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国柱专利>正文

一种改进隔热的气电两用取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4909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0:31
一种改进隔热的气电两用取暖器,包括壳体,气瓶隔热板,电发热散热腔、散热腔及燃烧器腔,所述电发热散热腔上部的前面板上设有散热出风孔,所述气瓶隔热板设有后进风孔,底板上设有底进风孔;所述燃烧器腔的前部设有前散热腔;后进风孔和散热出风孔构成隔热散热气路;底进风孔,气瓶隔热板与燃烧器腔、散热腔及电发热散热腔之间的间隙和散热出风孔构成纵向隔热散热气路;底进风孔、燃烧器腔和前散热腔构成燃烧器散热风路;缺氧保护装置与前散热腔相对。散热出风孔、后进风孔和底板进风孔将散热腔后部、电发热散热腔后部的热能循环到室内,降低了前面板的温度及气瓶腔的温度;前散热腔的设置降了红外燃烧器的温升,降低加热负载的下降的梯度。载的下降的梯度。载的下降的梯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隔热的气电两用取暖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取暖器,尤其是一种电、燃气取暖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技术,中国专利201920603979.X,一种气电两用的多功能取暖器,包括壳体、设在壳体的气瓶隔热板、前开口的散热腔、红外燃烧器、阀体总成和缺氧保护装置,还包括电发热散热腔、电发热管、电安全网、电源开关和电发热散热罩;散热腔向前延伸出壳体,所述红外燃烧器设在散热腔内,下端穿过安装孔伸入壳体内;气瓶隔热板与壳体的底板固定连接、上端与电发热散热腔固定连接,电发热散热罩上端与顶板连接、下端与气瓶隔热板的上端连接,进风孔、气瓶挡板后部的壳体、电发热散热罩上的导风孔和出风孔组构成散热风路。存在问题是:前面板温度高,气瓶腔温度高,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隔热的气电两用取暖器,它具有前面板温度低、气瓶腔温度低及红外燃烧器负载下降梯度小的特点。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进隔热的气电两用取暖器,包括壳体,气瓶隔热板,设在壳体前部的电发热散热腔、散热腔及设在底部的上开口的燃烧器腔,红外燃烧器、阀体总成、缺氧保护装置、电发热管和烧烤架,阀体总成设在壳体的顶板上;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电发热散热腔上部的前面板上设有散热出风孔,
[0005]所述气瓶隔热板与电发热散热腔相对的部位设有后进风孔,气瓶隔热板和前面板之间的底板上设有底进风孔;
[0006]所述燃烧器腔的前部设有上开口的前散热腔;
[0007]后进风孔和散热出风孔构成隔热散热气路;底进风孔,气瓶隔热板与燃烧器腔、散热腔及电发热散热腔之间的间隙和散热出风孔构成纵向隔热散热气路;底进风孔、燃烧器腔和前散热腔构成燃烧器散热风路;缺氧保护装置与前散热腔相对。
[0008]优选的:所述阀体总成设在气瓶隔热板后部的壳体的顶板上。
[0009]优选的:所述电发热散热腔两端与壳体的侧壁板之间有间隙。
[0010]优选的:所述气瓶隔热板的设有水平导流板,水平导流板伸向所述电发热散热腔的下部的下方。
[0011]优选的:所述底壳的底板的角部设有万向脚轮。
[0012]本技术一种改进隔热的气电两用取暖器,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散热出风孔、后进风孔和底板进风孔的设置,将散热腔后部、电发热散热腔后部的热能循环到室内,降低了前面板的温度及气瓶腔的温度;前散热腔的设置降了红外燃烧器的温升,降低加热负载的下降的梯度。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后视图。
[0015]图3是图1的A—A视图。
[0016]图4是本技术的立体图之一。
[0017]图5是本技术的立体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9]如图1所示,一种改进隔热的气电两用取暖器,包括壳体1,气瓶隔热板2,设在壳体1前部的电发热散热腔1A、散热腔1B及设在底部的上开口的燃烧器腔1C,红外燃烧器3、阀体总成4、缺氧保护装置5、电发热管6和烧烤架7,阀体总成4设在壳体1的顶板上;电发热散热腔1A的前开口上设有防护风罩;
[0020]所述电发热散热腔1A上部的前面板上设有散热出风孔1D,
[0021]所述气瓶隔热板2与电发热散热腔1A相对的部位设有后进风孔1E,气瓶隔热板2和前面板之间的底板上设有底进风孔1F;
[0022]所述燃烧器腔1C的前部设有上开口的前散热腔1G;
[0023]后进风孔1E和散热出风孔1D构成隔热散热气路;底进风孔1F,气瓶隔热板2与燃烧器腔1C、散热腔1B及电发热散热腔1A之间的间隙和散热出风孔1D构成纵向隔热散热气路;底进风孔1F、燃烧器腔1C和前散热腔1G构成燃烧器散热风路;缺氧保护装置5与前散热腔1G相对。
[002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阀体总成4设在气瓶隔热板2后部的壳体1的顶板上。采用这样的设计,阀体总成4远离热源。
[0025]所述电发热散热腔1A两端与壳体1的侧壁板之间有间隙。防止电发热散热腔1A热能传递到壳体的侧壁板。
[0026]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气瓶隔热板2的设有水平导流板21,水平导流板21伸向所述电发热散热腔1A的下部的下方。
[0027]所述底壳1的底板的角部设有万向脚轮8。
[002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隔热的气电两用取暖器,包括壳体,气瓶隔热板,设在壳体前部的电发热散热腔、散热腔及设在底部的上开口的燃烧器腔,红外燃烧器、阀体总成、缺氧保护装置、电发热管和烧烤架,阀体总成设在壳体的顶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发热散热腔上部的前面板上设有散热出风孔,所述气瓶隔热板与电发热散热腔相对的部位设有后进风孔,气瓶隔热板和前面板之间的底板上设有底进风孔;所述燃烧器腔的前部设有上开口的前散热腔;后进风孔和散热出风孔构成隔热散热气路;底进风孔,气瓶隔热板与燃烧器腔、散热腔及电发热散热腔之间的间隙和散热出风孔构成纵向隔热散热气路;底进风孔、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国柱
申请(专利权)人:周国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