穿过适用于轮胎1的轮辋的轮辋直径位置的轮胎轴向线。
[0026]轮胎1包含胎面部2、与胎面部2的轮胎轴向的两侧相连的胎侧部3以及与胎侧部3的轮胎半径方向内侧相连的胎圈部4。
[0027]在图2中示出了胎面部2的放大剖视图。如图2所示,胎面部2包含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多个周向槽10。周向槽10包含一对胎肩周向槽12和设置在一对胎肩周向槽12之间的至少1条胎冠周向槽1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对胎肩周向槽12之间以隔着轮胎赤道C的方式设置有2条胎冠周向槽11。
[0028]胎冠周向槽11构成为在承受最大载荷的接地时闭合的细槽。另一方面,一对胎肩周向槽12分别构成为在承受最大载荷的接地时不闭合的宽槽。上述最大载荷是指,在各种规格已确定的充气轮胎的情况下,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按照每个轮胎确定各规格的最大的载荷,如果是JATMA,则为“最大负载能力”,如果是TRA,则为表“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记载的最大值,如果是ETRTO,则为“LOAD CAPACITY”。在各种规格未确定的轮胎的情况下,上述最大载荷是指轮胎能够继续行驶的载荷中的最大的载荷。
[0029]如图1所示,轮胎1包含:胎体6,其从一方的胎圈部4经由一方的胎侧部3、胎面部2以及另一方的胎侧部3而到达另一方的胎圈部4;以及带束层7,其配置在胎面部2的内部。
[0030]胎体6例如包含1张胎体帘布层6A。胎体6例如也可以由多个胎体帘布层6A构成。胎体帘布层6A例如通过使钢制的胎体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按照70
°
~90
°
的角度排列而构成。
[0031]胎体帘布层6A具有主体部6a和折返部6b。主体部6a在一对胎圈部4之间延伸。折返部6b与主体部6a相连并且绕胎圈芯5从轮胎轴向内侧向外侧折返。
[0032]带束层7例如在胎面部2中配置于胎体6的轮胎半径方向外侧。带束层7包含多个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的金属制的带束帘线。并且,带束层的轮胎轴向的一对外端分别位于比一对胎肩周向槽12靠轮胎轴向外侧的位置。
[0033]在图3中示出了一方的胎侧部3的一部分及胎面部2的一半的放大图。如图3所示,从轮胎赤道C到带束层7的一对外端的带束半宽W2为胎体半宽W1的55%~85%。胎体半宽W1是从轮胎赤道C到轮胎最大宽度位置处的胎体6的轮胎轴向的距离。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在不牺牲滚动阻力、湿路性能的情况下提高耐偏磨损性能。作为其理由,可推测以下机理。
[0034]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胎冠周向槽11为上述细槽,能够维持胎面部2的中央部的刚性,进而能够抑制滚动阻力增加。另一方面,由于胎肩周向槽12为上述宽槽,所以能够确保湿路性能。
[0035]通常,扁平率为65%以下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在胎面部2的胎面端附近和轮胎赤道附近,带束层7的约束力的差大,存在与行驶时的劣化相伴的外径生长量的差大的倾向。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将带束半宽W2确定为胎体半宽W1的55%~85%,能够使胎面部2的各部分
的外径生长量均匀,能够改善耐偏磨损性能。在本专利技术中,考虑通过这样的机理,能够在不牺牲滚动阻力、湿路性能的情况下提高耐偏磨损性能。
[0036]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更详细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各结构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具体方式。因此,本专利技术即使不具有以下说明的结构,当然也能够发挥上述效果。并且,在具有上述特征的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即使单独应用以下说明的各结构中的任意1个,也能够期待与各结构对应的性能的提高。此外,在将以下说明的各结构中的几个结构复合应用的情况下,能够期待与各结构对应的复合性能的提高。
[0037]带束半宽W2优选为胎体半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其扁平率为65%以下,其中,该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包含:胎体,其从一方的胎圈部经由胎面部到达另一方的胎圈部;以及带束层,其配置在所述胎面部的内部,所述胎面部包含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多个周向槽,所述周向槽包含一对胎肩周向槽和设置在所述一对胎肩周向槽之间的至少1条胎冠周向槽,所述胎冠周向槽是在承受最大载荷的接地时闭合的细槽,所述一对胎肩周向槽分别是在承受最大载荷的接地时不闭合的宽槽,所述带束层包含多个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的金属制的带束帘线,所述带束层的轮胎轴向的一对外端分别位于比所述一对胎肩周向槽靠轮胎轴向外侧的位置,从轮胎赤道到所述带束层的所述一对外端的带束半宽是胎体半宽的55%~85%,所述胎体半宽是从轮胎赤道到轮胎最大宽度位置处的所述胎体的轮胎轴向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其中,从轮胎赤道到所述一对胎肩周向槽的槽中心的轮胎轴向的距离是所述胎体半宽的40%~6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其中,在所述一对胎肩周向槽之间设置有2条所述胎冠周向槽。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重载荷用充气轮胎,其中,所述带束层包含在轮胎半径方向上重叠的多个带束帘布层,一个所述带束帘布层包含相对于轮胎周向朝相同方向倾斜的多个所述带束帘线,在轮胎半径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庆茂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